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水滴籌,感謝好心人!來自小學生的一封感謝信

2020-12-12 北青網

浩浩的爺爺今年65歲,清遠市清新區太和鎮人。去年6月,家人發現爺爺總是咳嗽,吃了很多止咳藥都不見好。浩浩的爸爸黃先生帶老人前往清遠人民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被確診為肺癌。

黃先生沒敢把這個殘酷的消息告訴父親,只是哄騙他說是肺炎,情況比較嚴重所以需要住院。一年多時間來,黃老先生經歷了10個大療程的化療和32次放療手術,吃不好、睡不好,身體愈發虛弱。

遺憾的是,在最近一次CT複查結果顯示,病情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轉移了。黃老先生的報告診斷意見為右肺上葉肺癌並右肺多發轉移,右肺上葉及肺下葉局部間質性炎症,肺氣腫,主動脈、冠狀動脈鈣化,胸腰椎退行性變,以及腦萎縮。

確診以來,黃老先生幾乎把醫院住成了家,治療費用花掉30多萬,耗盡家庭所有積蓄。據悉,黃老先生有兩個孩子,女兒已經結婚,家庭並不富裕,兒子是一名建築工人,碰到情況好、整月都有事情做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但收入十分不穩定;秋收時,他就去幫別人收割稻穀貼補家用。對於接下來需要的治療費用,他們已經無力負擔。

無奈之下,黃先生想到了水滴籌。在平臺籌款顧問的協助下,他順利發起了求助。在籌款頁面,黃先生說:「看著身邊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我拿著報告書的手忍不住顫抖,父親為我們家操勞了一輩子,還沒來的及享福呢!我本不願意麻煩別人,但現在已經是萬般無奈才向各位好心人求助,以後我有能力了,也會傳遞愛心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短短一天時間,已經有近400人向他們伸出援手,籌到超過1.2萬元。看到這麼多人願意幫助爺爺治病,還在上小學的浩浩十分感動,手寫下了這封感謝信。

「今天我認識了一個叫水滴籌的平臺,因為爺爺的病越來越嚴重,還需要很多錢,所以爸爸媽媽才給大家發出求助信息,當我看到捐款的人有那麼多時,我心裡感動極了。謝謝您們對我們的幫助。」

除了希望爺爺趕快好起來,他說,自己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樣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涓涓愛的細流會匯成愛的暖洋,希望這個曾經幸福的小家回到從前的美好。目前,黃老先生的籌款項目還在進行中。水滴籌也將為他們提供儘可能的幫助,相信在愛心人士的共同幫助下,他能順利治療,早日康復。

