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933年出生於客家地區約1940年被拐到馬來西亞的「溫正端」尋親

2020-12-25 林柳兒

柳兒是2014年10月份加入的【寶貝回家】尋親公益組織,作為一名普通志願者只想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重獲團圓。本號所發的每個案子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過,保證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歡迎評論分析案情,若您對本案有線索請私信柳兒。

尋親編號:480110

姓 名:溫正端

性 別:

出生日期:1933年(不準確)

失蹤日期:1940年(不準確)

失蹤時身高:110釐米左右

失蹤人所在地:馬來西亞

失蹤地點:廣東省或者福建省一個客家方言地區

尋親者特徵描述:出生於廣東或者福建一個溫姓大家庭,家裡有8到10個兄弟姐妹。大約六、七歲時被人拐走,帶上船直接到了馬來西亞。

註冊時間:2020/6/2

關於親生家庭:

出生於廣東或者是福建一個說客家話的溫姓大家庭,家裡有8到10個兄弟姐妹,父母以販菜為職業。大約7、8歲時被人拐走,帶上船直接到了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被一家同是姓溫的華人家庭收養,但這家人是福建人,溫正端的名字是這家人起的。

這是頭條尋人華人尋根公益項目收到一則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尋親求助,求助信息如下:

求助者溫小姐是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她用堅定卻又略帶不安的語氣說:「我們的線索非常有限,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爺爺的老家,以及我們家族的根源血脈。」

緊接著,她開始講述了爺爺下南洋的經歷過程。

溫小姐的爺爺名叫溫正端,但這個名字是來到馬來西亞後取的。溫正端原是中國的客家人,約於1933年出生在一戶溫姓菜販人家,家中兄弟姐妹眾多,是一個大家庭。

在那個時代,我國廣東、福建等地的許多民眾掀起了去南洋謀生的熱潮,也稱之為「過番」。

大約七、八歲時,溫正端被人拐賣,之後用船隻帶到馬來西亞。到達馬來西亞後,溫正端被一對同樣姓溫的華人夫婦所收養。由於養父母是福建人(馬來西亞的「福建人」大多指代祖籍閩南的移民),從此溫正端的母語也從客家話變為了福建話(閩南話),並在馬來西亞度過了餘生。

長大成人後的溫正端曾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做工,先後娶妻生子,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由於早期生活困苦,無力承擔回中國尋親的旅費,加上被拐時年齡尚小,溫正端已經無法記起自己的原名及老家地址,對於故鄉親人的印象僅限於零星而又模糊的童年記憶。幾十年來,溫正端的尋親之路走得坎坷且艱辛。

2014年,溫正端在馬來西亞往生,直到過世也沒能找到自己的親人,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

也許就是因為血脈親情沒有緣由,儘管掌握線索甚少,但溫家人在尋親道路上依然走得堅定,依然充滿希望和期許。於是,溫家後人向頭條尋人發來相關資料,盼望尋根覓親,實現家族心願。

【寶貝回家】公益組織旨為失蹤人員提供免費尋親服務。包括幫助失孤家庭尋找被拐賣或主動送養的孩子、幫助被拐賣或被送養孩子尋找親生父母,以及幫助流浪乞討兒童回歸正常生活等,若您有需要尋親也可私信柳兒。

