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女兒曾問霍金是否今後還能再見面?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2020-12-17 騰訊網

2018年,那個愛講宇宙故事的老爺爺霍金走了,令眾多科學謎傷心不已。你知道嗎?他的愛女露西·霍金(Lucy Hawking)繼承了他父親的衣缽,繼續為廣大科學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們普及科學知識。2019年1月20日,露西·霍金代表他父親史蒂芬·霍金參加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

科學小會是由騰訊公司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作為指導單位的年度科普活動,旨在通過權威的科學內容和創新的傳播形式激發中國青少年對於科學話題的關注,引導青少年以科學家為新偶像、以科學探索為新時尚,永遠保有「世界一定有答案」這樣的科學精神努力向前。

可能有部分朋友並不熟悉物理學家霍金的家人情況他育有三個子女,他為第二個孩子取名「Lucy」(露西),在拉丁文中,這是「光」的意思,這也是天體物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露西·霍金在父親身邊長大,繼承了父親對科學的熱愛。為了幫助更多孩子打開了解宇宙的大門,她開始科普寫作,將複雜的科學知識趣味化、戲劇化,她與父親合著的《喬治前往宇宙的秘密鑰匙》,被翻譯成38種語言,並在43個國家出版。

因為在科普方面的貢獻,她被選為皇家天文學會會員,擔任2017年英國皇家學會年度科學年鑑的評委。

在大會上,還特別安排了青少年與科學家面對面環節。真的想不到,現在的00後孩子真是太可怕了,有的問題很高深,甚至難倒了露西,她不得不通過詢問父親的老朋友——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吉普·索恩(Kip·Thorne)來確定答案。

孩子的問題是:既然連光線和各種電磁波都無法逃脫黑洞,那麼黑洞裡面如何才能與外界交流呢?能否通過引力波的手段從另一個維度往外傳遞信息呢?通過向吉普·索恩叔叔求證,露西表示,黑洞內部是無法通過引力波與外界進行交流,引力波都是在黑洞視界(Horizon)以外產生的。

不管如何,看來黑洞、引力波和額外維這些物理詞彙都已經深深烙在這位學生的心中,將來必定能生根發芽,成長為新一代物理學家。

在會場,有一個非常溫馨的小問題打動了幾乎所有的人。

鑑於現場很多小朋友對時空穿越和對平行宇宙非常感興趣,露西反問:如果你們能到另一個宇宙把過去的一些事物帶回來,你最希望帶回來什麼?

想不到,一位中學生非常堅定的回答到「希望把我的曾祖父帶回來」!滿滿的親情撲面而來。露西也當場表示,她也希望能把父親史蒂芬·霍金帶回來。在霍金去世前夕,露西曾問父親「我們能不能再見面?「 霍金表示,不相信有來生和生死輪迴,他覺得去世後留在世界上的作品、還能持續影響別人。他的基因還會在露西身上繼續延續。

還有學生問,最近最火的來自15億光年外的信號是否是外星人發出的?露西表示,她和研究這種現象的科學家聊過,這不是什麼外星信號,而是正常的自然現象。霍金生前曾表示,如果是外星人信號請不要回答,因為這種外星文明通常比地球人發達好多倍。但露西比較樂觀,她覺得高級外星文明可能會幫助我們解決目前遇到的難題。

除了露西之外,還有另外三位重量級的科學家也參加了與中學生面對面的活動,我們來一併了解一下。

有世界最熱門的腦神經學家大衛·依格曼,他曾擔任美劇《西部世界》的科學顧問;有世界上最懂睡眠的醫學家查爾斯·採斯勒;還有全球最受歡迎的網際網路科技作家蒂姆·厄班。我們來挑選最好玩兒的問題給大家看一看。

我們大腦只開發了很小的一部分?

你肯定聽過說人腦只開發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這種說法,這到底是正確的嗎?你如果去搜尋引擎上去查找,你會發現什麼樣的說法都有,不知道該信誰。

我們知道,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又有非常多的突出,大腦是一臺非常厲害的機器。有時候感覺自己笨笨的,難道真的是咱們大腦開發的不夠?在會場上,也有同樣疑惑的一位學生向腦神經學家大衛·依格曼拋出了這個問題。

學生:聽說我們的大腦只開發了10%,如果開發100%會是什麼樣子?

