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誰道歉?

2020-12-15 百家號

中國社會鮮有公開場合的道歉舉動。1月12日,開國元老宋任窮之女宋彬彬向文革被傷害老師道歉,並稱再不道歉沒機會。「道歉」意外成為新聞熱詞。不過,中國公共議題中,與「道歉」二字長期相伴的關鍵詞是日本——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是:一方面拒絕對歷史道歉,另一方面又喜歡沒完沒了的道歉。

日本到底存在一種怎樣的道歉文化?

從日常用語看,日文可能是世界主要語言中,道歉表達最多者。日文中,關於「道歉」的語彙異常豐富,諸如「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気の毒」、「ご迷惑をかける」、「ご面倒をかける」、「頭を下げる」、お詫び」、「謝罪」、「陳謝」,等等,再輔以日文特有的自謙和敬語等不同表現方式話,它在表示道歉的複雜性和豐富性上罕有匹敵者。

這種複雜性和豐富性源自全社會對道歉的重視。在商界,新入社職員要接受關於道歉禮儀的培訓;書店裡,有專門介紹寫各種規格道歉信(お詫び狀、謝罪文)格式的工具書。或許可以說,一個合格的日本人,首先必須是懂得道歉的人。

日人打招呼常說「すみません」,相當於漢語的「對不起」,或英文的「Excuse me」,但在中日兩種文化中生活過的人普遍會認為日本人使用「すみません」的頻度極高。

有人曾統計過中日電視連續劇中道歉語的出現頻率,發現在樣本中,日本電視劇中每小時出現12次道歉語,而中文則出現4次。

當然,道歉語在日語中出現頻率較高,也與「對不起」一詞所表達的範圍有關。漢語中「對不起」主要用於道歉,而「すみません」可用於表示感謝、道歉、請求,或與陌生人打招呼,它和禮貌套語間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此現象漢語中並不存在。

道歉在日本被看作是一種禮貌行為,經常道歉是一種廣為人讚許的有修養的表現。相對而言,漢語中道歉的使用與禮貌、個人教養沒有必然聯繫,而且,經常道歉被認為是一種工作能力差的表現。同時,中國人重「面子」,道歉意味著做錯了事情,就沒有面子。總而言之,在日本,道歉已與禮貌文化融為一體,常常作為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來使用。

除了頻率,在不同人際關係下,中日使用道歉的方式也有很大差異。中國學者張群研究認為:總體而言,日本人道歉時更為直接,而中國人較為含蓄,也更多元化。

比如,日本人無論親疏,表達歉意的頻率都很高。而中國人只會在面對陌生人和不太親近的人時,會選擇直接道歉。中國人不太習慣對好朋友與母親直接說「對不起」,更傾向於用「提出補償」、「說明、解釋」或「表達親近」等方式代替。對中國人來說,關係親密的人直接道歉,會顯得過於嚴肅生分,更傾向於用親近表達、開玩笑來調節氣氛。而日本人在道歉時,不管對方親疏,都儘量直接,而不解釋太多——解釋得過多會被認為是為自己開脫責任。

另外,中日在地位層級有別時道歉習慣也有明顯差別。在上下級關係中,日本人相對較平等,無論對上對下,都會經常說出「對不起」。而中國人上下級關係非常明確,一般只把「對不起」留給上級,對部下直接表達歉意非常少見。

與中國人的道歉習慣不同,日本人除了事後道歉外,還有事前道歉,重複道歉與代位道歉的習慣。

事前道歉用於預知自己的行為會給對方造成不快或不便之時;重複道歉則是一件過去已經很久的事,再次遇到當事人時,仍向對方不斷道歉。代位道歉則是上司替下屬擔責道歉甚至引咎辭職的行為,它是日本文化中,企業組織內部形成家庭化氛圍的文化產物,相當於子女犯錯,家長道歉擔責。新聞中經常出現日本企業基層出錯高層公開謝罪的情形,即源出於此。

發達的道歉文化,必然會產生一個與之互為因果的現象——社會倫理對某些行為的容忍度較低。

譬如前民主黨首相鳩山由紀夫因拿了自己老娘的政治獻金而違反了《政治資金規正法》,被媒體曝光敗露後,召開記者招待會,鞠躬謝罪,以求得國民「理解」。雖然是拿了自己老媽的錢,但在日本的政治倫理中,也是一種很難容忍的行為。

