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徵集

2020-12-15 視覺同盟

主辦單位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

協辦單位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室內設計師》雜誌

中國《裝飾》雜誌社

承辦單位

中國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

江蘇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中森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鎮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顧問:

李紹業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 教授 研究員(北京)

修龍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教授 博導(北京)

組織委員會委員:

谷雲瑞  中國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北京)

董雅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 教授 博導(天津)

呂品晶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院長 教授 (北京)

秦東 中國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陝西)

張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 主任 教授(北京)

方曉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飾》雜誌 主編 教授(北京)

左琰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教授 博導(上海)

高祥生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博導(江蘇)

李凱生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 教授(浙江)

吳洪  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教授 (廣東)

徐紡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室內設計師》雜誌主編 編審(上海)

董赤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 教授(吉林)

陳華新  山東建築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教授(山東)

焦健  齊齊哈爾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黑龍江)

冼寧  瀋陽建築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遼寧)

朱立新 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 副教授(江蘇)

組委會秘書處:

秘書長:秦東 中國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陝西)

副秘書長: 姚慶武 江蘇中森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常務副院長 (江蘇)

副秘書長: 韓榮 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江蘇)

活動宗旨

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是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以鼓勵和促進全國環境藝術設計機構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創作交流為己任,進一步提高全國環境藝術設計機構創作水平及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和產學科研水平為目的的專業性學術活動。

參賽範圍

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主要面向2016年至2017年間中國(及港、澳、臺地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機構、高校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設計方案或期間竣工的室內、室外設計工程優秀設計作品。包括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建築創意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室內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手繪與模型表現、建築動畫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居仕藝術作品等)。凡在中國(含港、澳、臺地區)環境藝術設計機構、高校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相關設計師、研究人員、教師、學生均可參加此次活動的報名,同時組委會也接受國外設計機構、高校投寄的參評作品。

參賽類別

  1.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組

  ①建築創意設計(包含商業建築、體育場、劇場、公園、度假村、藝術館、圖書館、廣場、醫院、學校、科技廠房,城鎮,社區、公路、橋隧、輕軌、地鐵、鐵路、港口、機場、企事業單位、辦公建築創意設計等;住宅小區、別墅、園區建築創意設計等);

  ②景觀規劃設計(包含城鄉景觀規劃設計、公共環境景觀設計、區域景觀規劃設計、景觀照明設計、住宅花園庭院設計等等);

  2.室內空間設計組

  ①室內公共空間設計(包含餐飲、賓館、娛樂、商場、酒吧、洗浴、桑拿、會所、售樓處、寫字樓、行政中心、醫療、文教等空間設計);

  ②室內住宅空間設計(包含家居、別墅、公寓空間設計等);

  ③展示空間設計設計(包含展示、展覽、室內家具、裝飾陳設、環境設施設計等);

  3.手繪與模型表現組(包含建築創意設計、室內空間設計、景觀規劃設計等手繪、模型表現,包含建築動畫漫遊設計)。模型製作類需至少三個不同角度以上,拍攝清晰的模型圖片並附平面、立面圖。

  4.公共藝術創作組(包含建築與室內空間壁畫、雕塑、裝置、環境公共設施等);

       5.居仕藝術創作組(包含中國畫、油畫、水彩粉畫、版畫、裝飾畫等繪畫作品)。

活動聲明

  為確保參賽者作品、論文質量和評選的公正性,作品必須由本人獨立或集體創作,如出現抄襲剽竊行為而導致的著作權糾紛,由作者本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並取消參賽資格。

參賽要求

  1.作品需要提交主要平面、立面、效果圖,竣工工程設計類作品需提交實景照片及平面、立面圖。

  2.參賽作者在豎向版式區域中自行設計頁面(版面不允許出現過多的裝飾),每個參賽方案建立一個文件夾,建議排版版數不宜過多,版面中不得出現作者姓名及院校和設計機構名稱。

  3.參評作品提交形式:本次活動作品、參賽報名表一律採用刻錄U盤或光碟以郵寄方式提交組委會。組委會建議參賽者作品由設計機構、設計院校集中後統一寄至組委會,同時組委會也接受個人報名參賽的作品。

4.因作品經評審後將正式出版,請提供作品中主要單張效果圖(不超過20張),JPG格式電子文件(jpg文件要求,精度為300dpi以上,以便滿足出版需要)。

  展板使用部分:提供JPG文件,並按A0豎向幅面排版製作,精度至少為72dpi,以便滿足展覽需要,數量不超過5版。

  5.並另在報名表註明參評者所屬機構、院校、作者姓名,以及通訊地址,電話和電子信箱,學生另需註明指導教師姓名、電話、郵箱,所有參賽者文件必須齊全。

6.報名表可向活動組委會官方網站www.symysx.com下載參賽申請表,認真填報。

評選原則

  尊崇公正平等,唯優至上,提倡創意設計與選材結合完美,鼓勵具有個性化風格的原創設計,作品在符合相關設計規範的同時既要滿足功能又要給受眾美的視覺感受。

  本次活動作品評選,由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組委會委託全國環境藝術專業學科帶頭人、專家組成初評評審團進行評選。最終由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組委會發布。

