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濟南高新區伯樂實驗學校又收穫了滿滿的碩果,2020屆畢業生中考平均高達421.83分,所有初三畢業生中考成績均超過高中提檔線,他們帶著在伯樂沉澱的愛與希望,奔向各自的青春和未來。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該校秉承「教育燦爛生命,為學生和民族的未來而來」的教育理念,以創建「BOLE幸福大教室」統領教育教學發展。
建校4年,「幸福伯樂」品牌逐漸彰顯,學校用愛與責任詮釋「幸福教育」密碼。
1【成績優異】學生中考喜獲佳績老師的耐心感動家長
2020年中考,伯樂實驗學校2020屆初三畢業生崔熙恩取得了465分的好成績,雖說成績一直較穩定,但崔熙恩的媽媽李芳認為,是學校為學生營造的良好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讓孩子能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李芳說,每次模擬考試後,校長劉志英都會親自帶領老師分析學生成績和問題,各科老師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學生的學習成長中,他們的負責和細心讓家長感動。
今年畢業典禮上,畢業班英語老師劉麗娟為學生製作了短視頻。「劉老師帶了這些孩子3年,他們軍訓時的樣子,課間找老師背題的情景,很多細節學生已經不記得了,老師卻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了下來。」李芳說。
畢業生王慶智的媽媽張興玲在查到孩子的中考成績時,更多的是驚喜,「孩子平時挺調皮,我曾一度覺得他可能考不上高中了,沒想到中考成績高於高中提檔線60分,我們全家都特別滿意,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伯樂的老師們。」
今年上半年居家學習期間,老師也從沒降低對學生作業的要求,學生有問題隨時問老師,哪怕是晚上10點多,老師也會打過電話來講解。孩子自律性不強,班主任劉娟會經常督促,即便是放假期間,每天的作業也必須當天完成。「成績出來後,我真的對老師們很服氣,感覺老師都是『超人』。」張興玲說。
家長口中的「超人」們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變成一件樂事,會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很多巧思。例如,劉娟在習題課上會以學生講為主,讓他們動起來,避免老師「滿堂灌」。居家學習期間,她的每節課都是直播課,隨時點名學生回答問題,避免學生「開小差」。正如家長張興玲所說,劉娟秉承「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學生每天交的作業,她當晚就能反饋,隨時解決問題。
劉麗娟則注重學生日常的點滴積累,她讓學生不斷積累閱讀和寫作素材,每周都要寫英語隨筆,並為他們指導修改。久而久之,學生在每個常見主題下都能有較為像樣的作文,面對中考英語作文也不再慌張。「分數只是學習的附加品,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成績也就水到渠成了。」劉麗娟說。
2【多元評價】全面評價學生發展構建生命成長共同體
伯樂實驗學校的成績遠不止學生中考成績這一個指標,這裡的每項工作,都在為伯樂品牌的樹立添磚加瓦。2017年起,該校推行評價改革實驗,以「伯樂幸福大教室」創建為平臺,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注重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幸福大教室」是什麼?它可以是具體的教室、圖書館、功能場所,但又不局限於此。這裡涵蓋了學校的各項制度和體系,囊括了各種人際關係,是由師生和家長構成的緊密聯繫的「生命成長共同體」,每個人都是「幸福大教室」的主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幸福大教室」如何構建?這裡有一套具有個性化特徵的「價值系統」。「共同體」成員要一同制定「班級公約」,設計班名,繪製班徽,老師通過項目「打包」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承擔項目。
創建「幸福大教室」,「評價」是個關鍵詞。在評價手段上,學校豐富了評價工具的多樣性;在評價體系上,將片面的認知評價變為全面的發展評價。
「伯樂幣」的問世就是評價工具「進化」的一個縮影,是榮譽的象徵和知識的財富。例如,學期末的跳蚤市場上,學生可憑日常攢下的「伯樂幣」購買「商品」。相比於低年級學生偏向物質性的評價工具,初中生的評價工具則更具精神性,「表現突出者可以獲得展示的機會,可以得到老師的禮物」。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榮耀,也成了一種新風尚。
