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後,
我用鏡頭見證了
她近三十年的
風霜雨雪
對她的愛
我始終如初
有一位華裔詩人在路經神垕時,曾留下這樣感動的記錄:
我曾以為古鎮都是大同小異的,直到來到神垕。
當乾鳴山祖師廟的鐘聲敲醒新的一天,我在黎明前的一片暗黑裡,聽到這座山城的呼吸;
當散布於山城中的唐宋元明清的建築,逐個顯露在晨曦的光中,我看到了歷史從未遠離;
當三百多家窯口開始耍開新一天的泥與火,我看到了千年不息的窯火內涵的某種神秘規律;
當古街上的老商號打開一張張門板,我聽到遊客們的腳步聲開始在青石板上絡繹響起;
當中國北方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場喧囂了起來,我見證了先秦漢唐宋明清的文明穿越時空,轟鳴在一起;
當豆腐菜、餄珞面、鍋盔滷肉等一道道民間美食,在桌上流水來流水去,我沉寂麻木了多年的味蕾被徹底喚醒;
如果在神垕迷路,你是幸福的。
有位老學者說:「這是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
這座古鎮因陶瓷而生,因陶瓷而興,因陶瓷而活。
陶瓷浸透了它的景,它的食,它的生活痕跡,它的每一處紋理。
如果你比較細心,在神垕安靜的小巷,你一定會遇見這些浸滿歲月感的籠盔。它們無處不在,它們在老牆裡做磚、在小院裡做花池、在院牆上做花盆、在屋簷下做魚缸……
煮茶細雨裡
聽鈞古靈泉
遊客在神垕找到了美景
吃貨在神垕找到了美食
忙人在神垕找到了時光
玩家在神垕找到了瓷器
禪者在神垕找到了佛法
樂山者在神垕找到了層戀疊翠
樂水者在神垕找到了上善如水
……
神垕鎮藏身於伏牛山餘脈的群峰環抱之中,它偏居山隅,本應默默無聞;它九山一田,本應貧瘠落寞;它年輪悠久,本應老邁遲緩。可上天卻賜予它特有的瓷土與礦產,並給山民們安上了一顆慧心與一雙靈巧的雙手。
於是,數千年以來,這裡窯火不息,民智不窮。山民們將泥巴與火耍出了一個震爍世界的高度,為厚重中國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彩色。
不管山外是秦漢,是南北朝,是五代十國,是金元,是唐宋明清,還是民國;
不管時世是繁華,是衰敗,是戰爭,是災荒;
不管敲門的是錦衣玉帶的監窯官,是鷹鼻藍眼的胡商,是布衣短褂的商販,是慕名而來的遊客;
它的窯火始終通紅,
燒出了一窯窯鈞釉流淌,
燒出了一爐爐瓷器遠銷,
燒出了自己的飯碗與明天,
燒出了一代代蓬勃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