相關焦點

  • 【獻血抗「疫」,感謝有你 】一封來自市中心血站的感謝信!
    【獻血抗「疫」,感謝有你 】一封來自市中心血站的感謝信!近日,德陽中院收到一封來自市獻血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中心血站送來的感謝信,這是對每一個在「抗擊疫情·為愛逆行」獻血活動中,捐獻熱血的法院人最誠摯的感謝!感謝信原文
  • 一封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感謝你們慷慨捐贈
    近日,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的江蘇省非遺創意基地收到了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卡勒基(Careggi)教學醫院的一封感謝信。信中,醫院方對來自南京2萬隻醫用口罩的捐贈表示感謝。
  • 感謝你們給了我們如家的溫暖——一封來自武漢人的感謝信
    感謝你們給了我們如家的溫暖——一封來自武漢人的感謝信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0日訊(通訊員 範婷 羊麗輝)「感謝可親可敬的花明樓劉家社區人,是您們讓我們在最無助的時候倍感溫暖2月9日,14天的隔離期滿,來自武漢的趙女士夫婦給花明樓鎮劉家社區送上了這封手寫的感謝信,讀著信,劉家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擁軍感動落淚了,她說社區一共有6戶12人從湖北回來的人員,現在全部過了14天的隔離期,無一人發生感染。
  • 一封來自日本的感謝信!
    一封來自日本的感謝信!5月26日,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這封信件從日本寄來,用毛筆書寫,字跡工整,寫信的是一位日本老人。書信者叫齋藤明秀,常住日本,他在信中提到的母親是他的丈母娘,91歲高齡的諸杏仁老人。今年年初,老人因疾病被送至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老年醫學科接受治療。
  • 後續報導:「熊貓血」寶寶楊嘉一的父親感謝所有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
    楊廣生一家人向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表示感謝  7月16日,「熊貓血」寶寶楊嘉一的父親楊廣生給洛陽晚報記者打電話說:「我寫了一封感謝信,想通過洛陽晚報謝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15日下午,兩人在病房裡絞盡腦汁地寫起了感謝信,最終,楊廣生用了近兩個小時寫出了這封不到150字的感謝信。(記者 楊玉梅/文 李衛超/圖)  感謝信  尊敬的血站工作人員、中心醫院血液科全體醫護人員、「洛陽稀有血型之家」QQ群、洛陽晚報編輯和記者,以及給嘉一獻血的熱心市民:  你們好!
  • 兒子患病獲得捐款6萬元,父親手寫感謝信致謝好心人
    來自家鄉父老、同事好友還有兒子的老師同學的愛心捐款,讓他們的世界有了希望。今天,李勝華致電楚天都市報,向好心人表達真誠謝意。40歲的李勝華是黃石陽新縣人,他和妻子帶著兩個兒子住在漢陽四臺工業園。妻子邊打零工,邊照顧孩子,李勝華在一家社區團購公司倉儲配送中心做司機。今年上半年疫情,一家人一直待在老家,武漢解封後才回到漢陽。
  • 寫一封感謝信給老師怎麼寫感謝導師的諄諄教誨
    感謝信是為表示感謝而寫的一種專用書信。受信者和寫信者均可是個人或單位。感謝信可以直接寄送給對方單位或個人,也可公開張貼或送報社、電臺。格式①標題:空一行正中寫「感謝信」三字;②頂格寫被感謝的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稱呼,後加冒號;③正文:寫感謝的內容,敘述先進事跡,讚揚好的品德作風以及產生的效果;④結尾:寫表示感謝、敬意的話;⑤署名:寫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日期。
  • 【邯鄲交巡】來自美食林的一封感謝信
    【邯鄲交巡】來自美食林的一封感謝信 2020-02-27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等待了12年的「感謝」 想對你說 大學生尋找當年捐款好心人
    6月7日,陝西藍田人侯陽陽在杭州手寫一封感謝信,並拍照發給華商報記者。這封感謝信的背後,是一段愛心與感恩的感人故事。  「對你們的恩情我終生難忘」  侯陽陽在信中寫道:2007年我被浙江大學錄取之後,全家人都為我的學費發愁,多虧了華商報「愛心助學專欄」刊登我的情況,三位好心人對我進行了指定捐款,分別是常鋮、郭元和許虹美,在此我對他們
  • 輕鬆籌幫助青年籌款治病,父母寫信感謝好心人
    高昂的治療費仿佛一座大山壓在了舒洋一家人的身上,為了給兒子籌集治療費用,舒洋的父母親在輕鬆籌上發起籌款項目,希望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能夠留住兒子的生命。28歲的舒洋因突發GAD抗體腦炎被送往醫院搶救。抗GAD抗體腦炎在國內非常罕見,2016年報導了第一例病史。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主要以丙球蛋白、激素衝擊、血漿置換等方法治療,因病人的病情不同,其死亡率、治療周期也不同。
  • 一封來自納稅人的感謝信
    「工作人員犧牲休息時間,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時間和方便留給群眾,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我們很受感動……」11月底,潮州市湘橋區稅務局城西稅務分局收到了一封來自納稅人的感謝信。
  • 水滴籌創始人致歉怎麼回事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為什麼致歉說了什麼
    水滴籌創始人致歉原標題:水滴籌創始人致歉,接二連三出事,沈鵬放狠話12月5日晚上,水滴籌創始人兼CEO沈鵬發布了一篇文章,他表示對於近日水滴籌線下團隊服務人員出現的爭議行為,他表示,辜負了愛心用戶對我們的信任,我代表水滴籌的全體成員向大家說聲:對不起!
  • 來自雷沃合作商的一封感謝信
    對此我們對貴公司表示真誠的感謝!也相信我們合作更加廣闊!」4月26日,雷沃阿波斯集團收到一封來自諸城萬事達配件廠的一封感謝信,合作商對雷沃阿波斯集團派遣的生產技術幫扶人員表示感謝,也對雷沃阿波斯集團對合作商的協作支持表示感謝。諸城萬事達汽車配件廠作為公司重點合作供應商,承擔著大部分「操縱」、「提升手柄」類零部件供應。
  • 海門審計收到特殊禮物:一封來自村民的感謝信
    海門審計收到特殊禮物:一封來自村民的感謝信 來源: 南通市審計局 發布時間:2020-01-23 字體:[ 大 中 小 ] 近日,海門市審計局收到了一封來自海門港城河村村民江群群的感謝信:「在危難之際,是你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 一封來自湖北企業的感謝信:感謝你們對湖北企業的特殊關懷
    感謝你們對湖北企業的特殊關懷!」4月21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收到一封湖北某物流公司全體員工郵寄的一封感謝信。2017年10月,湖北某食品有限公司委託湖北某物流公司運輸飲料5323箱至安福縣某商行。10月25日,銷貨單位申請將收貨單位的地址變更,但未在系統中及時變更地址。為此,5323箱飲料誤發至安福縣安居小區彭某處,價值為169691元。
  • 一封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
    一封來自義大利的感謝信…… 2020-03-28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滴籌獻愛心全力幫扶 助力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與此同時,他們還通過行業內知名網絡籌款平臺「水滴籌」,將自己的需求發布到了網上。他們的需求非常簡單:1、舞龍訓練道具,七節龍1頭;2、舞獅訓練道具,南獅1頭;3、配樂訓練道具,鑼鼓鑔1套;4、舞龍、舞獅專業教練,一學期課時費;同學們的這些求助信息通過「水滴籌」網絡籌款平臺,不斷擴散到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校內論壇等社交媒體。
  • 高埔鎮葵坑小學:一封不平凡的感謝信!
    感謝信:
  • 一封來自北京的感謝信!
    一封來自北京的感謝信!: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感謝信
  • 一封來自中山危重產婦丈夫的感謝信
    在彭女士住院的2個月裡,中山市乃至全省最優質醫療團隊集結起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多次關注彭女士的身體狀況 「整個治療過程很艱辛,我想感謝的人太多了,包括救治我妻子的醫護人員、省裡的專家教授以及為我們捐贈血漿的好心人。」彭女士的丈夫鄭先生說,「兩個月來的每一刻我都無法忘記。」事實上,鄭先生在結束自我隔離後,幾乎每天都會到醫院看望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