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了選擇而精彩,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是未知的風景。而在python程序中,也存在選擇。python分支結構if-else就是python程序中的選擇,作用py程式設計師的我們應用如何來使用python分支結構呢?下面羽憶教程為你介紹。
python分支結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選擇,從兩者中選擇一個,三者中選擇一個,特別是找情侶,就需要做慎重的選擇。而python中一般用於解決這種多結果問題就需要使用到分支結構。其定義是根據給出的條件是否成立,從而決定其執行的步驟或者輸出的結果。一般python分支結構分為三種:單分支結構、雙分支結構和多分支結構,其使用到的關鍵詞有if、elif和else三個,下面為你介紹三種分支結構的使用。
python分支結構語句if的使用
1、單分支結構
在python分支結構中,單分支結構是比較簡單的,其只使用到if關鍵詞,其實例如下:
a = 10if a % 2 == 0:print("這是一個偶數")
程度執行後,結果會輸出這是一個偶數。單分支是看if後面的表達式,如果成立,則輸出結果,不成立則為空,沒有結果輸出。
2、雙分支結構
在python中,雙分支結構主要是否滿足條件,滿足和不滿足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其使用到if-else關鍵詞,實例如下:
a = 7 if a % 2 == 0: print("這是一個偶數") else: print("這是一個奇數")
小學數學水平的人都知道7是奇數,但是計算機不像人,你需要用程式語言來讓它進行判斷,當if後的7跟2取餘不等0時,後面的輸出也不會進行,而是跳到else後的輸出結果,最終程序會輸出這是一個奇數。
3、多分支結構
在多分支結構中,使用到的關鍵詞主要為if-elif-else,其中elif可以使用多次,實例如下:
a = 5 if a == 0:print("這是0")elif a == 1: print("這是1") elif a == 2: print("這是2") elif a == 3: print("這是3") elif a == 4: print("這是4") elif a == 5: print("這是5") else: print("這是個什麼鬼")
上面輸出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其是走到了第6步後,通過elif a==5後,輸出的結果,這就是多分支,通過多種條件來進行判斷,當符合elif後的條件後停止判斷,直接輸出結果,如果找不到結果,則輸出else後的內容。
python分支結構實例
下面小編通過python分支結構來解決一個小小的問題,對於一些選擇困難症的同學,每天糾結的就是吃什麼?小編下面將通過python分支結構解決掉這個吃飯的難題。
思路分析:先定義一個值a,這個值是一個1到10之間的隨機數,接下來通過定義1到10每個數字對應的菜名,最後看a的值是什麼,並輸出與之匹配的菜名。
代碼實現:
import random a = random.randint(1,10) print(a) if a == 1:print("酸辣土豆絲")elif a == 2: print("西紅柿炒蛋") elif a == 3: print("辣椒炒肉") elif a == 4: print("麻辣豆腐")elif a == 5: print("香乾肉絲") elif a == 6: print("紅燒鯽魚") elif a == 7: print("幹煸四季豆") elif a == 8: print("韭菜炒蛋") elif a == 9: print("拍黃瓜") elif a == 10: print("千張豆腐") else: print("咱不吃了")
每次得出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因為random.randint(1,10)會從1到10之間隨機得到一個數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運行試試。我得出的結果今晚吃韭菜炒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下面羽憶教程為您介紹幾道小例子,看各位能否解決。
試題一:判斷門外敲門的是不是老王,如果是老王,輸出開門,不是老王,輸出關門。
試題二:猜數字,先定一個數,再用if-else多分支結構進行猜數字,要求有10個值。
覺得python分支結構if-else簡單的小夥伴可以再試試解答一下問題,我覺得python分支結構還是嘛好用的,解決了我的選擇困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