「幸福大教室」對學生的評價不囿於單純的學業成績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行為習慣、意志品質、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等都是評價內容。通過項目式、專題式的評價路徑,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也給他們提供了展示特長的舞臺。同時,該校的評價不只是老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學生、家長都可成為評價主體,提升學生對事物的全面認知能力。
3【課程體系】打造生命浸潤課程學生不斷走向「新知」
打造「幸福大教室」,讓師生「擁有幸福的心態、優秀的習慣,擔當的精神」,不但要有外在,更要有內涵,課程建設就是深化幸福內涵的重要抓手,「生命浸潤課程」則是這一抓手的具體體現。這一課程體系分為「博悅課程」「日悅課程」「品悅課程」3個序列,分別對應基礎課程校本化、拓展課程序列化和實踐應用課程特色化。
如何讓國家課程富有伯樂校本色彩,該校在「博悅課程」中確定了3種落地形式,包括「切問近思」「溫故知新」和「因材施教」。其中,「因材施教」課程還包括「固本強基」和「止於至善」兩方面,幫基礎薄弱的學生夯實基礎,幫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知識外延。
常規和養成等教育貫穿於伯樂學生生活的每個環節,在每天的「日悅課程」表中,早晨入校時的「名曲欣賞」「經典誦讀」、午間的「食育課程」「伯樂故事」、放學前的「暮省時分」「愛校課程」都有所規劃,學校各項活動也包含在內。這一課程序列不僅管得了在校生活,還能輻射到家庭教育,參照該校編寫的伯樂成長書——《成長的智慧》,家長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記錄《成長手冊》反饋表現。
「品悅課程」則側重於實踐應用,包括社團、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究課程、尋根研學等特色內容,採用「梯次進階」的方式,分成基礎、提高、特長3個梯次,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找到位置。學校還開發了一系列校本課程,開設「明湖書院」「STEM書院」「博雅書院」「奧體書院」四大書院,包含40個項目,深受學生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伯樂課程體系中,多元評價同樣貫穿始終。在課堂的「學思評」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氛圍,教師在新舊知識間搭建橋梁,讓學生不斷走向「新知」,獲得學習知識的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
4【幸福密碼】教師修煉「相馬」本領家長學生滿意度均100%
在伯樂實驗學校的文化大廳,一條條粗壯的繩子盤曲交錯,一株古木橫臥其中,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多肉植物挨挨擠擠,這是學校師生合作完成的作品,取名「生機」,象徵著追求「幸福教育」的伯樂人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光彩的初心。
類似「生機」的校園文化在該校比比皆是,正如校名體現的,伯樂實驗學校將「千裡馬」作為文化圖騰,形態各異的「千裡馬」用作牆壁裝飾,激勵學生像「千裡馬」一樣朝著夢想奔騰。要想具備「相馬」的本領,老師們就要修煉出伯樂一樣的眼光。作為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該校坐擁北師大基礎教育專家資源,與之開展「訂單式需求」合作,北師大相關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科教研指導,通過組內磨課、專家聽課、同課異構等多種方式來提升教研質量。
學校還採取「課題引領,『領頭羊』示範」雙管齊下,組建課題研究共同體,由名師先行研究示範,其他教師有法可循。通過專家指導、團隊教研帶動教師個人成長,為培養「千裡馬」打下基礎。
伯樂實驗學校建校時間雖然不長,但已形成了鮮明特色,學校成為濟南初中學校中唯一的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人工智慧試點校和山東省「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STEAM項目培育校,校園橄欖球、校園地板冰球、跳繩等項目在省內外多個賽事中獲獎,已成為學校特色項目。經過全校的不懈努力,學校家長滿意度和學生滿意度均達100%,連續兩年成為高新區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教學先進學校、家長滿意學校,一所「質量+特色」的伯樂實驗學校正不斷彰顯品牌效應。(新時報記者曹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