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下)——可靠性及性能測試

2020-12-27 存儲在線

作者介紹

汪洋

寫得了腳本、做得了測試、講得了技術,出得了稿子,可以說非常全能的工程師選手了。本來我以為她低調不多言語,然而為了讓我更好的理解,這位工程師帶我到機房介紹了伺服器的組成,還介紹了雙埠是怎麼連的。能把複雜的功能通俗易懂的講清楚,都是高手。


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上)——應用模式與設計實現

相關閱讀:《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上)——應用模式與設計實現》

上篇說了雙埠的一些概念和實現,這篇將進一步通過測試介紹NVMe SSD雙埠特性的可靠性和性能的驗證。(測試均使用雙路超微伺服器,每路有兩個Intel(R) Xeon(R) CPU E5-2650 v4 @ 2.20GHz以及64GB內存,以及一個PLX 9797 PCIe Switch,每個Switch有20個埠,可同時掛載20個PBlaze5。)

雙埠可靠性測試

鏈路冗餘:

雙埠NVMe SSD可以在鏈路斷開或者埠失敗的情況下提供冗餘。如下圖所示:

圖1:鏈路冗餘模式

  • Server可以看到2個NVMe設備,可以對2個NVMe設備進行讀寫等操作;
  • 如果中斷一條到NVMe設備的連結,另一個連結仍然可以保持連接並且存活,server可以正常訪問NVMe設備。

雙活模式:

雙埠NVMe設備連接到不同的server A和server B,如下:

圖2:雙活模式

  • Server A與server B同時做正常關機、異常關機、nvme reset或者pcie reset,2個server 都可以正常操作並且彼此不受影響。Server A與server B彼此做不同操作,對於NVMe設備來說也是不受影響的,兩個server也能做到互不幹擾。
  • Server A與server B間隔一段時間分別做正常關機、異常關機、nvme reset或者pcie reset,2個server 均斷電成功並且開機正常,互相不受影響,啟動後也可以正常加載NVMe設備;
  • Server A跑IO workload,server B觸發正常或者異常關機,server A不會受到影響,包括數據完整性和I/O吞吐量以及延遲等方面;反之亦然;

雙埠模式下NVMe SSD的性能:

以雙活的配置模式為例,在性能方面,主要展示2個server同時進行順序寫、順序讀,隨機寫,隨機讀,以及一個server 讀,另一個 server 寫等模式,並與單埠模式做對比。

主要特點如下:

兩個埠的性能基本保持一致;兩個埠的性能之和與單埠模式的性能保持一致

例如,一個server進行順序讀,另一個server進行順序寫,其性能表現明顯優於相同模式的性能

圖3:128K seq write BW on different workload on pblaze5 DualPort SSD

 上圖展示的是server A與server B分別進行128K的順序寫時的性能。上面的圖中紅色的性能曲線是SSD的總帶寬,達到2300MB/s ;下圖是2個server的帶寬,可以看出帶寬基本一致,均達到了1150MB/s。

圖4:128K seq read BW on different workload on pblaze5 DualPort SSD

上圖展示的是server A與server B分別進行128K的順序讀時的性能。上面的圖中紅色的性能曲線是SSD的總帶寬,達到3135MB/s ;下圖是2個server的帶寬,可以看出帶寬基本一致,均達到了1566MB/s左右。

圖5:4K random write IOPS on different workload on pblaze5 DualPort SSD

上圖展示的是server A與server B分別進行4K的隨機寫時的性能。上面的圖中紅色的性能曲線是SSD的總IOPS,達到230k;下圖是2個server的IOPS,可以看出基本一致,均達到了115k左右。

圖6:4K random read IOPS on different workload on pblaze5 DualPort SSD

上圖展示的是server A與server B分別進行4K的隨機讀時的性能。上面的圖中紅色的性能曲線是SSD的總IOPS,達到782k;下圖是2個server的IOPS,可以看出基本一致,均達到了391k左右。

圖7:one host seq write & one host seq read on different workload on pblaze5 DualPort SSD

上圖展示的是server A在進行順序寫,同時server B進行順序讀時的性能。上面的圖中紅色的性能曲線是SSD的總帶寬,達到2790MB/s;下圖是2個server的帶寬,寫帶寬在1390MB/s左右,讀帶寬達到1400MB/s。

圖8 one host random write & the other random read on pblaze5 DualPort SSD

上圖展示的是server A在進行隨機寫,同時server B進行隨機讀時的性能。上面的圖中紅色的性能曲線是SSD的總IOPS,達到450k左右;下圖是2個server的IOPS,分別是230k 和220k左右。

結論:

