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虹霞
有一種熱血青春,叫甲子園。應援歌《あとひとつ》(「再流下一滴淚」),讓多少人感受到滿滿的元氣。
棒球這個運動,在世界上相對冷門,在日本卻是一項全民追捧的運動。校園內,公園裡,總能看到男生們,或者親子間練習扔球接球的身影,比賽更是引爆男女老少的熱烈關注。數據顯示,在日本,棒球人口比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人口,還要多。
日本特有的棒球畫面是:比起職業棒球聯賽,以日本高中生為參賽對象的夏季甲子園大會名聲更大,更為萬眾矚目。
甲子園,已經成為日本的「棒球聖地」。每一場比賽,敗者可以從現場帶來一抔土,以證明他們來過這個賽場,他們曾經青春熱血過,然後擦乾淚,昂起頭,迎接人生新旅程。
甲子園無疑是一個充滿熱血的地方——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下,今年的甲子園,顯得有點涼。
【1、百年高中棒球賽二戰後首次被喊停】
日本高中棒球聯合會(「高野連」)20日宣布,受新冠疫情擴大影響,取消原定8月10日起在甲子園舉行的第02屆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俗稱「甲子園大會」)首次取消。
此前,日本高中棒球聯合會也謹慎探討過實施空場比賽。但一周前的5月24日,日本39個縣解除疫情緊急事態之後,許多學校仍處於停課狀態。一方面組委會籌備時間已經十分捉襟,而各支代表校隊要在8月上旬通過預選賽出爐也相當困難,因交通住宿而帶來感染風險也令人擔憂。
作為一個百年老店級賽事,歷史上,甲子園大會過去有過兩次取消。一次是1918年第四屆,當時日本發生了著名的「米騷動」,因饑荒發生了動亂,14支代表校隊當時已經集結到位,但比賽仍在開賽前夕叫停。另一次是1941年第27屆,全國性活動因戰局緊迫被叫停。
【2、棒球新人:進這所高中是夢想成為全日本冠軍 教練:努力不能停】
這一屆日本棒球人才濟濟,涵蓋大阪桐萌、星稜高中、智弁和歌山......等等。就在甲子園大會宣布停擺的數小時後,仙臺育英召開了網上會議。
「我想成為日本全國冠軍,才進了這所高中。現在做不到了,非常懊喪,痛苦。希望後輩們能夠加油,幫我們把失失去的一併奪回來。」高三學生菅野友雅說。
甲子園大會停擺令新人們震驚
全日本高中約有3800支左右的棒球隊。不少球隊的目標就是打上甲子園,拿全國冠軍。今年的仙臺育英就是其中一所,誓要把優勝大旗史上第一次扛到日本的東北地區。
教練須江航提出了一個「1000天計劃」:第一年跑壘,第二年擊球,主題明確,一年攻克一個。本賽季,仙臺育英擁有多數球速超過每小時140公裡的投手,攻防兼備。「要打開塵封了百年之久的歷史大門。」
大阪桐蔭隊教練西谷浩一在官宣停擺之後,把自己關在宿舍,苦思冥想了一個小時。
「過去的努力不會白費。如果在5月20日這一天,你的努力停滯了,會非常可惜。可以迂迴曲折,但不能停止前進。」他鼓勵隊員們說。
隊員西野力矢在一年級的時候,作為隨隊隊員,親眼見證了大阪桐蔭問鼎全國,如今成長為全日本屈指可數的擊打手。他本來希望今年能親自贏下優勝旗,傳遞給師弟們,但現在機會不再有。
西谷浩一苦澀地說,「以我看來,痛苦的經歷是未來成功之母。但是孩子們可能要到多年以後,才能領悟。我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努力從來不會白費。」
【咋救濟?日本職棒界伸出援手:研討「選秀」計劃】
說起來,甲子園不止是參賽者的情感與記憶載體,它同樣屬於啦啦隊、往屆校友、觀眾。NHK有個相關的記錄片,名叫《夏天的甲子園,另一種青春》,它向我們展示甲子園背後不同的人生百態。
沒有了甲子園,沒有了激情的觀眾和應援歌,但甲子園的魅力,就在於它承載了熱血沸騰的青春,以及洋溢在它周遭的濃濃人情味。
某種意義上,甲子園在競技和普及層面之外,還承擔著一項功能。
歷史上,憑藉在甲子園大會的優秀表現,一舉躍至選秀前茅的新人們舉不勝舉。1974年,鹿兒島實業高中的定岡正二將球隊帶進全國四強,以頭名獲得巨人隊指名。2016年冠軍得主作新學院的今井,2018年亞軍得主金足農業高中的吉田輝都是依託甲子園大會脫穎而出,雙雙名列選秀頭名。
可見,甲子園大會也是日本有志於走職業棒球之路的青少年棒球手們的登龍門——現在,沒有了比賽,這一屆新人們,就沒有未來了嗎?並不是。
過往集訓盛況
「能展現自我的,不只有甲子園。」而這一契機,是日本職棒界創造的。最新消息顯示,日本職業棒球界針對這一屆被疫情耽誤的新秀們,拿出了救濟方案。
據報導,他們正在探討一個新的方案,打算在今年秋天對有志於加盟職棒界的日本高中生舉辦一個特別集訓。地點設在關東地區某全天候型球場,集訓時長三天兩晚,並邀請各支職業棒球隊的球探們加入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