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大音希聲。顧名思義:最美的聲音是,無聲之音。
由此可見,老子是不贊同那種扯著大嗓門滔滔不絕的人的。因為真正會說話的人反而懂得大音希聲,這是一種說話的境界。
這是個什麼道理呢?咱們今天一起來聊聊。
一
前不久跟鬼谷道的一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從事的是銷售行業。銷售是我們常見的職業。
但是,這位朋友卻與眾不同。嗯,他是個內向的人,不善言辭,話非常少,緊張起來說話都結巴。
根據常理,這樣的人怎麼能做銷售呢?畢竟對於常人看起來銷售口才很重要,首先要能講。
所以,他的業績應該不咋地吧。可事實卻是相反的,這位朋友的業績卻是出奇的好,經常是銷售冠軍。
這可真邪乎了。
二
我就問朋友,你這是咋整的?
朋友回道,誰規定話多的銷售就一定是好銷售?你別看那些講臺上教人演講,教人銷售,教人口才的「大師」,拿著麥克風拼命扯著嗓門的喊大道理,要是真讓他們做銷售,估計真做不出業績,為啥呢?
話太多,道理太多,對市場缺乏研究,對客戶缺乏了解。客戶從來不會為一個喜歡自顧自的,滔滔不絕講大道理的銷售買單的。
而且一個人太能講反而會給客戶帶來不安全感。
朋友打趣道:「只有路邊理髮店門口發傳單的tony老師才會樂此不彼拉著你不鬆手,非讓你辦卡吧。我們做銷售,話不能隨便說,比如要通過傾聽觀察知曉客戶的需求。要想有說服力,前提是眼力、聽力。這就好比英語聽力考試一般,別人聽不懂得,你聽懂了,自然就能選對答案。」
最後,朋友丟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善於傾聽的人,才會獲得表達的權力。
阿信猛然想起鬼谷子的一句話: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啥意思呢?如果不去調查了解,就不能了解實情,而打開對方的心扉。
三
關於說話口才,《實話實說》的名嘴崔永元講過這麼一個感受。他說:「有時候跟嘉賓做欄目時,只要提出幾個問題,把握節奏後,嘉賓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有時候甚至一口氣講到節目最後,我只需要做個總結收尾就可以了。」
嗯,三流的主持人才會滔滔不絕,一流的主持人永遠懂得「潤物細無聲」。
崔永元將之形容為:不說話或者少說話,是我感覺最幸福的時刻。一個好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就是在整個節目中,觀眾感受不到他的存在,那可能就是最高境界了。
確實,大音希聲,真可謂是說話的至高境界。真正會說話的人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善於傾聽,人有「兩個耳朵,一個嘴巴」,豈不正是寓意要多聽少說嗎?
其二:真正有價值的語言,不在於嗓門有多大,不在於語速有多快,不在於普通話有多標準,而在於能夠洞察需求,能夠鼓勵別人多表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說服別人,正所謂無聲勝有聲。
具體怎麼做呢?阿信的主業是讀《鬼谷子》的,鬼谷子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什麼意思呢?
真正會說話的人,要學會傾聽,要懂得聽話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