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文章裡我提到了"核心學習"的概念,核心學習本質上就是集中精力,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裡我會陸續分享我是如何集中精力的。
先看聽力理解。
聽力理解為什麼那麼難呢?一方面我們的詞彙量不夠,這個好理解,可是有的同學已經有詞彙量了可是還是聽起來費勁,這又是為什麼呢?有的同學可能說缺少語感,有的可能會說老外語速太快……
經過多年的學習,我分析認為我們是卡在一種叫做連續言語(connected speech)的現象上,查一查維基百科可知,這種現象是說我們平常所學的單詞,短語在口語語流當中出現的時候出現了變化,比如口語中常見的連音,甚至不同的單詞構成的習慣性用語,比如Let's call spade a spade(我們就事論事),這其中的單詞並沒有按照各自的意思構成一個含義,而是呈現了一個固定表達,這給我造成了相當的困擾。有這樣一個迷局,如何破呢?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先找一些的聽力材料,選那些短但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音頻或者視頻一般30秒左右吧,可以是新聞或者影視節目的片段,一定選擇標準的材料,比如BBC的或者某個經典電影的。時間不宜太長,因為材料裡說的過快會打擊到我們的信心。
第二,一定要獲取音頻或視頻的文本或字幕
這一點好理解,因為我們所選的片段裡有我們不認識,不熟悉或根本沒見過的詞,手裡有一份文本或字幕方便我們聽後查找它們。
第三,反覆聽節選的材料
這裡是不要去看文本或字幕,主動聽,反覆聽,儘可能去理解,而且每次聽都把精力集中在不同的部分,直到你認為再也聽不懂了,不看字幕或文本真的聽不懂了為止。
第四,研究文本或字幕
請注意,我說的是"研究",研究每個詞,沒有好辦法,只能逐詞研究,儘可能的多查一查詞典,我個人喜歡記筆記,在紙上寫寫劃劃,你也可以用適合你的方式讓自己徹底理解它們。
到這裡是不是結束了呢?是不是這個片段裡的每個詞都研究理解之後就萬事大吉了呢?
不是,這最多算是完成了一半。
不要疑問,為什麼是一半?因為理解它們並不代表可以在實際場景中應用。
怎麼辦呢?我是這麼做的:
1. 我們不是講在這段核心學習時間或者精力集中學習的時候要弄懂所選的片段嗎?那這段時間之外的時間呢?我還是會繼續反覆聽,直到我認為自己已經很熟悉這段材料為止。
2. 我會把材料裡出現的重要詞彙記下來,做成閃卡,甚至有的單詞我都給它配圖,定期複習。我個人覺得這很有幫助,因為我發現在我製作卡片或者附圖的過程中,我的精力是完全集中在它身上的,比記在手機上好用的多。
3. 試著複述所聽的材料,自言自語吧。我也是樂在其中,因為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每個詞那麼熟悉,那些高檔詞彙我也可以說了,還有點自喜,你可以自己來體會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