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現狀
說起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相對於其他考研專業來說,其門檻比較低,因此成為跨專業考研的熱門專業。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我國對於這類人才的需求在增大,通過培養漢語國際教育方面的人才促進漢語及文化的傳播,提升我國影響力。
語言是文化的先行者,是文化間交流傳播的首要工具。一個優秀的國際漢語教師,不僅在教學能力上突出,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文化儲備,承擔起在教授語言外,進行文化傳播交流的責任。因此,學好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成為一名優秀的「漢教人」,確實不容易。
根據「2018年孔子學院年度報告」,「截至 2018 年底,共有 154 個國家(地區)建立了 548 所孔子學院和 1193個孔子課堂,5665個教學點,漢語教師和漢語志願者派出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2018年,漢語教師派出人數接近4000人,漢語志願者派出人數接近7000人」。
從孔子學院報告顯示,對於本專業的人才需求還在增加,再者,國內外各種漢語培訓機構的興起,也增加了本專業的人才的需求。
隨著孔子學院和民間漢語培訓機構的增加,看似對於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也在增長,但事實上,本專業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對口工作的很少。
二、就業途徑
說起就業途徑,目前有下列幾種:
(一)漢語志願者
目前範圍廣、人數多的要數漢語志願者了,每年通過國家漢辦被派出到國外作為志願者進行教學工作的人正在逐年增加,國內漢語教師出國教授漢語的人數也在增加。但是作為志願者,一般其任期不超過兩屆,也就是兩年,所以它只是一種短期就業。
(二)中小學語文老師
如果能通過國家編制考試,進入中小學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當然很不錯,但是這方面的競爭是相當大的,不光得和漢語專業本科生競爭,還得和漢語專業研究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競爭。
(三)大學國際學院教師
至於大學國際學院講師,大多都是兼職老師,不會入編。而要成為其專職教師得是博士學位通過考試被高校引進,其難度還真不小。
(四)民間漢語培訓機構教師
成為培訓機構老師,相對來說還不錯,像一些大的培訓企業也會很多途徑,派遣其老師到國外任教,也的福利待遇還不錯,但是長期來說,最好努力成為管理層,否則生活比較飄忽不定。
(五)讀博深造
對於很多家庭條件允許的學生來說,未嘗不是個好的選擇。但是對於家境一般的學生而言,現實不允許,必須投入到工作中去養家餬口啦。
最後,如果以上都不太適合,只能改行去從事其他工作了
三、就業瓶頸
(一)需求與產出不對稱
(二)專職崗位少
(三)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與市場不匹配
作為本專業學生該怎麼做呢,首要必然是提升專業素養,包括漢語本體知識、教學能力、中華文化儲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語交流能力。自身素養和能力上來之後,不管是哪個崗位都能勝任。
其次,除了前面我們提過的幾種就業途徑,其實本專業對於專業教具的需求比較大。作為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相對來說比較熟悉教師對於教具的要求,可以嘗試進行教具研發。
最後,保持對本專業的敏銳度,時刻關注本專業動向和行業風向標,積極尋求就業機會。
特別注意:本文數據和配圖來源於「2018孔子學院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