懇請大家幫忙轉發擴散,您的一次轉發就是一份希望!感恩~

相關焦點

  • 官方解救被拐兒童網站上線 284名獲救兒童尋親
    根據網站的信息顯示,在尋親公告中,都列有孩子的肖像照、姓名、被拐賣地、所在福利機構、聯繫方式等信息。網站尋親平臺提供檢索功能,搜索關鍵詞包括姓名、區域、解救時年齡、性別、身份特徵、衣著等信息。點開每一名被解救的兒童信息後,還能夠查閱到孩子的被拐賣地、解救時身高、解救時體貌特徵、接收時著裝、接收時隨身物品和孩子自述等關鍵信息,方便被拐兒童父母查找和確認。
  • 馬來西亞沙巴2017年人口約385萬 其中約8%為華裔
    中國僑網7月3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當地時間29日發布的全國各州社會經濟報告顯示,沙巴去年人口約385.38萬人,其中華族人口只有約31.45萬人,比例大約為8.16%。  根據該份報告指出,沙巴人口當中的本地公民約為274.08萬人,外國公民約為111.29萬人。
  • 從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被抱養到福建省莆田市的陳慕芳尋親
    姓名:陳慕芳性別:女血型:O型 身高:164cm出生日期:1982年7月1日(農曆,準確,養父母說的當時在親生父母家抄下來的生辰八字,時間久遠忘記放在什麼地方了)失蹤時間:1982年8月1日(農曆,不準確,養父母說的40天左右)失蹤地點: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失蹤人所在地:
  • 【日出茶太】他的服務周到,代理商情願綁約20年
    原標題:【日出茶太】他的服務周到,代理商情願綁約20年王耀輝深知各國代理商是重要的策略夥伴,全力支持代理商營運,吸引菲律賓代理商籤下20年長約。但當盟友傷害品牌權益,他也不惜跨海打官司。
  • 登陸全新地標「8 Conlay」,馬來西亞首家凱賓斯基酒店終於來了
    馬來西亞終於迎來首家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凱賓斯基」酒店,預計在2022年登陸吉隆坡市全新地標「8 康麗」(8 Conlay)。業主方為馬來西亞新晉建築發展商「 KSK 置地」(KSK Land), 公司成立於 2013 年,是 「KSK 」集團旗下的獨資子公司。
  • 臺灣尋親:陳朝位(陳文明),家鄉的親人等你團聚!
    姓名:陳朝位(陳文明) 性別:男性生日:1922-08-08籍貫: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文家店鎮沿沙村失蹤日期:1940-08-01失蹤地點: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文家店鎮沿沙村失蹤時身高:172釐米詳情 陳朝位,生於1922年,父親陳治龍,他在家兄弟有八人,排行第八子。
  • 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出生即被抱養到安徽省宿州市的吳秀梅尋親
    尋親類別:寶貝尋家尋親編號:484521姓名:吳秀梅性別:女血型:未知>身高:166cm出生日期:1982年05月01日(不一定準確,叔叔說的)失蹤時間:1982年05月01日(不一定準確,叔叔說的剛出生沒幾天)
  • 622名被拐兒童正在尋親!
    近日,@央視新聞公布了622名被警方解救的被拐兒童的名單和照片。全國622名被拐兒童中 在山東被拐賣的69個孩子有你認識的嗎 ↓↓↓民警提醒如果發現疑似被拐孩子,應儘快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報警!如果允許,可拍照取證,但請注意千萬不要打草驚蛇。
  • 兒子被拐男子為找線索拘禁嫌疑人被判刑,組建尋親聯盟自家孩子沒找到卻幫多個家庭團聚
    這19年來,為了尋找孩子陳育信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孩子仍然是杳無音訊。雖然自己孩子沒找到,但他卻幫助多個家庭尋到了被拐的孩子得以一家團聚。面對遙遙無期的尋子路,已過花甲之年的陳育信倔強地說,自己還要繼續走下去。
  • 相遇文化原鄉 馬來西亞宗親寇妙娟的《尋親夢》
