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進入脫貧攻堅階段,中央「精準扶貧」工作在各地區各領域穩步開展,貧困人口數量不斷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但以武陵山片區為代表的部分深度貧困地區,其貧困成因各有不同,扶貧工作任務依然艱巨。在此背景下,當地政府如何繼續因地制宜開展扶貧工作?如何有效加快脫貧摘帽進度?如何讓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足?成為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新晃縣副縣長姚秀華視察工程進度。
在新晃縣副縣長姚秀華(掛職)看來,教育扶貧不僅能帶動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各個要素的發展,更能為永久脫貧提供「造血」功能。她表示,教育扶貧一直是新晃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縣委、縣政府在科學謹慎地論證財政支付承受能力下,通過採取與湖南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一建」)等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實踐摸索中形成了「新晃模式」。其在優化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緩解當地群眾子弟入學難等方面,為新晃縣脫貧摘帽和精準扶貧工作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選派基層寫春秋
專業領域顯身手
據了解,姚秀華原是中央民族大學審計處副處長,2017年6月受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民委」)選派為駐湖南省武陵山片區扶貧聯絡員,分派到懷化市新晃縣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一名掛職副縣長。同時,她還是PPP項目管理專家,是專家型幹部。到崗後,姚秀華多方調研,憑藉專業知識組織召開了新晃縣PPP項目調度會,建立縣一級的PPP項目庫,緊接著開始建章立制,制定了一系列與PPP項目相關的政府監管制度體系。
▲新晃侗族自治縣綜合教育基地項目芙蓉學校工程。
2017年8月1日新晃縣綜合教育基地PPP項目在省財政廳順利入庫,同年11月8日政府與中標單位湖南一建就融資開發事宜達成一致,成立了新晃縣教育基地PPP項目指揮部,12月份項目正式動工建設。
為何採取PPP模式開展教育扶貧工作?對此姚秀華向記者展示了一組調研數據。她稱,當前,新晃縣現有各類學校、教學點123所,在籍學生及在園幼兒36214人,在編教師(含特崗)2127人。近幾年來,新晃縣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已由原來的每年2500餘人增至3600餘人;農民工子女進城就讀逐年增加,城區義務教育學位佔全縣比率由原來的35%增至45%,預計到2020年增至50%,城區城郊學校大班額問題形勢非常嚴峻。按現有各年級學生人數統計,至2020年、2025年分別需要高中教育學位8028個和9254個,普高學位總缺口分別為600個和1200個,職高學位總缺口分別為3000個和3600個。
姚秀華表示,面對大班額的嚴重問題,新晃縣教育扶貧工作已迫在眉睫。新晃縣是少數民族自治縣,地處湘黔邊界武陵山片區,是懷化、湘西乃至湖南省脫貧攻堅的主要戰場之一。其本身經濟基礎薄弱,財政吃緊,面對需要大量資金的扶貧事業,藉助社會資本符合當地的發展環境。而新晃縣綜合教育基地PPP項目屬於教育扶貧類PPP項目,為公益性事業,項目完成後,不僅能從根本上消除新晃縣大額班問題,完成「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任務,還能調動當地各經濟因素協同發展,為扶貧工作提供「造血」功能。
正是在新晃縣當局及姚秀華等人的努力下,新晃縣綜合教育基地PPP項目已成為2018年省委、省政府安排的12件民生實事中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重點項目,也是國家民委武陵山片區扶貧脫貧覆蓋區域的重點項目。
▲新晃侗族自治縣綜合教育基地職業中專項目。
情系貧困山區 幫扶路上顯國企擔當
