別人家的故事
頭幾天去一個朋友家,她家孩子11歲了,小學三年級在寫作業,我和她媽媽聊天不到一個小時,她女兒一會喊:「媽媽,給我拿個蘋果,朋友對我歉意笑笑,說稍等啊」,然後送蘋果給屋裡的孩子,不一會又喊:「媽媽,給我倒一杯水,朋友又起身去倒水」,反反覆覆5次,偶爾還抱怨她媽媽,怎麼這麼慢啊,我問她,為啥不讓孩子自己拿,她說,「都習慣了,她還小,我能幫她就幫她了,畢竟小孩子學習重要」。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和別人分享、獨立、堅強、感恩,父母也知道孩子有時需要鍛鍊一下,但是父母往往把孩子捂在手裡,最終替他完成了很多事情。
小孩子其實是很貪婪的,小時候的集千萬一身的寵愛,讓孩子變的感覺這是理所應當的,喜歡小汽車,看見就買,導致家裡買了上百輛,不買就大哭大鬧,最後父母都是妥協,一邊絮叨著孩子的淘氣,一邊繼續助力著孩子的為所欲為。
有個留學生,家境條件一般,對母親要啥,都會滿足她,對母親要的錢也是越來越多,開始時候母親極力的滿足,後來家裡沒錢了,借了很多錢給兒子,直到實在拿不出來錢了,兒子從國外回來,母親來接機,迎來不是對母親的愛,而是帶著憤怒捅了母親9刀。
物質的充分滿足,會助長孩子受之無愧感,長時間對一個人好,讓對方會感覺這是理所應當的,根本不會想到感恩對方,而是感覺本來就是應該這樣啊,當你哪天少做了,或者做不動了,他會說你變了,你這麼自私,竟然對他不管不顧,而且對你變的憎恨起來。
時刻都要警惕是否要替她做那麼多事情,經常的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分內的事情,先培養孩子幹一些家務,從自己盛飯、自己刷碗、自己洗襪子開始,不要看不起這些瑣事的家務,感覺學習才最重要,這些舉手之勞的活,家長很輕鬆代勞了,單純讓孩子更多時間去學習,認為有好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知不覺,已經在培養一個白眼狼。
如果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別為孩子做太多,助長孩子認為啥都是理由所當然的,要通過勞身、勞心的小小家務,讓孩子明白感恩,他才會珍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