獎項設立

  本次大賽按專業組、本科組、高職組三個方向設置;本科組、高職組另設置最佳指導教師獎。

  專業組(參賽對象:設計院及公司設計師、教師、研究生);

  1.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組(註:①建築創意設計獎、②景觀規劃設計獎):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5名 

  2. 室內空間設計組(註:①室內住宅空間設計獎、②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獎、③展示空間設計獎):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5名

  3. 手繪與模型表現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4. 公共藝術創作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5. 居仕藝術創作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本科組(參賽對象:本科院校在校學生);

  1.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組(註:①建築創意設計獎、②景觀規劃設計獎):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5名 

  2. 室內空間設計組(註:①室內住宅空間設計獎、②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獎、③展示空間設計獎):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5名

  3. 手繪與模型表現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4. 公共藝術創作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5. 居仕藝術創作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高職組(參賽對象:高職、高專院校在校學生);

  1.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組(註:①建築創意設計獎、②景觀規劃設計獎):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5名 

  2. 室內空間設計組(註:①室內住宅空間設計獎、②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獎、③展示空間設計獎):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5名

  3. 手繪與模型表現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4. 公共藝術創作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5. 居仕藝術創作組:

    金獎1名 銀獎3名  銅獎5名  優秀獎10名 

年鑑與展覽

組委會對獲獎的作品有出版和網絡發布的權利,為全國環境藝術設計機構與全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搭建合作平臺,推廣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師。2017年年底組委會將本次活動中設計師、教師及學生的優秀作品集結成冊編入《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年鑑》第3卷。

該年鑑國際大16開本,精裝本,全彩色印刷,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新華書店、專業設計書店、網絡書店公開發行,供廣大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設計師和專業師生學習、交流。

獲獎者將由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頒發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獲獎資格證書以資鼓勵。活動評選結果名單將由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在線網站及組委會官方網站發布消息。

2017年年底組委會屆時將邀請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著名設計師、學者在江蘇大學藝術學院(鎮江)舉辦第六屆「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獲獎作品展覽及學術論壇,具體時間組委會將在活動官方網站及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在線網站另行通知。

 
截稿日期

1.從本章程發表之日起至2017年7月15日為最後截稿時段,逾期不予受理敬請諒解。

2.本次競賽活動本科、高職學生每件作品(一個項目)報名費100元人民幣;設計機構設計師、教師、研究生每件作品(一個項目)報名費120元人民幣。

3.匯款附言處請註明:參賽人姓名、院校、機構名稱、電話及報名費字樣,以方便組委會發票的開具與郵寄。

4.匯款時請保留匯款憑證,匯款憑證複印件隨作品光碟一起寄至組委會或匯款憑證抄送或拍照(獲得的JPG格式)發至組委會qnsjs001@163.com郵箱。

作品郵寄、匯款地址:瀋陽市和平區三好街22-1號中潤國際C座2單元12層5號「中國營造」—2017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組委會收。

組委會辦公電話/傳真:024-23845286  官方網站:www.symysx.com    

聯繫人關老師18704022266 劉老師18704065333  QQ:1647569508

對公匯款帳號  戶名:瀋陽墨語書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帳號:21001404201052504889