大衛·依格曼:非常感謝你提這個提問,之前是有這個看法,人的腦力只使用了10%,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答案。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大腦每一個腦細胞都會是非常活躍的,它一直都在傳遞著信號,即使在睡覺的時候,腦細胞仍然非常活躍。其實,還沒有大腦的進一步活化做法。你的大腦現在已經非常活躍了,這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你沒辦法控制大腦做什麼,其實,大腦從某種角度來說已經百分之百的利用了。

睡眠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但也是充滿爭議的話題。我們都聽說,像賈伯斯、比爾·蓋茨、馬斯克這種頂級企業家只睡4個小時就夠了;也聽說某項新研究表明,人無需睡眠8個小時。結論總是在不停反轉、反轉、再反轉。好了,最懂睡眠的醫學家查爾斯·採斯勒給你個確定答案。

學生:我想知道睡覺真的需要8個小時嗎?

查爾斯·採斯勒:8個小時不太夠,一般要8到10個小時,大家這個年紀(中學生)平均要睡9到9個半小時,有多少人能睡滿?舉手示意一下,哪些人每天能睡滿十個小時,九個小時?八個小時?七個小時?六個小時?五個小時?不能低於五個小時了。我覺得大家的睡眠時間都不太夠,只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能讓大家的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睡眠的時候有性激素和荷爾蒙分泌,都會幫助大家的成長和成熟,這個對大家很重要。

未來能否「娶」一個人工智慧媳婦?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不是很腦洞?仔細想一下,再過十幾年說不定真的成為現實了呢。但人工智慧有情感嗎?這個問題其實很重要,也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讓我們來聽聽全球最受歡迎的網際網路科技作家蒂姆·厄班是如何回答的吧。

學生:你覺得人工智會像人一樣有性別嗎?這樣的性別結構意味著以後我們可以和人工智慧結婚嗎?是不是可以像養人工智慧的小孩?

蒂姆·厄班:這個問題很好,現在很多人聊這個話題。第一個問題,人工智慧有沒有性別?AI會不會在意人類,他們會不會有服從的意識,會不會理性?所有的這些問題,答案都是一句話,他們會按照我們編的程序來跑。

人工智慧如果表現出人類的行為傾向:有感情、有性別,能表現出關懷人類,一定是因為它背後的程序讓它這樣做。

我們之所以有感情,是因為感情對於生存來說是有利的。對於我們人類的祖先來說,同情心是非常有利於群體生存的。

比如有兩個部落,一個部落內大家非常關愛彼此、非常願意合作、非常願意照顧彼此孩子的,有些人出去打獵,剩下的人在家裡照顧孩子。另外一個部落的人只在乎自己,會把其他人殺掉,搶他們的資源,他們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別的不同。這樣的話,互相關愛的那個部落會一起往前走,會慢慢繁衍下壯大自己。我們其實就是有同情心的那個部落的後代。而人工智慧其實就是機器,不會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會有共情。除非我們把這樣的感覺編程進去。

好奇心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原動力

怎麼樣?這些小朋友的問題很厲害吧?他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未來是他們的。他們將來會成長為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人工智慧專家,這才是中國未來科學的希望。問題不怕小,大的科學突破往往來自於這些小問題,來自於好奇心。牛頓看見蘋果掉在地上,想到了事物背後的關係,構造出萬有引力定律,知道了為什麼月亮繞著地球轉;愛因斯坦是想像著自己追逐一束光線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才構造出狹義相對論。想像力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原動力。

騰訊攜手美國《科學》雜誌發布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

騰訊與美國《科學》雜誌共同推出全球首個「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該榜單綜合了權威性與關注度,由《科學》雜誌權威科學編輯聯合頂尖科學家,從近十年來的前沿科學突破中遴選初篩,入圍二十個科學問題,並結合騰訊內容平臺QQ看點上的10萬名中國青少年興趣調研,最終出爐十大科學看點,並由《科學》雜誌新聞主編蒂姆·阿彭策勒在現場揭曉。

榜單囊括了宏觀層面的科學突破,如火星上液態水的發現、270萬年前大氣層的模樣,也有微生物、分子等微觀層面的最新進展。其中,一些話題歷史久遠,如追尋人類最古老的起源;一些則方興未艾,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突破。關乎人類自身的話題,如人腦記憶原理、睡眠作用等,也登上了十大看點榜單。

其中,最受關注的五項熱門看點,被製作成科普短視頻在現場首映。視頻中,「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進化生物學及古鳥類學家周忠和院士等科學小會科學顧問團成員化身「網紅」,將深奧的科學問題講解得生動有趣。騰訊科學家也結合最新進展,為青少年講解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

