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房企都是營銷大師。
所以,每年的9月10月,就成為了房企刻意營造的狂歡盛宴——「金九銀十」。而至少在呼和浩特,這個內蒙古唯一的三線城市,房地產的「金九」成色不足,「銀十」也沒見起色。
「金九銀十」前的8月份,呼和浩特第三次土拍降下帷幕,除了被炒作得一塌糊塗的中海地產再次刷新了單價地王記錄外,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此次土拍有一塊地被終止掛牌,兩塊地流拍的現實。
流拍本來司空見慣,可是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呼和浩特三次土拍,成交的地塊要麼是當地有政策傾斜的城南,要麼是城北控制區「拿一塊少一塊」的稀缺資源,真正有利於市四區協同發展的地塊卻鮮少有人問津。
1-8月份,各地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368次,內蒙古也是其中之一,其主要內容就是內蒙古公積金取消家庭成員使用政策,貸款購買限定兩套。而作為首府呼和浩特,自去年9月30日冒了一下泡後,房地產調控至今沒有下文,任由房價漲幅繼續在全國前五霸榜。
於是,趁房地產業內還沒來得及進行梳理,三次土拍後,「金九銀十」就轟隆隆地來了。
日子過得太快,仿佛春節還憋在家裡,國慶中秋就來了。然而,感嘆日子快的不是「高堂明鏡悲白髮」而是「千金散盡不復來」。「金九銀十」已經過半,呼和浩特各大在售樓盤走一遭便會發現,各樓盤雖然不是門可羅雀,至少也是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房企期盼的報復性買房並沒有來臨。而房企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這裡要說一件事,現在全國的二手房成交周期為126天,也就是說從房產掛牌到成交的時間超過4個月。在300萬人口的呼和浩特,多達2萬多套的二手房在掛牌,這個周期是否會更長,鐵口斷房沒有數據,不敢胡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二手房市場已經從一房難求度轉變為買方市場。
「金九」乏力,「銀十」要涼。房企面臨的遠不止這些。
據多家權威媒體報導,近期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貸款佔比降至30%以下。
要知道,所謂政策性的房地產調控,至多只是在限購、房產稅等行政手段方面進行幹預,在房地產調控的工具箱裡,一旦啟動信貸手段,那麼來自融資機構的個人房產按揭貸款和房企的開發貸款將後續乏力。購房者就算再想買房,貸款額度上不去,也只能眼饞。房企就算拿再多「地王」,沒錢蓋房也是擺設。
而且,從以往的歷史看,信貸政策的變化,與樓市走勢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正如年初,網上被熱炒的「房企自有資金堅持不了3個月」一樣,無源之水下的房企要如何找錢將是擺在面前的最大難題。
當然,鐵口斷房從來沒說過讓房企降房價,而作為河南建業集團的董事長也明確表態,不帶頭降房價。理由是房價大起大落,對金融業、建築業、建材業、服務業等相關行業都將造成巨大影響。
不降就不降吧,畢竟建業在呼和浩特並沒有房地產項目,而諸如碧桂園、恆大、富力、金地、中海、華潤等深耕呼和浩特的全國頭部房企,即使是「地王」,在前有「金九銀十」要涼,後有融資池吃緊的壓力下,該怎麼收場?
畢竟,曾多次發表不看好房價大漲言論的經濟日報再次發文稱,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受限,房企資金壓力加劇,回款能力將是房企持續經營的關鍵。怎麼提升回款能力?降價跑量可能是最直接的舉措。
不用像河南建業那樣,咬住房價不放鬆。呼和浩特的房企完全可以不降價。問題是在呼和浩特二手房掛牌持續增加,房價橫盤多日的情況下,在預期展望,房價提振無望的現實語境下,如果萬一,有一家房企觸發了降價事件發生,那麼,眾多房企該咋面對?
韭菜好吃,也需要收割頭一茬。房企「收買」購房者,恆大7折售房就是榜樣。
這裡再說一句題外話。國慶中秋假期開啟之前,參與了頂層召開的「724」房地產工作座談會、「826」會商會的所有城市全部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
呼和浩特沒有被「請」去開會,並不代表房地產市場就是風平浪靜,更多的原因,在鐵口斷房看來,是以觀後效。接下來,就看呼和浩特怎麼回應了。
「收買」購房者,我以為,還是認真點好,早一點好……老鐵們以為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房價,鐵口會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陪你判斷呼和浩特房產趨勢。今天的房,就斷到這裡。靈驗不靈驗,時間來考驗,老鐵們拭目以待。特別提示:看完文章,評論點讚轉發關注,好運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