開戶行名稱:中國建設銀行瀋陽滑翔支行

相關焦點

  • 第15屆烏克蘭2019 COW設計雙年展作品徵集
    第15屆烏克蘭2019 COW設計雙年展(COW DESIGN BIENNALE 2019)隨後每年舉辦一次,逐步得到了國際設計界的廣泛認可與參與。COW設計節因其專業覆蓋廣,又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現已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國際設計賽事。 2019年「烏克蘭COW國際設計節」(COW International Design Festival),將正式更名為「COW設計雙年展」(COW DESIGN BIENNALE)。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
    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  此次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自今年4月15日啟動,主題為「不忘 歷史的傷痛與反思」和「未來 和平的展望和構建」,並面向全世界範圍內的設計師、專業師生、藝術家和設計機構徵集作品。  截至10月25日,主辦方共徵集到海報作品2154件,其中有效海報1915件。
  • 2020北京設計周第三屆當代國際水墨設計雙年展徵集
    水墨與設計的交融,既是藝術與技術觀念的多元融合,又是新思維表達與方法的拓展。當兩者合二為一時,「水墨設計」就從多維視角演繹出新的藝術語言和美學表現方式,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技,共同彰顯新時代的鮮活氣息與審美意蘊。多元文化影響下的水墨設計,讓設計的概念更有底蘊,讓設計的表達更加生動,也讓設計的傳播更有活力。
  • 第六屆「東+西」大學生國際海報雙年展終評獲獎名單公布
    作為武漢申報世界設計之都系列活動,本次展覽包括第六屆「東+西」大學生國際海報雙年展獲獎作品展、2017「東+西」設計大師海報邀請展、「東+西」國際設計周暨包裝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本屆雙年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作為學術指導單位,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湖北美術學院、湖北省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首次與視覺中國達成戰略合作開通網絡在線參賽作品提交,共徵集到來自中國(臺灣、澳門)、德國、法國、義大利、波蘭、澳大利亞、墨西哥、白俄羅斯、伊朗、厄瓜多和韓國等十一個國家地區近百餘所國內外藝術設計院校有效參賽作品總計3940件/套,參賽作品數量創歷史新高。
  • 第三屆波蘭盧布林IPBL國際海報雙年展徵集
    簡介:第三屆波蘭盧布林IPBL國際海報雙年展是一個面向國際的專業海報賽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兩屆。前兩屆比賽徵集作品徵集範圍主要是大學生和青年設計師,這一屆組委會將邀請全世界設計專業學生、專業設計師和藝術家參加此次展覽賽事。
  • 首屆中國印刷藝術設計雙年展:用創意推動印刷業的發展
    在這樣的情境下,由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和北京印刷學院主辦的首屆中國印刷藝術設計雙年展(以下簡稱為「印藝雙年展」)在萬眾矚目之下成功開幕了。↑繪本,真琦在印藝雙年展的報送作品中,學生作品佔了四分之三。報名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也遠遠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
  • 鎖住戰爭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全場大獎誕生
    據悉,此次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由紀念館和南京藝術學院共同主辦,於今年4月15日正式啟動,主題為「不忘歷史的傷痛與反思」和「未來和平的展望和構建」,並面向全世界範圍內的設計師、專業師生、藝術家和設計機構徵集作品。
  • 2019第六屆中國西部陶藝作品雙年展於四川福寶美術館新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2019年11月18日,一場高規格陶藝盛會——「2019第六屆中國西部陶藝作品雙年展」在成華區多寶寺壹號藝術中心·四川福寶美術館新館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200多件精彩陶藝作品集中亮相。
  • 首屆德化「中國白」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今日舉行
    福建消費網-福建新消費訊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雙年展活動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聯合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德化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德化文旅集團、德化陶瓷藝術大師聯盟共同承辦。
  • 2017·藝術季 | 西安美術學院第七屆研究生學術月
    在布拉格、北京、科隆等地舉辦20餘場個人展覽,參加《第五屆北京雙年展》、《布拉格行動》、《第四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第三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等聯展。在北京、布拉格、克隆等地實施多次現場繪畫。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山東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捷克國家美術館、捷克KAMPA美術館等。
  • 第四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開幕
    活動共將展示500餘位中外藝術家的約3000件藝術作品,預計觀展觀眾將超過1000萬人次,展期將持續至6月19日。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雙年展學術總主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水家躍,蘇州市副市長徐美健等出席活動,開幕式由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宣傳部部長夏芳主持。
  • 教育部關於舉辦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通知
    教育部關於舉辦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通知教體藝函〔2017〕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根據《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令第13號),我部決定舉辦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下簡稱展演活動)。
  • 2021第三屆肖蒙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徵集啟動
    法國肖蒙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 CHAUMONT BIENNALE DE DESIGN GRAPHIQUE 肖蒙當代海報收藏的質量,與19世紀後期的插圖海報合集,以及一年一度的28屆藝術節的活力,為肖蒙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場所完全致力於平面設計的機構:le Signe 國際平面設計中心,於2016年10月開業。
  • 「為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評選結果
    「為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評選結果序號作者題目郭立明 張俊青 王哲 牧婧 高樓今語-高樓金站空間一體化設計 室內設計 入會資格 23 韓風 李楠 李學慧 陳志康 歸巢 室內設計 入會資格 24 何凡 付強 黃曦 《大木之美》2019「一帶一路」國際茶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五屆中國茶業大會主會場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 入會資格 25 胡乾 中國傳統民居「木」營造的結構展示性設計 室外環境設計 入會資格 26 胡書靈 包鈺琨 葛怡寧 重建——模塊化板式安裝移動生活艙
  • 「中國白」藝術雙年展開幕
    展覽現場 本報訊 (記者 黃瓊芬 通訊員 李宏圖/文 連江水/圖) 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舉行。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舉行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該活動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聯合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德化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德化文旅集團、德化陶瓷藝術大師聯盟共同承辦。
  • 「為中國而設計」第五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成功舉辦
    海報「為中國而設計」第五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論壇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承辦,將於10月27日-28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隆重...
    該活動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聯合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德化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德化文旅集團、德化陶瓷藝術大師聯盟共同承辦。
  • 《天下吉祥》內畫景泰藍寶尊入選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的標誌性盛會——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美術館隆重開幕。首款景泰藍、內畫跨界力作《天下吉祥》入選參展,一經亮相便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駐足欣賞與合影留念。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舉行。 本次雙年展以「弘揚匠心,致敬傳統」為主題,是立足於傳統繼承、對標國際藝術高端賽事而搭建的傳統陶瓷藝術競賽交流平臺,也是國內首次以「傳統陶瓷藝術展覽」為概念的活動。「本屆雙年展匯集了陶瓷藝術設計界全國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業者等,在中國傳統陶藝領域藝術創作、工藝技術、學術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