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希文化 丨 深圳館開展繪畫課程,助力兒童美術教學的探索

2020-12-22 丙希文化

在國際化藝術教育的大趨勢下,青少年美術基礎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美術基礎教育的重點、基礎教育的螺旋上升的理論和實踐方式、民族化、本土化與美術基礎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連接關係、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提升。

美術教育在展示繪畫藝術之美的同時,還將在啟迪與教育中促使我們關注民族化和本土化藝術語言的元素的融合,關注民族文化下的藝術變遷與演進,關注文化藝術的傳承、創新及多元化,為城市和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好與高雅。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合作、共融的藝術發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丙希文化秉持傳播公共文化藝術的理念,與國際藝術K12課程合作,在丙希藝術空間深圳館多次開展繪畫課程,並嚴格消毒、測量體溫,保障家長和孩子的安全的同時,幫助青少年藝術做到教育的持續性、連續性,讓學生學會欣賞畫,創作畫,不斷助力兒童美術教學的探索。

進入丙希

發現更多

相關焦點

  • 靜茹親臨丨9月相約啟邦,一個讓美術老師痴狂的繪畫心理學課程!
    ▲深圳機場T3航站樓54米漫畫牆《深圳手繪地圖》曾在深圳做商業設計的靜茹女士,2004年放棄了所有的商業工作,回家封閉創作繪本,十年裡她畫完了五個繪本,近1000張作品,這些作品很多都被參考運用於各大美術學校的課程編排和教學當中。
  • 美術繪畫 其樂無窮——芳草園開展美術教學培訓
    為了提升教師的美術教學理念,促進教師更好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9月18日中午,園外園·芳草園特邀半個檸檬培訓師周老師來園,為全體教師進行美術教學培訓。 在半個檸檬美術培訓中,周老師通過畫面構圖、色彩基礎、水粉筆的技法和黑白線描畫四大板塊詳細講解了繪畫知識。
  • 美術教學:大家認可的最好的,美術繪畫教育活動的教學設計
    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指導幼兒美術繪畫教育活動的教學設計幼兒美術繪畫教育活動的設計是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後美術實踐課程當中的重要內容。活動設計和實施不僅僅依賴於學生的繪畫基本功,還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的理論合理的設計活動。
  • 課程|怎麼設計兒童美術的課程更有吸引力?
    兒童美術教育是一個基礎類、入門級的美術教育,如何設置課程?很多老師會從美術內容的分類入手,比如點線面、顏色構圖等。
  • 檸檬樹藝術繪館第一屆兒童畫展開幕
    共展出100多位當代小藝術家的200多件繪畫作品,參展小藝術家們跨越了2-3歲,4-6歲,7-13歲不同年齡段,多角度地呈現了兒童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與創作理念,全方位地展示了當下兒童美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畫展上, 孩子們的作品琳琅滿目,創意多彩的綜合性繪畫包含了東方元素、西方元素、視覺設計、裝置藝術、立體構成等,孩子們有不同的藝術體驗。
  • 融東西文化 創快樂繪畫
    熱衷公益的Fun Drawing左印國際美術教育(下文中簡稱左印)創始人陳學燕的身影活躍在深圳舞臺上,從2013年至今在「讓愛傳出去——創意明信片系列活動」中,每一年都會帶領左印的孩子把精選作品郵寄給先天性心臟病受助兒童家庭,送上一份愛的祝福;2015年在「天使的畫筆」藝術慈善項目中,捐贈深圳市兒童醫院200幅創意畫作,豐富醫院的空間內容,增添童趣
  • 蘇仙區機關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美術教研活動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記者 張瓊 通訊員 雷思 汪雅麗)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結合《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幼兒園幼兒園課題《傳統文化元素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12月24日,蘇仙區機關幼兒園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傳統文化潤童心》的傳統文化美術教研活動。
  • 「山海圖志——2020年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嶗山寫生課程教師...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12月19日下午,「山海圖志——2020年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嶗山寫生課程教師作品展」在青島城市藝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匯集了青島大學美術學院九位老師帶隊寫生一個月間完成的五十餘幅寫生精品
  • 山東理工大學「螢火蟲」實踐開展創意畫課程,助力留守兒童
    (通訊員 蔡澳寧)7月26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魯泰紡織服裝學院「螢火蟲」實踐團在菏澤市單縣楊樓鎮「小荷學堂」開展創意畫課程。此次課程由實踐團成員陳豔華主持,「螢火蟲」實踐團六名隊員和菏澤市單縣楊樓鎮部分留守兒童參加。
  • 智慧教學模式探究| 基於智慧課堂的美術課程教學實踐
