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產地為美洲和亞洲。美洲種植的大豆基本為轉基因品種,單產、出油率較高,一般僅作為壓榨用途;而亞洲種植的基本為非轉基因品種,單產、出油率較低,但蛋白含量較高,因此主要作為食品、蛋白等加工使用,壓榨使用量相對較小。我國目前種植的大豆都為非轉基因大豆,因下遊市場的不同,其價格與進口轉基因大豆相關性日趨減弱。
目前我國東北大豆已收割完成,對應期貨盤面1501合約價格為4569元/噸(11月4日收盤價),而作為同一作物季節的遠月合約1505價格僅4396元/噸,遠月貼水達173元/噸,這個價差是不正常的,該價差後期有望收窄。
一、大豆期貨跨期套利價差分析
1、我國大豆政策的變化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正式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價格補貼試點,5月相關部委發布了2014年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4800元/噸),這意味著我國實行5年來的大豆收儲政策即將終結。大豆直補政策將促使國產大豆價格市場化,從而理順下遊產品的價格關係,增加下遊產品的競爭力。
自2014年5月13日,今年國家臨儲大豆共舉行了21次拍賣,總成交量為248.1304萬噸。國慶後,隨著新糧的上市,國儲停止了每周一次的拍賣活動。截至當前,2011年零儲大豆拍出148.747萬噸,餘量約為201萬噸。此外2012年、2013年產臨儲大豆庫存總量約為418萬噸,臨儲大豆總量約有619萬噸。臨儲大豆總量仍較高,在市場供應趨緊時國儲將通過拍賣向市場提供有效供給,連豆價格難以大幅反彈。
目前新季大豆已經上市,短期市場供應充裕,近月合約價格難以大幅上漲。隨著新季大豆的消耗,遠月價格應受到更大支撐,其價格表現應相對較強。
2、連豆歷史價差分析
上圖是大豆期貨5月合約與1月合約自2003年以來的價差圖(數據來源:富遠行情,所採用數據已去除不活躍時間段和不重疊時間段)。通過統計,其平均價差約為9(在剔除2008年數據後,其平均價差為57),其價差一般運行於-50~100之間(見下表)。
指標名稱 | 指標數值 | 剔除2008年指標數值 |
樣本容量 | 1626 | 1439 |
樣本均值 | 9.196202532 | 57.43283582 |
樣本標準差 | 142.2723365 | 90.45872418 |
抽樣平均誤差 | 3.528256849 | 2.384624827 |
置信度 | 0.95 | 0.95 |
自由度 | 1625 | 1438 |
t分布的雙側分位數 | 1.961424864 | 1.961615004 |
允許誤差 | 6.920410711 | 4.677715841 |
置信下限 | 2.275791821 | 52.75511998 |
置信上限 | 16.11661324 | 62.11055166 |
表1:5-1月價差數據統計分析
根據歷史價差分析,當前的5-1價差偏離正常價差較多,有向平均價差回歸的需要。
二、大豆期貨跨期套利操作
根據我們的分析,目前連豆5-1價差為-173點,處於極低位置,可以做價差收窄(向正值方向收攏)的套利操作。具體為賣出1501合約、買入1505合約。本次套利的目標價差為-100點,預期持倉時間2個月內。
套利也存在風險,本套利中,若價差繼續發散至-200點(2008年後,還沒有出現過同一年度5月合約相對1月合約貼水超過200點的現象),則建議暫時止損觀望,等待價差再度出現收窄跡象時考慮是否進場。另跨期套利隨著近月合約臨近交割月,其流動性也越來越低,若價差長時間不能朝預期方向發展則必須及時止損離場,以防止近月合約難以順暢平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範立力 HF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