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遭隱翅蟲襲擊 市民險毀容
東南網(微博)4月21日訊(導報記者 張惠玲 實習生 楊雪晴 通訊員 黎斌) 一覺醒來,竟然發現「毀容」了,還火辣辣地疼。三天前,薌城區的嚴女士面部、頸部起了紅斑,還有種刺痛感。20日,她發現越來越不舒服,似乎有潰爛的跡象,沒想到,竟是隱翅蟲惹的禍。「本來以為有關隱翅蟲的內容也就在朋友圈裡看看,真沒想到竟被我遇到,臉上、脖子上都是紅斑,上面還附著一些鱗屑,幾天過去了,還是癢得不行。」嚴女士說,自己不敢大意,忙趕往醫院。經過診斷,謝女士被告知患上了隱翅蟲皮炎。
據解放軍第175醫院皮膚科主任錢江介紹,隱翅蟲外形細長,兩側略平行,或末端尖削,略扁平,看起來很像大螞蟻,大多喜歡在潮溼、多草的地方孳生。它們往往是白天在草地或植被下活動,一到晚上便在日光燈的引誘下,逐光飛翔到高層建築物。4月中旬、5月下旬和9月中旬的傍晚至午夜,是它們的活動高峰期,且發生樓層普遍較高,侵害的主要部位為上半身裸露部位。它們體內含有強酸性液體,能引起人及動物皮膚壞死和組織變性(如潰瘍和壞疽)。
錢江建議,當看到隱翅蟲爬上人體叮咬時,可用嘴將其吹走,切忌將其拍死,以免其體內的強酸濺到人體皮膚上。一旦被灼傷,可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處理。比如,儘早用肥皂水洗滌接觸蟲體的部位,或是塗以鹼性溶液,忌用強鹼性溶液,也可局部使用止痛、解毒、止癢、消炎的藥物,症狀特別嚴重者,還可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常用藥物有季德勝蛇藥片、雲南白藥、藿香正氣水等。
此外,錢江提醒廣大市民,不建議使用殺蟲劑大規模滅殺,應採取驅趕、阻斷和隔離措施,避免人體接觸。打掃室內外衛生有助於減少隱翅蟲孳生,在家中安裝紗門、紗窗,以及夜晚關燈睡覺,可預防隱翅蟲侵襲。在進入隱翅蟲可能較多的區域,可戴網狀防護帽,穿長衣長褲,減少皮膚暴露。
(東南網(微博))
編輯:v_xhu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