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正恩有句名言:
「沒有人是座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主體的一部分。」
因此,沒有人可以逃脫掉競爭的命運。
你有沒有發現,在競爭的路上,「別人家」的孩子到了社會上,總是機會多、運氣好、發展快?
究其原因,除去摻雜失敗者偏見的因素(loser從來看不見別人的努力),「別人家」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值得思考,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的遠超物質資產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上的富養,令其他家庭望塵莫及。
那麼除了物質生活的保障,究竟別人家額外給了他的孩子什麼?
2019年,芒果臺籤約藝人劉露由於大鬧高鐵站,被公安機關拘留。
這位「明星」對著警察同志叫囂:「你真牛!」「我也是個公眾人物!」
審訊階段這位舞臺上光鮮亮麗的藝人竟當場把鞋給脫了,警官讓她把鞋穿上,她答道:「我需要一雙襪子!否則我5000塊錢的鞋子真的承擔不起我這隻腳!」
事後,芒果臺明確表示與其解約,因為劉露的行為暴露了她的修養,也註定斷送了她的演藝生涯。
網友說:「一個人自以為是飛揚跋扈的樣子,著實令人反感。」
教養是偽裝不了的,因為一個人的教養藏在生活中的細微之處。
演員胡歌的不僅看上去儒雅帥氣,他的一言一行,處處都透露著真正的教養和風度。
在一次活動現場,有位粉絲喊住胡歌想要籤名,他放下手中的東西趴在地上簽名。
每次在遇到比自己矮很多的粉絲要求合影時,胡歌每次都彎下膝蓋。
胡歌表現出的種種細節,感動了無數粉絲,在讓粉絲感受到了尊重的同時,也把自己的教養顯露無疑。
「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會被要求掌握最基本的餐桌禮儀,在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待人有禮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的是讓孩子更有教養。因為教養和善良一樣,都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教養不在於讀過多少書,擁有什麼學歷,而在於是否願意為別人多考慮一點。教養不是一種被稱讚時的優越感,而是一種本真的善良。
真正的教養,是對自己的約束,是對別人的尊重。對人對事,不卑不亢,做人做事,敢作敢當。是在日常生活及與他人的交往中,既讓自己舒服,又讓他人感到舒服。
你無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舉手投足間,比你所獲得的所有榮譽、頭銜都更能代表你自己。
因為一個人的教養裡,藏著他閱過的書,走過的路,受過的訓導。所以注重教養,就是為孩子打造一張價值千金的名片。
一個富二代在談到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時說:「無論經濟狀況如何,他都會帶我去旅行。他總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出去走過,無論他讀再多的書,說多少的豪言壯語,他的眼界和格局始終大不了。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個也僅限於知,而很難益於行。」
旅行作為拓展眼界的方式一直倍受推崇。
然而有的家長急功近利的選擇「歐洲11國7日遊」這種走馬觀花填鴨式的打卡旅行,去個廁所都會感覺自己錯過了一個億那種。
然後是打著愛的旗號,孩子為孩子安排一切,怕他受罪,給他吃好的、玩好的,住好的。怕路途顛簸,長途睏乏,能坐飛機絕不坐火車,能開車絕不走路,絕對的富養。
最終卻發現,習慣了享受,孩子很難接受吃苦。習慣了輕輕鬆鬆得到的快樂,孩子很難理解歷盡艱辛之後的暢快與自足。
反觀「別人家」的家長:
前段時間,一個90後單親奶爸,帶四歲女兒騎行西藏的視頻,震撼了700多萬網友。71天,4139公裡。一路風餐露宿,卻盡享人文風情。
藍天雪山,騎馬奔騰,在遼闊的大自然中感受什麼是自由。陽光花海,瀑布淺川,在一場場浪漫奇遇中邂逅什麼是美,是難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有這樣的爸爸是幸運的,他給了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成為這樣在精神上被富養的孩子更是令人羨慕的。
因為眼界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看到更好的選擇,能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孩子最終活成60分,還是90分。
「別人家」用旅行富養孩子,因為他們知道:
用雙眼見識過世界的多彩,懂得天地的廣闊無限,才會有擁有寬廣的視野和格局;
用雙腳丈量過世界的每一寸滾燙,擁有撥天見日的切實體會,才會明白堅持和戰勝困難的真正含義。
只有經風雨,才算見世面。只有承受得了最壞的,才配擁有最好的。
因為旅行的真正意義,在於開闊眼界、刷新認知。擁有開闊的眼界會提高孩子未來行走人生的底氣。
一個班的小朋友出去郊遊,普通人家的孩子,媽媽給準備了一個蘋果,囑咐說:「渴了你吃。」「別人家」的孩子,媽媽給準備了兩個蘋果,告訴他:「分一個給你的老師吃。」
結果郊遊一天,別人家的孩子在老師身邊玩了一整天,而普通人家的孩子離老師遠遠的,與同學玩了一整天。
其中的玄妙之處並不是送禮的藝術,「別人家的媽媽」給孩子準備的也不僅僅是多一個蘋果,而是親近權柄的意識。
雖然這種意識在孩子小的時候沒什麼用處,但是步入了社會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比如說:在面對領導的時候,你會主動討領導歡心還是不敢露面?面對權威,你會主動打交道還是敬而遠之?身邊的成功人士你真的願意和他做朋友還是嫉妒、八卦、背後碎碎念?
培養孩子親近權柄的意識,因為一個有意識去親近權柄的人,可能剛開始也是小白,但是在權柄的薰陶中會受益匪淺,很多機會自然近水樓臺。
美國社會評論家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中寫道:
底層人樂於相信,等級是以擁有財富的多少來作為標準的;
生活在中層的人承認,金錢與等級差別有關,但一個人所受的教育和從事的工作類型同樣重要;
接近上層的人認為品位、價值觀、生活格調和行為方式是判斷身份等級不可或缺的標準。
所以真正能影響孩子的,是父母的價值觀,行為方式,思維方式。
物質上的富足與精神上的富養不可同日而語,父母的素質教養、眼界格局、思維方式會代代相傳,導致孩子思維方式與認知尺度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最終決定孩子在步入社會時,以什麼樣的速度奔向成功。
在精神層面「富養」孩子,言傳身教給孩子積極正向的影響,才是孩子受用終生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