不能忽視的是,在新晃縣綜合教育基地PPP項目中,另一個重要推手當屬湖南一建。姚秀華介紹,湖南一建是受國資委領導的湖南省建工集團全資子公司,湖南省建工集團在中國建築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28位,是我省引入社會資本進行PPP項目建設的龍頭企業,也是精準扶貧建設隊伍的中堅力量。「有鑑於此,最終我們才選擇了與湖南一建合作。」姚秀華稱。而在了解到新晃縣教育扶貧PPP項目後,湖南一建黨委書記羅又紅表示:「扶貧不是一個人的事,作為一名國企員工我們更應該積極參與扶貧攻堅類項目的競標,為武陵山片區的扶貧摘帽貢獻自己的力量。」
湖南一建中標後,隨即按合同要求及時到位1.5個億的啟動資金,並嚴格按照工程進度,保質保量地開展工作。2018年7月30日,兩大新建學校黃家壠九年一貫制學校部分主體建築封頂完工。湖南一建新晃縣PPP項目部經理申志紅告訴記者,作為國企應該有所擔當,為了山區孩子們的未來和脫貧攻堅工作,應盡努力地打造出精品工程。
▲湖南一建是我省引入社會資本進行PPP項目建設的龍頭企業
多方奔走
破局政策瓶頸和資金寒冬
正當項目順利進行時,讓新晃縣及湖南一建頗為頭疼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姚秀華告訴記者:「2018年1月財政部對於PPP項目進行風險清庫,湖南省財政廳隨即發出了清庫清單,新晃縣教育扶貧PPP項目也面臨清退出庫的風險。在民委相關領導和新晃縣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經過我多方奔走,新晃縣PPP項目得以繼續開工進行。」
「但也正是這個政策預警,原本能夠順利下來的銀行融資,被中信銀行風控部門否決擱淺,資金缺口達5個億。資金下不來,工程進度面臨停工,各種問題紛沓而至。」姚秀華補充到。
新晃縣教育扶貧PPP項目經理申志紅告訴記者:「目前工程進度已接近三個億的工程量,到今天為止,我們的應付資金缺口差額接近一個億。雖然面臨著層層困難和壓力,但在銀行融資暫時無法到位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堅持開工,積極協助政府融資,化解各種勞資糾紛。」
另一方面,因資金問題停工,可能引發多方不穩定因素出現,扶貧工作無法進一步展開。對此,新晃縣委、縣政府與湖南一建一起多方努力籌措,積極協調各方解決資金難題。同時,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有關領導在得知這一情況後,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通過協調財政部並聯繫國家開發銀行進行融資。而中信銀行省分行了解此情況後,考慮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就該項目的融投資問題向中信銀行總行申請複議。姚秀華表示,目前相關的融資複議手續都已經辦理完結,還在等待中信銀行總行批覆的結果。「新晃縣政府雖然層級低、財力弱,但政府債務不高,處於安全可控的範圍內,也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希望銀行方面能夠給予扶貧工作的大力支持。」她說到。
而讓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原本在武陵山片區掛職扶貧只有一年時間的姚秀華早已下定決心,直到項目完工才會回原單位。「不是我不能走,而是我丟下這個未完成的項目離開,丟掉的是孩子們的美好未來,再苦再累,堅持下去才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擔當。」姚秀華堅定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晃侗族自治縣是武陵山片區省級貧困縣,被列為2018年湖南省18個脫貧摘帽攻堅縣之一。而記者走訪發現,以新晃縣目前的財政支付能力,根本無法一步到位解決當前教育脫貧建設的支付壓力。正是在新晃縣委、縣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下,通過與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合作,採用PPP的合作模式,讓精準扶貧工作目標得以實現,極大提升教育脫貧、減貧的工作效率。
教育脫貧是教育發展的前奏,該PPP項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讓2400名幼兒能夠就讀小學,1200名小學畢業生就讀初中,3600名初中畢業生就讀職業高中。項目的實施,不僅讓新晃縣優化了教育資源、改善了辦學條件、緩解了城區入學壓力、消除了大班額問題,更為新晃縣教育脫貧,為懷化、湘西乃至全省的教育脫貧工作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脫貧的步伐。
文/圖 記者 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