騰訊還攜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現場發布了「中國青少年科學年曆」科普小程序。這款小程序匯集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探月與航空工程中心等權威機構的全年科學事件、科普活動和科技競賽,內容涵蓋創新科技、航天太空、科幻科普及人工智慧等豐富主題,中小學生可以由此一站式獲取活動資訊、分享科普內容、參與科學活動。

相關焦點

  • 王俊凱全英文提問霍金,得到其本人回答及稱讚,少年強則國強!
    就在剛剛,微博熱搜榜中王俊凱全英文提問霍金的視頻得到很多人的關注,不少人想問,王俊凱提問時的英文是否流利,問了什麼,是否得體禮貌,是否得到了回應等等,我們一起來看看。王俊凱在視頻中穿著乾淨得體,語言清楚,用禮貌流利的英文向霍金提問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針對霍金曾經提出的人類需要移民外星來延續生命的論斷,詢問霍金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第二個就是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傳統文化。
  • 王俊凱接受騰訊採訪,問到與霍金對話,他的回答讓網友紛紛點讚!
    王俊凱接受騰訊採訪,問到與霍金對話,他的回答讓網友紛紛點讚!王俊凱接著又問,「在探索未來和發展科技的同時,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另外,在這1分鐘的發問,他全程講英文,發音標準又流利引來許多網友回應「英文凱」、「厲害了!國際王俊凱」、「講英文太蘇了」、「俊凱我會好好學英文」。
  • 霍金的真正貢獻
    基本的回答是:霍金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你如果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也不會反對。不過,經常有媒體把他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世最偉大的科學家之類,這就說過頭了。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科學界公認霍金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我的內心是崩潰的,不禁要反問他:「誰跟你說這是科學界公認的?科學界完全沒有這樣認為,好不好!」
  • 她是霍金的女兒,好奇心超越49歲的年齡,給「孩子們」寫故事是她的...
    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星際旅行,或許是很多人自孩童時期就曾種下的夢想。無數有識之士也接力賽一般,想要創造出真的可以完成「星際旅行」的方法。露西·霍金(Lucy Hawking)女士就是其中之一。Lucy是誰?
  • 史蒂芬·威廉·霍金 簡介
    如同他往常處理關於自己私生活的方式,霍金並沒有做出任何公開回應,他只表示從不閱讀關於自己的傳記。霍金再婚後,他的家人很少有機會與他見面,他們懷疑霍金可能遭到虐待。2004年初,媒體報導,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這消息立刻轟動全世界。為此,霍金在醫院病床上發表聲明,指稱這消息失實,並表示「我全心堅決駁斥說我遭到虐待的說法。媒體的報導純屬虛構,有人散播這樣不實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
  • 霍金逝世: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了天才
    在懷念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同時,很多人也在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了這樣的超級天才。其實霍金整個家族都富有傳奇色彩,通過自身的努力衝破了階級的藩籬,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霍金家族世代是農民,到了霍金爺爺那代,搞起了大農場,一度相當有錢,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後,他家又回到了解放前。
  • 你所不知道的霍金:除了科學家更是高智商段子手
    也許在今後二三十年內的某個時候。但這些宇宙飛船可能和你想像中的那種星際戰艦不太一樣。米爾納透露:「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放棄大型宇宙飛船的幻想。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做到。」 「突破攝星」計劃將發射數千個微型宇宙飛船,即霍金微博發文中所說的「納米飛行器」,一種質量為克級的自動化太空探測器,只有郵票大小,每個探測器都裝有相機、通訊設備和太陽帆。
  • 伽利略忌日那天,霍金出生;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霍金在宇宙學方面傑出的成就,得到了學術界廣泛的承認。Squire)曾為愛因斯坦寫出詩句: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魔鬼咆哮著:嗬!讓愛因斯坦來吧!於是,宇宙恢復了滿天霞光。但是,霍金並沒有真的實現他的太空之旅。很可能是他的身體條件沒有辦法得到保證,誰又敢讓這位世界級科學泰鬥「出事」?但是,霍金聊以自慰的是他在2006年11月30日獲得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英國科學界最古老、地位最尊崇的殊榮——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與一般獎章不同的是,這枚獎章在2006年7月份曾經搭乘美國太空梭遨遊太空。
  • 全身癱瘓的霍金如何生了三個孩子
