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對於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三生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張「任性」退學證明書,對此做出了最好的解讀。
這位考生來自河南,曾經以理科667分,河南省排名第574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
但這位大一新生在入校一個月後,毅然選擇退學復讀,理由是對專業不滿意。
消息傳出後,引發網友熱議:
「這太任性了吧?上海交大可是頂級名校,多少學子夢寐以求呀!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名額。」
「佩服這位考生的果斷,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選對專業比分數還要重要。希望明年能考上理想的專業。」
那麼,高考時選擇專業,真的就比分數還重要嗎?
高考時選錯專業的危害
一位北大學生,在知乎上分享了他因為選錯專業,患上抑鬱症被退學的經歷。
他說,自己當初報考北大時,由於對未來沒有規劃,就「隨意」選擇了一個物理專業。
結果,因為北大物理比較難,再加上自己對物理不感興趣,導致成績直線下降。最後,陷入惡性循環,連自己擅長的數學也跟不上了。
這時,他被確診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申請了退學。
退學後在老家又復讀了一年。可是,當他再次參加高考時,已經和北大無緣了,最後在省內一所普通大學上學。
常年在北大、清華從事心理研究的心理學博士劉丹老師,曾經表示,她之前接觸過很多學業優秀,能考出很高分數的學生。
但當他們讀到大學甚至博士畢業時,卻說:
「我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我不知道我學這麼多有什麼用。父母根本不了解我要面對的社會。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專業決定著一個人的就業,就業又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方向。
所以在選擇專業上不能「隨意」,否則容易後悔一生。
都說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選專業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次「大考」?
如何選擇專業才最合理
網上有個段子:
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再到小學、初中、高中,用12年的時間準備高考。
而決定專業,卻只給自己留出5天的時間。
在這5天裡,你選對了,就是人生的贏家,選錯了,就用四年乃至一生來買單。
所以,與其在大學後悔,不如提前考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鄧超飾演的爸爸馬皓文,為幫助被退學回家的兒子考進年級前十,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幫兒子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馬皓文問兒子學習的目的。兒子回答:「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馬皓文補充道:「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呢?」
經過馬皓文的引導與幫助,兒子最終以興趣為切入點,愛上了數學、物理等專業課程。
所以,不要等到分數出來了,再去尋找孩子的興趣和規劃專業,現在就要做好準備。
特別是2020年這個特殊時期,選擇專業更要「辨風向、識氣候」。
最近《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2019屆本科畢業生月入5440元。其中,本科計算機類、高職鐵道運輸類專業領跑薪酬榜。
具體來說,2019屆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本科專業畢業生薪資高居榜首,月收入分別為6858元、6145元、5899元。
鐵道運輸類、計算機類、水上運輸類等高職專業畢業生次之,月收入分別為5109元、4883元、4763元。
這說明選對專業,可以彌補高考分數拉出的差距。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專業呢?
無緣985/211的考生,選對專業是重中之重。
考入985/211名校的考生,文憑含金量就高,就業自然有優勢。然而,調查顯示,幾乎每個省份每年只有5%的人,能被985/211錄取。大多數人,還是與985/211無緣的。
所以,就要採取「分數不夠,專業來湊」的策略。
根據當前就業形勢,對自己的就業意向做一個規劃,參考最新的專業薪酬排行,選擇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專業,再選擇一個恰當的學校。
規避紅牌專業,選擇綠牌專業
綠牌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信息安全、軟體工程連續三年居綠牌專業榜首,這反映了當前社會發展的熱門需求趨勢。
有需求,就不容易失業,待遇也較高,考生需要多關注綠牌專業。
紅牌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需要規避這些專業。
繪畫、音樂表演、法律連續三年居於紅牌專業榜首。
在許多人眼裡,法律屬於熱門專業,畢竟當律師,工資高,待遇好。可是,大家都忽略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就是我們常說的司法考試的難度,不少人學完法律後,考取司法考試失敗,最後放棄法律行業。
選擇專業不僅要關注紅牌專業、綠牌專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考生和家長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做出選擇。
如何處理專業與大學的關係
目前,除了專業的選擇,在家長與考生間還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如果分數差不多,是選擇一個好大學的差專業,還是一個差大學的好專業呢?」
對此,素有「中國高考報考第一人」之稱的薛立新教授,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學校檔次差異不明顯,選差一點大學裡的好專業
進入大學後,考研、出國、找工作等,它們所區分的標準是你就讀的大學是不是985/211/一本/二本。這時候,學校的作用就不太明顯了,反而是專業的優勢凸顯出來了。
比如某學校的強勢專業是金融,整個金融行業也都認可這所學校的金融專業,那麼這所學校的金融畢業生,在將來找工作或者留學時,都會受到青睞。
學校檔次差異明顯,優先選擇好學校
有考生認為,自己分數剛好夠一本線,是不是應該選二本學校的好專業呢?大錯特錯!985/211永遠比普通一本高一檔,二本永遠比不上一本。優先挑檔次好的學校,然後再挑專業,哪怕專業差一點呢。畢竟,專業不好可以用證書彌補。
在專業優劣面前,城市的差異反而更重要
有考生為了好專業,選擇偏遠城市的學校,這種想法不可取。大城市的教育資源、社會資源、人才資源,是小城市比不了的。
眼界決定一切!在大城市,能得到更多實習機會,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甚至,很多人畢業後,就在當地就業謀生、成家立業。從這個角度看,城市的選擇要比專業更重要。
人們常說,「考個好大學,選個好專業,找個好工作」。可見,高考的最終目的,還是就業,現在你們已經完成了第一個環節,接下來就要好好地選擇專業。
所以,每個人要儘早了解自己的興趣,及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再做到極致,才有機會成就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