最近的例子發生在2013年9月,著名電視主持人MINOMONTA(みのもんた,原名御法川法男)因次子的盜竊未遂嫌疑,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長達數分鐘的深躬之後,他噙著淚水,向廣大電視觀眾道歉,同時辭去了所有電視和廣播的節目主持人職務,徹底引退。MINOMONTA1967年出道,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明星。

日本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MINOMONTA道歉

這種易被中國人認為「過度道歉」的現象,若按美國社會學者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的說法來解釋,是別於西方基督教「罪感文化」的日本「恥感文化」的體現,即道歉動力來自「他只須推測別人會做出什麼樣的判斷,並針對別人的判斷而調整行動」。

但也可認為是日本文化傳統的「美感文化」使然。——鳩山首相死不「謝罪」坐看反對勢力和媒體狂炒,挨到下次選舉怏怏下臺,他會成為政治史上的笑柄;而影視明星MINOMONTA若「裝死」不言語,就算他能扛住收視率銳減的壓力,也扛不住觀眾電話、傳真要求其「謝罪」、「滾蛋」的羞辱。

為了美,不能死得太難看。在東洋美學中,叫做「潔」(潔し)。它在今天依然會成為令日本人糾結的原因。江戶時代的武士,若犯有欺主之罪等有悖「潔」之信條的重罪,是要切腹自戕的。

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發生後,雖然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東京電力公司和福島核電站的負責人沒少在電視上鞠躬「謝罪」,但日本社會仍有不少人認為,道歉歸道歉,但道歉之後並沒有人因此承擔實體的法律責任。

當然,責任主體和實體責任都很清晰的案例,道歉後並不能減輕其應擔的法律責任,如列車傾覆事故、醫療事故、食品安全問題等公共事件。而上市公司爆出醜聞後,必然會有以CEO為首、董事會全體成員一字排開向公眾鞠躬「謝罪」的記者招待會。而道歉之後,法律認定的責任必須承擔。

日本政治人物的道歉又是另外一種情形。日本政客易「失言」是個廣為人知的現象:有時不遵循政府歷來秉持的政治立場和「公式見解」,愛隨意闡釋,甚至肆意發揮,如明明有代表政府政治立場的關於歷史問題的「村山(富市)談話」和關於慰安婦問題的「河野(洋平)談話」,但有些政客時而發出「不協和音」以彰顯個性。

雖然媒體抓住這些「失言」會曝光沒商量,非逼到政客出臺「謝罪」絕不收場,但在道歉文化發達的日本,這種多半無需辭職甚或導致政治生涯終結的「謝罪」,政治成本極低,以致於頻頻有人以此顯示個性。它依仗的還是對民意基礎的判斷——選民整體上並不認為這是難於容忍的言行。

歸根到底,道歉的誠意和方式,其實取決於社會觀念和社會壓力,在一個有錯不為過,或罪錯無追究的社會,期待人們對舊事有普遍而真誠的道歉意識,是不現實的。

大象公會:最好的飯桌談資,知道分子的進修基地。

[大象公會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歸大象公會所有。如希望轉載,請事前聯繫我們:idaxiang@idaxiang.org ]