    霍金是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科學的貢獻不小於愛因斯坦,但同時也因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連吃飯都需要人照顧,這樣的霍金是怎麼生孩子的呢?霍金的三個孩子都是他與簡所生。霍金在1963年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醫生一開始說他只能再活2年,但是他病情惡化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過了2年,他還能走路,雖然要拄著拐杖。
  • 為什麼霍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這個問題,霍金本人曾經這麼回答記者: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
  • 霍金,我的偶像就這樣離開了
    猶記得兩年前霍金還雄心勃勃地啟動「攝星計劃」,雖然被不少學術界和工程界的專業人士詬病不切實際甚至大罵其騙子,但依然讓不少追隨者和學術粉興奮不已,甚至高呼「願獻大腦」(這個梗得去《三體》裡找)。無法否認的是,在21世紀的今天,只有霍金能夠隨便一個舉動就讓全世界為之矚目,也只有霍金能讓全世界都願意去關注科學。
  • 人類世界的傳奇:霍金
    ,被問,「每個人都想知道,大爆炸前宇宙是什麼樣的?」霍金輻射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這也是其被認為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原因。▲霍金遊覽頤和園。21歲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霍金,曾被醫生斷言只能再活兩年,但他卻堅持了55年。隨著病情加重,他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軀體被輪椅禁錮多年。
  • 如果冰凍霍金的大腦,他能夠得到「永生」嗎?50年後會怎樣?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霍金的話,那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人」!為何這樣說呢?霍金的存在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也一直在造福人類,雖然他的思想極其複雜,但是理論卻成立!霍金的離開是人類的不幸,那如果讓霍金得到「永生」呢?
  • 人物物理學家霍金的故事
    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 紀念霍金與牛頓為鄰《思想者霍金》雕塑在中國誕生
    思想者霍金雕塑初稿霍金先生已於2018年3月14日逝世,霍金骨灰將於2018年6月15日安葬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永遠與牛頓為鄰。趙曉凱:霍金於2108,3,14走了,霍金是永遠閃爍的星星,偉大人物需要偉大的雕塑。霍金身體站不起來,但思想站起來了。羅丹創作巴爾扎克花了7年打了17個草稿。但有靈感一氣呵成。李老師是否有可能用雕塑塑造霍金?李士勇:好的,我考慮考慮,藝術要有表現力,要有感覺了才會動手。
  • 專訪霍金弟子!這位福州人翻譯了《時間簡史》
    霍金也曾經跟吳忠超開玩笑說:「我到中國訪問,說話要經過兩次翻譯,先把我的英文翻譯成正規英文,你再從英文翻譯成中文。這樣的過程要進行很久。」   2018年,霍金76歲。   至今,他硬是搶回了50多年的生命,創造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蹟。   這個奇蹟,不但是生理上的,更是學術上的!   有記者問霍金,靠什麼創造這個奇蹟?   霍金答:堅持。
  • 霍金曾預言2032年是世界末日,是否真實?答案已經被證實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被譽為「宇宙之王」。隨著霍金的去世,他之前預言的各種理論也都被人們開始翻出,他的很多預言都有很強的真實性。就比如說霍金曾預言2032年是世界末日,將有小行星會撞擊地球,人類將面臨滅亡的風險,那麼這一預言是否真實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一預言的神秘面紗。
  • 其實,55年前霍金就走了.....
    醫生們當時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但霍金所患上的,是一種惡化較慢的疾病。他又多活了55年,直到被身體的殘疾定義一生。要沒有殘疾,他也不會這樣受歡迎吧。霍金曾說,雖然在牛津讀了三年本科,但那時學習的時間加起來,大約也只有1000個小時。「你要麼是放蕩不羈的天才,要麼接受自己的局限,」他在2013年出版的自傳《我的簡史》中寫道。
  • 霍金名言
    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霍金 《時間簡史》  2. 永恆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 ——霍金  3.  現在我們知道,任何粒子都有會和它相湮滅的反粒子。(對於攜帶力的粒子,反粒子即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構成的整個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則,你們兩人都會在一個巨大的閃光中消失殆盡。
  •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霍金生平簡介成就巨大
    霍金曾指,大眾會好奇一位殘障人士,為何會想到這麼多宇宙論,令他成了大眾媒體的寵兒。事實上,他在《星際迷航(Star Trek)》中的電視系列劇《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及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亦曾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