    在探索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深度融合上,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小學孫宇老師走在了前列,自2009年創建動漫工作室以來,在孫宇老師的帶領下,黃島小學就將動漫教學與美術課程進行整合,積極探索校本教研,在學生社團活動中開展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探索出了一條動漫教學之路。如今,藉助智慧教育建設的東風,孫宇老師積極創新智慧課堂應用,率先打造美術學科智慧教學模式,讓美術課堂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 「中國畫形式美教學」助力文化創意產業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需求,以當代的審美觀念,探索和拓展中國畫形式美語言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多元的視覺傳達方式和藝術表達空間,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教學與實踐邁向當代的一種新的路徑。近年來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文創開始佔據很重要的地位。而文化創意產業包含了許多方面,從視覺藝術到設計,從新聞到自媒體,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甚至是從教育到新的市場營銷方式,多有涵蓋。
  • 上海八哥美術:兒童美術工作室成立
    近日,國內知名美術培訓機構上海八哥美術成立兒童工作室,八哥美術此前一直是以成人美術課程培訓聞名,此次動作完成了從成人美術培訓到兒童美術教育的拓展,八哥美術兒童工作室包含少兒手繪教室、兒童手工教室,兒童基礎繪畫教室,並於今年暑假期間正式對外招生。
  • 木羽美術課程體系介紹
    掌握多種繪畫技法的特點與繪畫形式,學會認知與應用色彩的冷暖對比,兩種以上色彩之間的調和,激發兒童的探索欲望。學會用誇張變形、擬人化、抽象、象徵等的手法表現出自己所感、所想的事物,加強創造能力。初步理解物體的遮擋、縱深、遠近、虛實等關係以及物體的空間位置。使用技法:水彩,水粉,創意粘土,DIY手工,線描,彩鉛,鑲嵌畫。
  • 2021深圳木果美術教育大靚校區中高考班招生簡章
    目前有大芬校區、坂田校區、大靚校區,開設主要班型有:(1)少兒美術班(2)速寫動漫班(3)中高考美術班(4)素描基礎班(5)色彩研修班(6)軟硬筆書法班(7)成人素描與速寫研修班(8)少兒水彩研修班。(9)成人水彩高研班。主要課程:兒童畫、簡筆畫、手繪、彩繪、動漫、手工、素描、色彩、速寫、水粉、水彩、油畫、硬軟筆書法等課程。
  • 兒童創意舞動培訓中心開展免費創意舞動課程教學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兒童創意舞動培訓中心是佳木斯大學校長創新創業基金項目,相關課程由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發。近期,兒童創意舞動培訓中心通過與社區方面合作,走進特教中心及福利院等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為留守兒童及貧困家庭兒童開展免費創意舞動課程教學。
  • 到底什麼是創意美術,2020年最新創意美術教學形式,好高大上
    創意美術是近十年間在兒童美術教育市場上新興並迅速火爆的一門興趣課程,是一門綜合提高多種智能的創意課程。它是根據兒童心理學、生理學、腦科學理論及兒童認知規律的特點,將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與立體繪畫教學相結合,以「繪畫是孩子的第二語言」為教學理念,抓住0-6歲兒童思維和創意的黃金階段,培養孩子對美術的興趣,打造出一種以孩子觀察為主體、以創意為主線全新的體驗式立體繪畫模式。
  • 美術教學評價如何開展
    我們要改變以往僅僅從學生個人發展的角度對學校美術教育目標的認識,在深刻認識美術力量的基礎上,深刻認識中小學美術課程對個人發展與社會建設兩方面的獨特功能,即美術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以創造力為優先發展目標的美術核心素養,在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能從獨特的角度為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作出傑出的貢獻。
  • 兒童繪畫教學活動需要哪些準備?
    兒童繪畫教學活動需要哪些準備?深入了解兒童對欣賞的特殊態度、 情感、 信念和價值觀, 他們對美術表現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一定要以兒童能接受的程度作為課程教學的起點。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有較為廣泛的藝術知識和技能,並能不斷學習,富有挑戰冒險的精神,為兒童提供豐富的美感經驗, 用富有創意的課題吸引兒童的興趣。選擇經典性的藝術作品向兒童做系列的介紹,可以開拓兒童的視野,訓練兒童藝術的敏感性。
  • 赫爾辛基Kivikko美術學校 - 課程與教師
    >學校簡介赫爾辛基Kivikko美術學校創辦於2015年,迄今已經走過了五個春夏秋冬,多年來我們結合東西方文化,不斷致力於高質量美術教學的創新發展。學校常年招生,設有素描、色彩寫生、彩鉛畫、兒童繪畫啟蒙、水彩畫、水墨畫以及扎染、回收材料再設計等深受學生們喜愛的美術課。此外,我們原創的各種創意美術夏令營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學生與家長的高度讚譽。 我們的學生來自於芬蘭的Helsinki, Espoo 和 Vantaa三個城市,學校老師擁有多文化專業背景和非常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能夠提供給我們的學生一個放鬆和愉快的美術學習環境和氛圍。
  • 探索藝術教育「破牆出塔」,西岸美術館裡的「藝術教室」
    「根據教育部不久前提出的意見,學校要加強與當地博物館的聯繫,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而我們的任務是培養一線藝術教師,這樣的館校合作也是響應了藝術教育的這個發展趨勢。」澎湃新聞獲悉,西岸美術館與華師大的館校合作開始於去年,結合美術館的藝術場景與展覽,將藝術現場與美育課程融為一體,將藝術資源與學校教育需求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