相關焦點

  • 日本人道歉了
    編輯:化蝶日本在二戰後依靠美國的幫助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個經濟發達國家,顯示了日本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但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人那種狹隘的思想境界,做了錯事死不悔改的態度以及永遠不會吸取教訓的傲慢姿態。日本政府官員和企業官員在面對重大的安全事故時,往往會90度鞠躬道歉顯得誠懇無比,但是他們的誠意一般只限於此,而不會反思他們在事故中應該負起的責任。
  • 日本人和英國人的道歉,你別太當真
    毫不誇張地說,日本人的一天,就是在各種道歉與被道歉中度過的——一見面打招呼就能聽到他們點頭哈腰說「sumimasen(不好意思)」。跟老藝術家設想一個情境:要是一個英國人碰上了一個日本人,豈不是天天都要上演互飈sorry的道歉戲碼?真說不好誰能在這次道歉大戰中勝出。
  • 日本人為什麼熱衷於道歉?
    資料圖:日本被害人質父親為兒子給社會添麻煩向各界道歉。「日本這種群體主義真是很可怕!」晚餐的時候,我和我家13歲的小朋友討論此事,問她對於湯川父親道歉一事的看法,這位出生成長在日本的孩子回答說:「有常識的人,都會道歉的——湯川是大人,而且他的行動是一種純個人的行為。但他因為自己的個人行為,而讓整個日本擔驚受怕,的確是給社會添了麻煩啊。」
  • 亞洲周刊:日本拒為對華侵略道歉背後
    中新網8月26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發毛峰的評論文章《日本拒為對華侵略道歉背後》,文章從三個角度分析日本之所以再次向韓國而不向中國道歉的原因。  文章摘編如下:  8月10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首相菅直人就《日韓合併條約》籤署一百年發表的講話,為日本對韓國殖民統治帶來的莫大損失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與真誠道歉。菅直人的「首相講話」首次坦率承認了日本違背韓國國民的意願實行殖民統治,深深傷害了韓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菅直人還表示,將把殖民期間掠奪到日本的「朝鮮王室儀軌」等文物儘快返回給韓國。
  • 因為李雲龍的這句臺詞,李幼斌老師被日本人要求道歉,日本人飄了
    而且《亮劍》還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表情包,「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這個表情包更是被人們使用無數次。這部劇的主角李雲龍的人物性格其實在現實中是有人物原型的,那就是開國中將王近山將軍,而王近山將軍的事跡比李雲龍還要傳奇。
  • 面對日本人的道歉,趙一曼的孫女怎麼說?回答讓人欽佩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為了國家民族不顧一切的勇士,他們有的看到了新中國的建立,有的倒下了革命的道路上,成為了讓人銘記的烈士。說起烈士,趙一曼應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趙一曼是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1935年曾經擔任東北抗聯的政委,在東三省組織民眾與日本軍隊進行抗爭,1935年的十一月份,趙一曼為了掩護部隊撤退,受傷後被日本人俘虜,日本人想從她的口中得知東北抗聯的情報,對趙一曼進行了慘無人道的酷刑,但是趙一曼沒有說出任何消息,就算日軍反覆折磨,趙一曼也一個字都沒說。
  • 日本何時向中國慰安婦道歉
    自12月28日,韓國和日本達成協議,平息數十年來對戰時慰安婦的爭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讚揚與韓國的關係邁入「新時代」。日本表達「由衷歉意」,並提出10億日圓為韓國慰安婦設立救助基金。這個新聞出來之後,一時間引來媒體評論如潮,人人紛紛在議論。  日本為何在慰安婦的歷史問題上向韓國服軟呢?
  • 《亮劍》中李幼斌的一句臺詞,曾被日本人要求道歉,日本人真可笑
    導語:《亮劍》中李幼斌的一句臺詞,曾被日本人要求道歉,日本人真可笑說起《亮劍》每個人都很熟悉,這是一個最貼近歷史的抗戰劇,很多觀眾們對於劇中飾演李雲龍的演員非常喜歡。實際李幼斌老師就是一個軍人,可以說他在劇中就是本色出演,他在劇中的每個神情都是個人的真情流露,讓人為之佩服,即使翻拍這部劇也不會有人能夠超過李幼斌飾演的經典。整部劇中的建築以及塵土飛揚的戰場和演員的妝容都讓這部劇更加貼切歷史的實際,他們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朱鎔基對話日本民眾:日本從未正式向中國道歉
    核心提示:朱總理:我想提醒一點,在日本所有正式文件裡面,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道歉。1995年,當時的村山首相曾籠統地向亞洲人民表示過歉意。因此,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們希望日本方面考慮這個問題。
  • 他一天之內屠殺20萬日本人,被要求道歉時,卻義正言辭地回絕
    而戰爭的起因是德國、日本這些侵略者帶來的,他們的野心與殘忍帶來了無窮的痛苦與傷害。作為戰敗國,德國已經為自己的戰爭暴行付出了代價,也進行了懺悔。可是日本卻沒有。日本作為侵略者,殘害了無數中國及東亞各國的同胞,而它卻還沒有表示任何的悔恨,這令許多國家無比憤怒,也令其為人詬病。日本的戰爭行徑是殘暴的,但這也提醒了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唯有國家強大,才能不被侵犯。
  • 此人殺害20萬日本人,日媒要求道歉,他說:先給中國人一個交代
