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飄香的時節,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再度迎來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這一舞蹈界的年度盛事。昨日,2020中國舞蹈高峰論壇暨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論壇在上海歌舞團會議室舉行。與會專家們以「面向與轉向:中國舞劇創作觀念、道路與問題探究」為主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當前舞劇發展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尋找答案。
敘事邏輯背後的體系構建
舞劇敘事與空間建構一直是舞劇研究的焦點之一,有專家指出:「當代作品在開拓空間敘事可能性中,可嘗試藉助舞美、多媒體技術,採用多種空間並置的手法,將原本舞臺空間從『舞劇敘事的場域』轉變為『舞劇敘事的構成』。」
自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發表以來,舞劇創作出現了在「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幾個維度上和諧統一的「爆款」。這類作品強調中國故事、中國價值、中國形象、 中國精神「四位一體」的美學原則,某種程度上建構了中國舞劇的全新價值體系,並帶動了舞劇敘事邏輯的深刻轉變。但有專家也強調:「此類作品在體系化的核心舞蹈語言的深耕方面仍顯不足。」
創作者與院團的角色定位
有專家對舞劇創作的外驅力與內驅力進行了深度思考。他們紛紛指出,外部環境作為作品產生的土壤,直接決定了作品成色,而編導的創作初心,個人特質以及藝術追求所構成的內驅力,也是創作優秀作品關鍵所在,二者達到平衡與最優化才是創作者最期望的創作狀態。
作為院團,製作人、藝術監製在舞劇創作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發揮則是繞不過的話題。文藝院團的工作以演出為中心,這就需要創作的作品「走出去」,真正面對市場,同時在藝術製作和生產過程中,積極擁抱網際網路。除此之外,完善創作團隊及創作條件、對創作者給予充分信任、將演員培養作為工作重心也很重要。
中國舞劇發展面臨的問題
中國舞劇創作存在哪些現實問題?中國舞劇於世界舞蹈乃至世界文化的意義究竟如何定義?有專家指出,中國舞劇的創作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現象,無論是自主創作還是委託創作,舞蹈藝術家們的創新能力不斷更迭,而中國舞劇的特質也正在引起國際舞蹈學界的興趣。
同時,也有與會專家表示中國舞劇發展四十餘年,不少編導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比賽思維模式,即為獲獎而進行舞劇創作,導致同質化作品越來越多;編導自身創新意識不夠,使得作品缺乏時代特質,不能反映時代精神等問題值得探究。
如何用舞劇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面向誰去探討中國舞劇?」與會者給出的答案是——面向我們所處的這個新時代,從人民的角度和服務人民大眾的角度找尋出路,在正確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基礎上進行正確表達。
在舞劇的走向或面向上,不僅要深度挖掘人性的內在表述,也應該立足中國性、時代性、大眾性等諸多表徵,舞劇藝術的靈魂只有落於中國精神,才能創造大眾喜聞樂見的高峰作品。
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國的地,只有眼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同時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才能為世界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文藝才能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或許這才是中國舞劇講好中國故事索要尋找的最好的理論支撐。
據悉,此次論壇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中國舞協理論評論委員會、上海市舞蹈家協會、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連結|與會專家名單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羅斌
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原戰友文工團藝術指導趙明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周由強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夏小虎
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舞蹈》雜誌執行副總編張萍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名譽院長於平
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
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
中國東方歌舞團一級編導周莉亞及各地學者、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