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初始鐵電體和石墨烯,科學家對憶阻器有了新見解

2020-12-16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新的材料,以創造出基於人腦設計的神經形態計算機。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憶阻器,其憶阻取決於設備的歷史,就像神經元的反應取決於以前的輸入一樣。來自格羅寧根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分析了氧化鍶鈦的行為,這是一種用於憶阻器研究的平臺材料,並使用二維材料石墨烯來探測它。

基於開關的計算機,其值為0或1。使用大量這樣的二進位系統,計算機可以非常快速地進行計算。然而,在其他方面,計算機的效率並不高。與標準的微處理器相比,大腦在識別面孔或執行其他複雜任務時消耗的能量更少。這是因為大腦是由神經元組成的,這些神經元可以有許多0和1以外的值,而且神經元的輸出取決於以前的輸入。

為了製造記憶電阻(memristors),即對過去事件有記憶的開關,經常使用氧化鈦鍶(STO)。這種材料是一種過氧化物,其晶體結構取決於溫度,在低溫下可以成為一種初始鐵電體。在105開爾文以上就會失去鐵電行為。伴隨這些相變的疇和疇壁是研究的主要方向。然而,目前仍不完全清楚為什麼該材料會有這樣的行為。格羅寧根大學Zernike先進材料研究所的功能材料自旋電子學教授Tamalika Banerjee說:"它是自成一體的"。

晶體中的氧原子似乎是其行為的關鍵。"氧空位可以在晶體中移動,這些缺陷很重要,"Banerjee說。"此外,材料中存在疇壁,當對其施加電壓時,它們會移動。" 眾多研究都試圖找出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但觀察這種材料的內部是很複雜的。然而,Banerjee的團隊成功地使用了另一種自身的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的特性是由其純度決定的,"Banerjee說,"而STO的特性來自晶體結構的不完美。我們發現,將它們結合起來會帶來新的可能性。" 這項工作大部分是由Banerjee的博士生Si Chen完成的。她將石墨烯條放在STO的薄片上,通過在正值和負值之間掃視柵極電壓來測量不同溫度下的導電性。"當電子或由柵極電壓產生的正孔過剩時,石墨烯就會變得導電,"Chen解釋說。"但在電子和空穴數量非常少的點,即狄拉克點,導電性是有限的。"

在正常情況下,最小電導率位置不會隨著柵極電壓的掃描方向而改變。但是,在STO上面的石墨烯條帶中,正向掃射和反向掃射的最小電導率位置有很大的不同。在4開爾文時效果非常明顯,但在105開爾文或150開爾文時效果不太明顯。對結果的分析以及在烏普薩拉大學進行的理論研究表明,STO表面附近的氧空位是原因之一。

Banerjee說:"低於105開爾文的相變會拉伸晶體結構,產生偶極子。我們發現,氧空位聚集在疇壁,這些壁為氧空位的移動提供了通道。這些通道負責STO中的memristive行為。" 氧空位通道在STO晶體結構中的積累解釋了最小電導率位置的變化。

Chen還進行了另一項實驗。"我們將STO的柵極電壓保持在-80V,並測量石墨烯中的憶阻近半小時。在這期間,我們觀察到了憶阻的變化,說明從空穴導電轉變為電子導電。" 這種效應主要是由STO表面氧空位的積累引起的。

