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勵志成功學說:「你不努力,來人間幹什麼,做臥底嗎?」還有一首勵志歌曲叫《愛拼才會贏》,「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讓你熱血沸騰,覺得自己應該多努力。
我並不是要唱反調,勸大家徹底不努力,而是在有些時候,過分努力得到的結果恰恰是相反的。有時候不要太努力,才是更正確的態度。
為什麼?我分三點說明。
成功是一種偶然,天命的成分佔大頭。不是做大事的時候,努力做大事容易受傷。這時候不做是更對的選擇。
曾國藩有一句話:「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事情能不能成,你能控制的最多也就三成,七成是天命。天命很複雜,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大勢、其他人怎麼配合、競爭情況等等。
曾國藩實話實說,七分在天,三分在人。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認清現實的殘酷,的確不容易開心,但也不容易幻滅,總比犯傻強。
審時度勢,要懂得收斂
如果只涉及自身努力的,你可以在很多時候盡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只要不傷身體,比如長跑、斷食。
你的努力如果涉及別人,有的時候可以盡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但多數的情況下,盡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就可以了。為什麼?
1. 太強目的性,會遭到別人反感
舉個我的例子。
有人特別想要我的籤名,說:「馮老師,送我一本籤名書吧。」我當時心裡想的是,為什麼作家就一定要帶著自己的書?如果要籤名,你就不能自己買本書來讓我籤嗎?
後來,我慢慢越來越紅了,哪怕是別人給我書讓我籤,也讓我挺痛苦的。雖然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別人說「你就籤本書,我閃送給你,然後你再閃送給我」。但他們沒有想過,如果我每天都做這種小事,我一天的時間唰地就過去了,什麼也做不了了。
所以做事情不要一開始抱持很強的目的性。
2. 跑得太快,會遭到別人妒忌
1999年,我在美國的一個大醫療器械廠做暑期實習。大家日子都過得很舒服。我早上去幹兩個小時,然後一天就沒有其他事可做了。
有一天,當時的組長,全球市場營銷的副總,對我說:「小張,工作慢一點,不要那麼著急。周圍都是比你大二十歲以上的老大姐、小大姐、小姐姐,你太快了,別人就會跟不上。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才可以整體呈現團隊成果。光你一個人跑,光你一個人努力是沒有用的。」
人家說的兩點:(1)我一個人努力,跑到最前頭,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呈現,而最後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2)我跑得太快了,別人蹺著二郎腿上網,看我也會生氣,這樣也不是團隊精神,還容易遭到別人妒忌。我聽了就明白了。
3. 長期過分努力做事,會遭到嚴重抵抗
在麥肯錫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有激烈的討論。
我發現常贏的人,會讓大家覺得不舒服。如果贏得一個戰術上的小勝利,之後的三四天,甚至幾個禮拜,會受到一些不好的待遇。
後來,我就跟大家討論,咱們定一個規則,這種激烈的討論,不是特別和諧的討論,一到晚上十二點,必須停。每個人把自己的話咽到肚子裡去,各自回家,各找各媽,洗個熱水澡,睡覺,第二天咱們再討論。
神奇的是,這個規則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之後,百分之八十的問題在洗熱水澡、睡覺、吃早飯的過程中消失了。
慢些,不著急,反時代潮流而行
曾國藩說:「不慌不忙,盈科後進,向後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來。」但現在是個透支時代,在這種氛圍下,跟大家說「不慌不忙,盈科後進」是很難的,但絕對是對的。
反時代潮流而行之,從容些,專注些,慢些,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向死而生,其實才是真正的對自己好。
成名不要趁早,特別不要成無準備之名。如果沒有準備好就立旗、立山頭,最後累的一定是你。但是如果你準備好了,你就可以從勝利走向勝利。
說完上面三點,你可能會問,那還用努力嗎?當然。
你可以不屠龍,但不能不磨劍,要時刻準備著時機到來;能打仗、能力戰、能快跑的時候,請力戰、快跑、成事;更要去努力獲得某個細分領域最多的知識和最高的智慧。
練就一身本事,能成大事時成大事,不能成大事時繼續躲在某處練成事的本事。
得志行天下,不得志獨善其身,淡定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