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葉劍偉:2017年思想品德考綱心得體會
了解考試大綱變化動向、理解、把握考綱的內涵是我們初中畢業班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搞好備考複習的必要環節。2017年《思想品德》考綱較2016年究竟有哪些新變化、新動向?在指導學生複習時,該從何處著手,重點應關注些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通過對今年考試大綱的學習,我得到一些啟示。下面,我就2017年思想品德考綱及複習重點做一個簡要的分析說明。
一、2017年《思想品德》考綱修改的依據及考綱的總體情況:
評價目標一般根據教學目標展開,是考察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標準。思想品德課程的評價,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點,同時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全面評價。下面以能力目標為線索,融合知識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對評價目標進行部分分解,供教學參考。
1、識記:再認或再現教材或時事的相關概念、原理、觀點或事實。
2、理解:
(1)從事實和材料中提取和解讀有效信息
(2)解釋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的內涵與外延。
(3)辨別不同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比較、發現其異同。
(4)將不同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按其屬性進行分類。
(5)對相關表述或事實進行歸納和概括。
(6)用不同的語句或形式轉換表述概念、原理、觀點或信息。
將具體事例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繫。
3、應用:
(1)正確調用某一知識,判斷觀點、現象和事實的正誤、真偽並說明理由。
(2)闡釋某一事物、觀點、行為存在的目的、依據、原因、意義(價值)、作用。
(3)調用某個知識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4、分析:
(1)將一個綜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層次。
(2)把握要素之間、部分之間、層次之間的關係。
5、綜合:
(1)將知識或事實的相關要素或局部進行重組,形成一個新的結構。
(2)掌握學科內容的交叉、滲透和聯繫,調用多個知識,從不同角度綜合闡釋和解決問題。
6、論證:
(1)通過分析與綜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有條理地證明某一事物存在的依據、價值或發展趨勢。
印證某一論題(觀點)。
批駁某種論調。
7、評價:
對有關認識或行為問題進行客觀、全面、辯證地價值判斷和意義評估,並符合邏輯地加以論證,必要時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建議。
8、探究:
(1)根據已有信息或事實推斷並論證未知的事物存在條件、發展過程、發展趨勢和未來狀態。
(2)在新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新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二、考試形式的變化情況和命題的要求。
(一)考試形式:依據漳州市教育局通知,2017年我市思想品德考試採用閉卷筆試。
(二)命題要求:
1、思想性: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和立德樹人的教育導向,宣傳和貫徹黨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精神教育,反映學科的德育功能。
2、基礎性: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義務教育的性質,在全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考查學生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要求。
3、科學性: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做到考試內容科學嚴謹,試題形式有效多樣,邏輯嚴密,表達規範,難易適當,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關注學生的發展,在考試內容選擇、試題形式設計和答題要求確定上,努力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5、導向性: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全面考查,突出能力,注意應用性、時代性、探究性、綜合性和教育性,引導學校加強教學、引導教師改進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人。
三、內容範圍。
1、課程標準的內容
以《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內容和本《指導意見》規定的「教學要求與建議」為依據,並參考本屆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確定以下的考試內容範圍。其中「考核要求」中的每個考點包含該考點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中相應的內容。
2、時事政治的內容
識記和理解重大時事,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認識和簡要評析重大時事政策。純時事考試內容包括當前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本學年度(上一年5月至下一年4月)的國內外重大時事。
四、考試時間、分值、難度、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90分鐘,試題滿分100分。
2、試題難度:試題易、中、難的比例約為7:2:1(其中容易題難度值範圍為0.7以上、中等題難度值範圍為0.5-0.7、稍難題難度值範圍為0.3-0.5)。
3、試卷結構
內容結構:「成長中的我」約佔15%;「我與他人和集體」約佔30%;「我與國家和社會」約佔35%;「時事」約佔20%。
題型結構:試卷分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部分約佔50%,非選擇題部分約佔50%。
五、複習重點之我見 。
根據今年考試形式和題型的變化,對考點可以設置若干專題。專題設置要符合類聚、不能過大等原則。所謂類聚就是按照同類或相近類的相關知識有機地集合在一起。不能過大,我的想法就是每個專題不超過十個考點。,按照考綱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成長中的我,包括認識自我、自尊自強、心中有法。第二部分 我與他人和集體,包括交往與溝通、在集體中成長、權利與義務。第三部分 我與國家和社會,包括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認識國情,愛我中華、法律與秩序。
我將根據課標教學要求和初中畢業考試指導意見,從實際出發,制定具體的總複習計劃,通過我們備課組和學生的努力,希望也相信我們在2017中考能再次取得優秀的成績!
(Ⅱ)林俊義:中考新題型解題思路
時事政治的考查歷來是思想品德課(最新版教材已更名為《道德與法制》)的重頭戲。2017年中考是從新實行全省統考的第一年,時事政治依然佔比約20%。但與以往純時事考查不同的是,新的考試指導意見對時事政治的考查增加了新要求,要求考生「識記和理解重大時事,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認識和簡要評析重大時事政策。」,由此,今年中考將出現一個全新的題型,即時事點評題。
時事點評題的大體模式是,題目給出1至2個重大時事背景資料,要求考生「請對以上時事內容進行簡要點評」。題目要求簡要、空泛,學生對此類題型往往感覺沒有答題方向,無從下手。在此,以上學期期末考的時事點評題為例,簡要分析一下這種新題型的解題思路。
上學期期末考時事點評題給出2個時事背景資料,一是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二是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站成功交會對接,要求學生對這2個時事內容進行簡要點評。學生可以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大框架來構思答案。
首先回答是什麼,要說明時事背景資料表明了什麼或表現了什麼,可以得出什麼結論等。如本題的「是什麼」應回答「上述2則新聞表明我國空間科技取得重大成就,個別領域已處以世界前列。」;第二步回答為什麼,是要對第一步的結論分析原因,要儘量從不同角度(至少3個角度)分析解答。如本題的「為什麼」應回答: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第三步回答怎麼做,一般是從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回答,即要表態我們要怎麼做,一般從加強學習、培養精神或樹立意識、實踐行動三方面來作答。如本題的「怎麼做」應這樣回答:我們青少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樹立競爭意識;積極實踐,大膽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新。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一答題思路,還可以應用到其它題目要求同樣較為空泛的題型中。如「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何評價」「請評析上述現象」等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