本文通過介紹雙埠在企業級存儲中的應用,逐一展示了雙埠SSD的特性以及性能,很好的說明了雙埠NVMe SSD的實用價值。隨著陣列,系統,伺服器等諸多技術環節的完善和成熟,雙埠NVMe SSD將在企業級存儲系統中發揮更大的優勢。

作者介紹

汪洋

寫得了腳本、做得了測試、講得了技術,出得了稿子,可以說非常全能的工程師選手了。本來我以為她低調不多言語,然而為了讓我更好的理解,這位工程師帶我到機房介紹了伺服器的組成,還介紹了雙埠是怎麼連的。能把複雜的功能通俗易懂的講清楚,都是高手。

Worked as the SQA engineer in project for SSD Product. Focus on test automation and test planning and script developing,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firmware release. Coordinate with FW Developer Team and Global

相關閱讀:《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上)——應用模式與設計實現》

相關焦點

  • 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上)——應用模式與設計實現
    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下)——可靠性及性能測試相關閱讀:《淺析U.2接口NVMe SSD雙埠模式(下)——可靠性及性能測試》看這名就知道文章特別乾貨,雙埠對於SSD和數據中心來講著實是個重要特性,所以我們又雙叒叕請了研發部門的工程師寫了上下兩篇雙埠文章
  • 真是一分錢一分貨 NVme SSD都有哪些優勢?
    【IT168 評論】SSD 固態硬碟近年來被廣泛的應用,在機械硬碟過渡固態硬碟的期間,也擁有更高的追求,而要讓 SSD 發揮到極致的性能,原來的 SATA 模式與 AHCI 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但現在最新的存儲接口 M.2 和 SARA-E 接口都是採用的 PCI-E 通道,而 PCI-E 接口發揮最高性能就需要新的 NVMe 標準
  • PCIe NVMe SSD常用測試工具介紹
    Quarch熱插拔及功耗自動化測試工具    162.1    熱插拔自動化測試工具    162.1.1測試拓撲圖    162.1.2 熱插拔設備實際連接圖    162.1.3 熱插拔模塊    172.1.4 熱插拔配置界面 – Test Monkey    17
  • U2接口成趨勢 影馳旗下首款U2 SSD曝光
    隨著U2接口產品的量產和問世,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設計並推出旗下的首款U2固態硬碟。    近日,海外媒體曝光了一張關於影馳U.2 SSD的PCB諜照。PCB正反兩面分別有8顆東芝15nm MLC快閃記憶體顆粒和2顆南亞512MB DRAM緩存。同時根據諜照我們可以發現,相比於名人堂SATA版的SSD,U.2 SSD PCB變化並不大,不過分量十足的黑色高品質鉭電容排列設計,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看來在數據保護這一塊,影馳是下足功夫了。
  • 企業級SSD,性能之後,還有什麼?
    估計多數人都沒有摸過高性能U.2接口NVMe SSD在加電之後的殼溫,可以摸一下,雖然趕不上CPU殼溫,但是基本上燙人程度已經達到你不會忍受3秒鐘時間。隨著固態盤容量、性能越來越高,可能很多人都不曾想到的是,廠商可能屆時不得不為了控制功耗而故意限制性能,這就比較尷尬了。
  • 強刷BIOS,支持NVMe SSD引導,大華C900固態硬碟讓老電腦煥發新生
    大華C900造型就是常見的m.2 SSD硬碟通用形態,黑色PCB板搭配金手指,黑色與金色的撞色設計,很經典大氣。大華C900系列為m.2 2280型硬碟,即尺寸為22x80mm。標準寬度22mm,兼容性強。無論是接主板m.2原生接口還是接PCIe轉接卡都很方便。
  • NVMe接口學習筆記4 其餘數據結構
    NVMe接口學習筆記1 基本概念NVMe接口學習筆記2 寄存器NVMe接口學習筆記3 隊列和PRP/
  • U.2接口大喜 更便宜的NVMe SSD來了!
    U.2接口大喜 更便宜的NVMe SSD來了!U.2,跟目前的M.2接口一樣成為下一代SSD的接口標準,自家的750硬碟也是消費市場上首款支持U.2接口的SSD。華碩、技嘉及微星等廠商也在新一代Z170高端主板上提供了U.2接口或者轉接卡。現在的關鍵問題是U.2接口SSD選擇太少,唯一的750硬碟還死貴,不過現在U.2接口有救了,三星的PM953硬碟已經有OEM版流出,不僅支持U.2接口,而且還是目前單位容量價格最便宜的U.2硬碟。