    我們這些子孫從來沒有問過她,部分原因是因為她是文盲,而我在她逝世前還未對家譜有著深切的了解。父親和我們之所以知曉祖籍為何處,全憑曾祖父和二伯父的墓碑上刻著「福建議林」四字。 湊巧我的外祖父的原鄉也是福建德化。十幾年前,他成功透過鄉團找尋到居住在中國的親屬。母親說,當年外曾祖父到馬來亞打拼可謂事業有成。於是,他在外祖父年幼時期呆了一筆錢回到祖國,準備在那裡蓋房子。
  • 哀穆時英:葉靈鳳/1940
    但對於過去曾經和他有過相當「友誼」的我們,則穆時英今天的死,自從他公然叛逆國家的民族,成為漢奸以後,是早在大家意料之中的。這並非說大家早料到他必然要死於非命,而是說,在祇有抗戰到底才是整個國家民族,甚至個人的唯一的活路的當前,其他妥協投降的途徑都是死路。一個人走上這一條路無異是自殺,而一個人一旦真的踏上這一路之後,他已非我族類,他的存在與否早已不值得加以考慮了。
  • 尋1984年出生幾天後被拐重慶豐都老縣城商業場豐都旅社「吳妹妹」
    柳兒是2014年10月份加入的【寶貝回家】尋親公益組織,作為一名普通志願者只想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更多不幸的家庭重獲團圓。本號所發的每個案子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過,保證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歡迎評論分析案情,若您對本案有線索請私信柳兒。
  • 「馬來西亞」熱門打卡景點:彩虹階梯黑風洞,吉隆坡市區指南
    馬來西亞觀光景點探索馬來西亞迷人的文化,我個人真的很推「黑風洞半日遊+吉隆坡市區觀光」!黑風洞為印度外著名的印度教聖地之一,並且是馬來西亞大寶森節慶典的重鎮。登上272 層階梯其實並難,屬於國民路線,因為這約每15層就有一個平臺可以歇息,其實一點都不累!周邊也有猴子及鴿子神出鬼沒,放寬心情來這裡走走,真的很不錯哦!
  • 被拐女講述30年尋家經歷 養父臨終告訴身世(圖)
    談起30年的回家經歷,徐小紅眼睛裡閃爍著淚花  其實娜娜被拐後,並沒有走遠。她被帶到了懷遠一帶漂泊了2年,並被改了名字叫徐小紅,而後被帶到了江蘇南通。當年拐她走的男子,成為了她的養父,撫育她長大成人。徐小紅說,她對養父的感情很複雜,曾經怨過恨過,但已經放下。她從小就知道自己並不是江蘇南通人,也一直在努力尋找親生父母。
  • 尋找2歲於陝西西安市被拐後失蹤至今21年的男孩
    姓名:劉魏性別:男性出生日期:1997年03月09日籍貫:安徽省被拐日期:1999年12月21日>被拐地點:陝西省西安市大明宮孫家灣村被拐時身高:85釐米是否報案:是 (西安市公安局大明宮派出所)是否採集DNA:是 (西安市公安局大明宮派出所)失蹤經過:(尋親者自述)1999年12月21日下午4時許,在西安市未央區大明宮孫家灣村,被一男一女預謀將孩子劉魏拐走販賣,自今孩子下落不明。
  • 30年前臨泉的小影被拐 30年後...
    30年前臨泉的小影被拐 30年後......600公裡,這是濟南到臨泉韋寨的距離,也是一個被拐兒童回家的路程。這段回家路,她走了30年。30年前,6歲的小影跟隨父母到天津表演雜耍謀生,人群中被人拐賣到山東德州。
  • 18年老店和豆腐中的愛馬仕|「土」味客家菜探秘
    相信大家看到這句話充滿了疑問,其實這是客家的一句土話,大意為「 小時候覺得蘿蔔粄是最好吃的東西,這個竟然比蘿蔔粄還好吃。」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必須從它的歷史文化開始,為什麼客家人萬物皆可釀?為什麼客家菜都重口味?
  • 看好下飯菜品類,連鎖餐飲品牌「兜約」用標準化模式升級傳統「現炒」
    目前品牌在上海地區共擁有32家店,單店面積在100-150平方米左右,2019年營收約1.2億元。「兜約」的前身是有家川菜,成立於06年,最開始走大店重餐飲模式,單店面積為1000平方米左右。但在13年後,受房租、原料、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項目營收出現滑坡。
  • [女孩] 1988年農曆7月出生1995年年初從福建寧德市壽寧縣被賣到福建莆田的萍萍尋親
  • 華裔男子澳大利亞打工失聯12年 家人求助尋親
    華裔男子澳大利亞打工失聯12年 家人求助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