    有一個人殺害了20多萬日本人,日本媒體和民眾強烈要求道歉,他卻說:先給中國人一個交代。這人是誰?看樣子應該是二戰期間和日本交戰的國家的士兵,能夠用一己之力就殺害那麼多日本人的,好像也沒有聽說過有這麼厲害的一個人存在啊?不過,這個是真的,的確有一位士兵在二戰中殺害了二十多萬日本人。
  • 為什麼日本人天天道歉,其實是對這個詞有誤解
    我相信大家在學習日語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估計就是「すみません」,很多剛剛學習日語的人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日本人老是在道歉呢?其實啊,那是因為我們對於日本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其實日本人說「すみません」並非都是道歉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すみません」吧~一、「すみません」表示抱歉的時候「すみません」在教科書中經常會看到的當然是「道歉」的含義,例如我們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小白鞋,不小心打翻了別人的杯子,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說「すみません」,它是一種相對正式的道歉用語
  • 孫女拒絕日本老兵道歉,一番話讓人敬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歷史是無情的,它只會客觀記錄過去發生的事情,用冰冷的文字敘說給世人看。可它又是有情的,正因為有了歷史的記載,眾人才能從其中知道曾經為中國奮鬥的革命先輩們的事跡受到了怎樣的迫害。
  • Olay為誰道歉,路人:不接受,小飛俠:不理會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Olay時隔四個月道歉,為誰道歉?在227事件中,各大品牌都選擇明哲保身,只有少數幾家品牌選擇無條件支持肖戰。而Olay玉蘭油更是力挺肖戰,甚至連老總都親自下場。而時隔四個月之後的道歉,可以看出,玉蘭油至少有兩個目的:一,向所有人示弱,無論是抵制者還是小飛俠。玉蘭油並沒有指出道歉對象是誰,可顯然它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二,涉嫌蹭蒙牛的熱度,蒙牛是國際品牌,比玉蘭油的國民度要高上不少。玉蘭油在這個時候發文,其心思可見一般。
  • 日本人曾因《亮劍》一句臺詞,要求主演道歉,他的回答讓人拍手叫好
    說起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很多人都非常的感興趣,國內抗日題材的電影也是非常的多的,曾經的一部《亮劍》,相信很多的朋友都看過,而劇中李雲龍這個人物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而這部作品也被稱為「經典之作」。
  • 日本人因為亮劍一句臺詞,讓主演道歉,李幼斌:去你的吧!
    日本人因為亮劍一句臺詞,讓主演道歉,李幼斌:去你的吧! 亮劍,是特別優秀的一部抗日題材劇。劇中詳細的描述了主角李雲龍的一生,雖然只拍了一半,但是影響極大。現在亮劍依舊是抗日劇的巔峰,沒有什麼劇能夠超過。亮劍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這部劇裡,李雲龍有非常多的經典臺詞。
  • 情侶之間誰先道歉,其實道歉最大的作用,是修復關係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情感話題就是道歉到底應該誰先來?曾經小編在一篇文章當中說過情侶之間道歉,其實誰道歉並不重要,而應該意識到道歉他的最大作用其實是修復關係。那麼我們來探究道歉這兩個字背後的力量到底是什麼?除了修復關係有直接作用,其實他是一個人在一段關係當中,他對另一方的付出其實是可以看得到的。
  •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便利店打工 感受「道歉文化」
    今天,當我大學畢業,進入一家日本企業工作之前,突然對便利店的打工生活有了一種戀戀不捨的感覺。  在許多人看來,便利店,不過是一個收錢、上貨、下貨的方便的商店。因此,很多中國留學生也喜歡到便利店打工。但是,4年打工下來,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信奉「服務至上」的日本,便利店的工作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好的,稍微有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客人投訴的。
  • 得知日本被原子彈轟炸,他拍手叫好拒絕道歉,被日本記恨60年
    首先是愛因斯坦,他十分後悔為美國研製出了大殺器,無辜老百姓因此死亡,愛因斯坦去世前燒掉了重要資料,擔心被美國利用。再次是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羅伯特·奧本海默得知日本被轟炸後的慘狀,有著良知的他也悔恨發明了這玩意,可以這麼說,大部分參與原子彈製造的科學家都表現出了懺悔,他們甚至紛紛跑到日本轟炸點當場道歉,但是有一些人卻不覺得後悔,比如,投下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保羅·蒂貝茨,他表示投下後心情很好,睡覺睡的香,認為日本罪有應得,一些科學家為原子彈成功爆炸欣喜鼓舞,拍手叫好,DK
  • 港媒:蔡英文道歉還要美化日本侵略史?
    道歉言辭中,她對「日本統治時期」對原住民的種種侵略行為的描述最為友善,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竟以「全面而深入」來美化當年日本侵略者殘害原住民的史實,如何對得起為抗日而英勇犧牲的原住民先烈?蔡英文應該為其皇民史觀再次向原住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