  • SSD 性能測試
    切換帶原始碼的根目錄下:cd postgresql-13.1切換帶 pg_test_fsync 的代碼目錄下:cd src/bin/pg_test_fsync運行 pg_test_fsync 時遇到一個小問題:8 *  2kB open_sync writes    pg_test_fsync: error: write failed:
  • Memblaze推出NVMe SSD PBlaze5 520系列
    PBlaze5 520 系列 NVMe SSD採用96層3D eTLC NAND,擁有U.2接口2.5英寸硬碟及半高半長插卡兩種形態,容量範圍從1.6TB到3.84TB,為企業部署綠色數據中心提供了靈活的選擇。PBlaze5 520系列包括PBlaze5 C520、PBlaze5 D520、PBlaze5 C526、PBlaze5 D526等產品型號。
  • NVME固態搭配USB3.2硬碟盒是什麼神仙體驗?
    從一個從IDE接口硬碟時代過來的人來看,不禁感嘆如今存儲領域的發展之快,隨著M.2 SSD的普及,開始價格高高在上的NVME固態也慢慢變得平易近人,目前的PC和筆電端基本上都配備有M.2接口,M.2 SSD似乎對2.5寸SSD也漸有了取代之勢。
  • 體驗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
    NVME固態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當然,不是說損壞, 當到達一定熱度後,會嚴重影響傳輸效率,最後我把目光定格在orico的nvme的m.2的硬碟盒上,因為它有內置的散熱系統,而且傳輸速度也是非常可觀
  • 如何區分M.2接口的SSD
    2015年很多廠家都相繼推出了M.2接口的SSD。而M.2 SSD 又分為SATA和PCI-E兩種,雖說長得一模一樣但是性能卻是差之千裡。而且有些主板的M.2接口不一定對其支持,所以買錯的話,會造成很大麻煩。
  • pcba可靠性測試有哪些
    打開APP pcba可靠性測試有哪些 發表於 2019-10-01 17:38:00   pcba可靠性測試
  • 8埠網管型乙太網交換機的性能和主要特點分析
    就8埠的工業交換機分別研發了網管型、非網管、8電口、2光6電、4光4電等多種規格。如果您這邊有特殊規格的需求,一起來看看8埠網管型乙太網交換機的性能介紹。 FCMG-F8N系列是杭州飛暢科技研發的8口導軌式網管型冗餘工業乙太網交換機,支持RJ45、SC/ST/FC等多種接口,採用業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高端交換晶片,軟硬體功能強大、運行穩定、可靠。
  • 同是高端旗艦原廠顆粒NVMe固態硬碟 為何RD500是最優選
    最近,市場上有四款高端旗艦nvme固態硬碟進行了詳細的測試,它們使用了原裝粒子,價格也差不多。這四款固態硬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產品:三星970 Evo、東芝RD500、威騰電子SN750、英特爾760P,最後得出「RD500是值得購買的nvme固態硬碟旗艦產品」的結論。
  • 讓SATA SSD留在塵土,高性能Nvme協議固態硬碟選購指南
    從一開始高端玩家們的玩物,到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中間不過經歷了2年左右。2018年,3D NAND技術已走向成熟,Nvme固態也已經是白菜價。然而,不少廠商也想分固態硬碟的一份羹,導致雜牌泛濫,表面固態層出不窮。那麼,如何選購一款對得起Nvme名頭的高性能SSD呢?
  • Win7福音 如何在NVMe SSD上裝Win7系統_影馳 鐵甲戰將M.2 PCI-E...
    發熱量大還好,廠商自會研究出對策,例如M.2 SSD散熱片的出現,傳聞影馳下一代NVMe SSD新品也集成了兩項黑科技以解決發熱問題。那麼安裝系統難的問題呢,初入NVMe SSD平時又不怎麼關注DIY的玩家只能束手無策嗎?
  • 詳解:路由器性能的各項指標!
    路由信息協議版本2 (RIPv2) 該協議是RIP的改進版本,允許攜帶更多的信息,並且與RIP保持兼容。在RIP基礎上增加了地址掩碼(支持CIDR)、下一跳地址、可選的認證信息等內容。該版本在RFC 1723中規範化。
  • 華碩AS6602T評測:雙2.5G埠聚合,雙M.2固態,內存可擴展
    在華碩 AS6602T 的機體背面是豐富的「I / O 埠」,其中正面 + 反面包括三個 USB-A 3.1,在 RJ45 網絡埠上擁有兩個 2.5Gbps 埠,支持鏈路聚合,傳輸帶寬可以達到 5Gbs,Windows(RAID 1)理論峰值讀取速率為 588MB/s,理論峰值寫入速率為 583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