總而言之,STO/石墨烯組合材料的特性是通過電子和離子的運動來改變的,每一個電子和離子的運動都有不同的時間尺度。通過採集其中一個或另一個,可以利用不同的響應時間來創造記憶效應, 這可以與短期或長期記憶效應相比較。而與石墨烯的結合,為結合鐵電材料和二維材料的memristive異構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論文標題為《Unveiling Temperature-Induced Structural Domains and Movement of Oxygen Vacancies in SrTiO3 with Graphene》,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基於新型憶阻器的存內計算原理、研究和挑戰
    這類加速硬體一般有較 強的並行處理能力和較大的數據帶寬[ 9-10 ],但是存儲和計算單元在空間上依舊是分離的。與馮 · 諾依曼計算平臺不同 ,具有大規模並行 、自適應 、自學習特徵的人腦中,信息的存儲和計算沒有明確的分界線, 都是利用神經元和突觸來完成的[ 11-12 ]。人們開始研究新型的納米器件 ,希望能夠模擬神經元和突觸的特性。
  • 美國密西根大學:用憶阻器陣列解決數學計算問題!
    這一瓶頸不僅限制了系統帶寬,增加了系統功耗,同時也會進一步增加計算機的成本和體積。為了突破這一瓶頸,科學家們從人腦結構中獲取到靈感。不同於傳統的計算機,人腦處於全方位的互聯狀態,其中的邏輯功能與記憶功能密切關聯。
  • 科學家發現三維石墨烯新形式:碳蜂窩體
    中化新網訊 從科技部網站獲悉,目前已知的碳同素異形體有鑽石、石墨、富勒烯和碳納米管。最近烏克蘭哈爾科夫低溫物理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卻研究合成出碳的新變體——碳蜂窩體,這一發現立即吸引了世界科學界的關注。  這種變體由於其形狀特殊,類似於蜂窩而被命名為碳蜂窩體。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科學:微小的過濾器,新工藝使用石墨烯和分離氫離子同位素!
    科學:微小的過濾器,新工藝使用石墨烯和分離氫離子同位素!科學家們預計氘核的滲透速度只會比質子略慢(可能是1.5左右,但肯定不是10倍,Lozada-Hidalgo說)。「最重要的是,現有的理論根本沒有預測到任何差異!我們在最後確定了它,但它具有挑戰性,因為該領域是高度跨學科的,處於物理,化學和材料科學的交叉點,也是非常新 - 只有兩年 - 所以還有很多要弄清楚。然後再次,這使得它更令人興奮。
  • 【行業動態】科學家研發新平臺,使首次創建獨立的石墨烯等離子結構...
    【行業動態】科學家研發新平臺,使首次創建獨立的石墨烯等離子結構成為可能 2020-12-0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墨烯做的衣服有什麼功能?
    石墨烯服裝材料是由生物質石墨烯與天然纖維經先進工藝融合所得,除了具有一般纖維的特徵外,還具有極強的低溫遠紅外和防紫外線功能,激活免疫細胞,增強機體機能,改善微循環,抑菌抗菌,抗靜電,增溫保溫,在石墨烯功能服裝及紡織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 【行業動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以提高產生太赫茲脈衝的效率
    【行業動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以提高產生太赫茲脈衝的效率 2021-01-0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展示石墨烯的最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科學家展示石墨烯的最新用途:無毒染髮劑2018-03-17 11:5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 神奇材料 」,現在這種材料又有另一個潛在應用。
  • 原子級石墨烯實現可控摺疊,科學家怎樣獲取石墨烯?
    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這一成果今天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石墨烯是現代材料科學熱潮的鼻祖,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單一發明之一,石墨烯是如何被研究出來的?
  • Nature子刊:科學家揭示石墨烯破壞細菌細胞膜的機制
    周如鴻作為浙江大學思源講座教授、IBM沃森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聯合上海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IBM沃森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展了揭示石墨烯破壞細菌細胞膜的機制的研究,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青年教師修鵬參與了聯合研究。
  • 當石墨烯與布料結合,是否會掀起智能服飾的新浪潮?
    正因如此,Aika 愛家科技創始人陳利軍才選擇了一條別樣路徑,走上了石墨烯與服飾的結合之路。從新材料到新布料任何一種新材料的研發都非一帆風順,石墨烯也是如此。2010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與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二人,因成功在實驗中從石墨分離出石墨烯,證實其可以單獨存在,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南昌大學研究生發現首例熱致變色分子鐵電體
    科研之路,點滴鋪就南大學子,又取碩果快和小編一起直擊科技前沿~化學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劉軍超
  • 石墨烯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打開APP 石墨烯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李倩 發表於 2018-03-20 09:40:00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 神奇材料 」,現在這種材料又有另一個潛在應用。
  • 石墨烯面料有什麼優點
    石墨烯面料有什麼優點 2019-09-03 13:48: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石墨烯面料有什麼優點?
  • 發現石墨烯「聲子」流體動力學、高溫熱導率和第二聲現象!
    不同形式的碳或同素異形體,包括石墨烯和金剛石,都是最好的導熱體。現在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物理科學家們,監測了薄石墨中導熱係數的演變。 這種性質隨溫度和厚度的變化而演變,揭示了高電導率、厚度和聲子(以聲波觀察到的原子振動)流體動力學之間的密切聯繫。研究記錄了室溫下石墨(8.5 m厚度)的熱導率(K)為4300W/m·K,這個值遠遠高於鑽石的記錄,略高於同位素提純的石墨烯。
  • 新技術讓石墨烯更穩定 接觸臭氧十分鐘性能不變
    (原標題:新技術提純的石墨烯更穩定) 科技日報北京
  • 石墨烯革命助香港經濟轉型 核心技術獲得突破
    劉夢熊由於具有超強的導電能力,新型石墨烯電池有望將數小時的充電時間壓縮至不到一分鐘。英國科學家因成功分離石墨烯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這一「神奇材料」將「徹底改變21世紀」。而它也將改變香港的未來。
  • 中美科學家發現石墨烯或可沿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健康風險
    中美科學家發現石墨烯或可沿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健康風險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科研團隊與中、美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對新材料石墨烯的潛在環境影響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自然界中的石墨烯能隨食物鏈傳遞,原本鮮有機會直接攝入石墨烯的高等生物
  • 又是魔角石墨烯!又一次顛覆傳統認知
    當具有相似晶格常數的兩個單層石墨烯垂直堆疊且略微未對準時,則會呈現出周期性莫爾圖案,從而改變材料的電子態和相變,產生新穎的物理性質。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PabloJarillo-Herrero課題組(曹原在MIT的博士生導師)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