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我到廈門工作大約一個月,住的地方是租住在靠海的地方,每天都可以去海邊散步。對於鼓浪嶼,我是真正的沒去過,當地人說外地上島要35一人,來回70。也說上面沒那麼的好玩兒,就是一個海島。作為沒有文藝細胞的我,不知道要不要上去走走 ~
首先糾正一下,外地人上島35元,已經是來回的票了,也就是你上島時買一次票就可以,出來就不用買了,直接刷身份證進出就可以。
鼓浪嶼還有兩種票價,一種是30元,從海滄嵩嶼碼頭上船;另一種是50元的,是豪華船,從郵輪中心廈鼓碼頭上船。
另外,如果你在廈門工作有繳交社保或辦居住證,憑正常繳費狀態下的社保卡或居住證,可以直接從輪渡碼頭上船,來回票價只要8元,享受市民待遇。
以上是關於票價。
接下來說一說鼓浪嶼是不是有那麼好玩。
鼓浪嶼對沒來過的遊客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不獨鼓浪嶼,全天下的景點都一樣。
好不好玩,得自己去體驗,別人的說法或攻略都是別人的。
旅行就是這樣,你要是以別人的說法或攻略為依據,那你玩的都是別人的玩法,你走的都是別人的路,這才是不好玩的事。
鼓浪嶼,你要是跟團遊,那沒什麼可說的,跟著導遊走就是,導遊指哪你走哪,說哪你聽哪,不用費腦操心。到此一遊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團遊。
鼓浪嶼乃至廈門,都建議自助遊。
廈門不大,鼓浪嶼更小。鼓浪嶼只比廈門大學本部(思明校區)大一點,鼓浪嶼差不多2800多畝地,廈門大學本部(思明校區)2500畝地。
這麼小的地方,跟團遊就不必了,請導遊也不用。不管白導黑導,都有坑!坑大坑小而已,全世界都一樣。
上鼓浪嶼之前,自己做一做功課絕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這座小島大概的人文歷史淵源,這樣你才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知道重點要玩什麼。
千人千面,鼓浪嶼的非凡之處在於,不管什麼人都能在上面找到打動自己的東西。
鼓浪嶼上面:
有家國情懷,鄭成功就是在這裡發出收復臺灣的號角。
有兒女情長,比如林語堂在這裡有一段傷心的初戀,也有一段美滿的婚姻。
有愛情傳說,終生未嫁的萬嬰之母林巧稚,在這裡也流傳著一段青澀的初戀。
有忠貞絕唱,當年鼓浪嶼首富黃奕住的女兒黃萱在新郎周壽愷落跑之後堅定永不再嫁之心,不僅感動了周壽愷,也讓後人唏噓不已。
有壯志未酬,鄭成功收復了臺灣,但他的重要謀士陳士京並沒有看到,他就長眠在鼓浪嶼雞山路上。
有黃金秘藏,當年蔣介石運往臺灣的黃金白銀,四分之一是從這裡起運的。
有詩人棲息,以一首《致橡樹》把愛情朦朧的舒婷,如今還詩意地棲息在這裡。
有詩詞和韻,林爾嘉在他的菽莊花園舉辦的「菽莊吟社」,至今餘韻猶存。
有金戈鐵馬,鄭成功操練水師的雄風,新中國解放鼓浪嶼的悲壯,至今依舊遍布全島的鄭成功遺蹟,國民黨修建的碉堡會告訴你歷史曾經在這座小島做過怎樣的停留。
有佳節北望,中秋博餅的聲聲骰子響,是過節,更是思鄉。鄉愁在這裡觸摸得到。
有琴聲陣陣,這裡曾經有500多臺鋼琴,至今依然會偶爾從哪一扇窗戶裡傳出動人的琴聲。
有濤聲枕邊,海邊的民宿,你聽得到海風和波濤,那也是幾百年前屯守在這裡的士兵最溫暖的伴。
……
每一個說法都有相對應的典故故事。這些典故故事,組成鼓浪嶼一種深沉矜守的美。
鼓浪嶼這種美,是為每個人準備的意外,不是你必然可以得到的禮物。你得自己去體會。
當地人說鼓浪嶼沒那麼好玩,那是因為對鼓浪嶼太熟悉了,或者自以為太熟悉了,所以也就膩了。
再熱門的景點,對當地人來說都是一個字:膩。
即便很少去過甚至從未去過鼓浪嶼,為了在外地人面前顯示自己的當地人身份,也會裝出膩的樣子,或者裝出對它熟悉得已經沒有感覺的樣子。
對一個景點的評斷,不要以當地人的觀感作為判斷。
你剛來廈門不久,趁著新鮮感,趕緊先上去走一走,至少先混個臉熟。
如果對它有感覺,以後可以常去,把它當作自己的後花園。
如果對它沒感覺,那你就會和當地人一樣,以後要是有人來問起,你會像當初當地人跟你說的一樣,你會告訴他們鼓浪嶼沒什麼好玩的,呵呵,就像是一種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