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 22:15 工程機械品牌網 責編:張文星 作者: 工程機械品牌網
12月5日-6日,第十屆工程物資設備管理創新大會在京舉辦。本屆大會聚焦行業發展熱點、最新技術成果和管理趨勢動向,旨在促進工程建設企業供應鏈管理創新發展,總結交流工程物資設備管理經驗成果,推動工程建設產業鏈供需企業協同發展。大會由主論壇及三場專題研討組成。在兩天時間裡,共有25位來自行業協會、大型施工企業、工程物資材料設備生產銷售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做了精彩報告。近400名與會人員現場聆聽。
12月5日上午的主論壇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兼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主任孫曉波主持。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尚潤濤委託副秘書長孫曉波向大會致辭。
尚潤濤表示,本屆大會旨在促進工程建設企業供應鏈管理創新發展,總結交流工程物資設備管理創新成果,推動工程建設產業鏈供需企業協同發展。他肯定了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下稱「物設委」)五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尚潤濤希望,廣大企業要認清發展形勢,把握大局;要主動求變,贏得市場;要聚焦創新,引領發展;要整合資源,共創共享。要進一步加強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兼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主任孫曉波。
12月6日下午,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會主任覃為剛對大會做了總結髮言,並對物設委下一步的工作做了闡述。
他表示,在專業上,物設委的工作分為三個方面,即物資、設備和管理,管理涵蓋了跟物資設備相關的專業,包括信息化等,更具綜合性。通過提高物資設備等相關資源的有效配給,物設委以施工服務為主線來開展工作,並圍繞新管理、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服務做文章。同時,針對施工現場,物設委創新開展施工作業研究、施工手段研究和產品研究,把新產品,新材料推廣應用到施工環節,乃至工程本體。
▲ 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會主任覃為剛。
據介紹,自2016年成立至今,物設委開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包括組織行業專家編制發布了《工程物資設備編碼導則》團體標準;組織召開每年一屆的工程建設物資(材料)設備採購管理論壇;響應「網際網路+」號召,組織召開工程物資設備供應鏈採購管理創新峰會,組織參會代表赴阿里巴巴參觀交流,加快工程建設行業的採購管理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等等。
覃為剛將物設委當下及未來的工作歸納為10個方面,包括專業引領;橋梁紐帶;專業管理研究;建設資源平臺;體現技術支撐;充當信息源泉;開展施工裝備創新工作;加大新材料應用和推廣工作;組織行業的業務標準與管理工作;將物設委做成活動成員的依靠和歸宿、專業人員的平臺等。
主論壇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和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部長許斌,分別以《基礎設施投資形式及展望》《工程機械行業運行分析和展望》《中國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展望》《CemFIL耐鹼玻纖在GRC,幹混和混凝土抗裂工程中的應用》為題,做大會報告。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左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右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左下)、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部長許斌(右下)
楊萍
楊萍對「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以及2020財政政策取向做了系統介紹。她指出,2020年以來,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就目前基礎設施投資情況來看,形勢持續向好。展望未來,她表示,「十四五」期間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其中包括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以及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蘇子孟
蘇子孟表示,從產品技術來看,截至目前,行業數位化、智能化工程裝備在前期創新研發的基礎上結出碩果。一些具有輔助操作、無人駕駛、狀態管理、機群管理、安全防護、特種作業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機械得到實際應用,很好地解決了施工中的一些難點問題。但他也強調,總體看,一些產品數位化、綠色化、成套化水平還有待提高,部分大型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市場競爭力仍存在不足。他預計,2021年工程機械市場新增和更新需求將共同發揮作用,全行業會穩健發展。不過,根據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判斷,工程機械出口將面臨一定壓力。
王穎生
「1-10月,中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5.5%,累計平均粗鋼日產287噸,同比增長14萬噸。」王穎生對鋼鐵行業的運行情況做了介紹。他表示,未來鋼鐵行業將加快向質量效益轉變,並推進由製造商向服務商轉變;加快向創新驅動轉變,推進智能製造,建設智能鋼廠;加快向低碳綠色轉變,加強環保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及使用,加快超低排放改造等。
許斌
許斌以《CemFIL耐鹼玻纖在GRC,幹混和混凝土抗裂工程中的應用》為題,對CemFIL耐鹼玻纖的特性,以及在GRC工程中的應用、混凝土抗裂的理想解決方案做了系統介紹。
在專題研討上
20位行業協會、企業負責人
針對智慧工地建設、隧道橋梁施工
網際網路租賃等行業熱點
並結合企業發展經驗
做出精彩報告
12月5日下午,大會專題研討由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朱定法主持。
1.《打造現代供應鏈體系,用「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副總經理李晶
2.《隧道工程物資限(定)額「動態+靜態」發料管控創新成果》
中鐵隧道局集團物資公司總經理焦義
3.《BIM技術在工程建設商混用量管控的應用成果內容介紹》
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BIM主管陳斐
4.《用新理念、新手段為施工企業提供最優的產品及服務》
河鋼集團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張彩東
5.《智慧園區能源站解決方案》
浙江正泰電器股份能效科技公司總監馮遊平
6.《基建物資全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
山東雙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褚興明
7.《創新引領、科技賦能,促進建築施工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石油鐵工油品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之君
8.《專業服務、金融賦能,助力供應鏈管理創新》
平安集團執委會成員,平安商貿聯繫CEO程璟超
12月6日上午,大會專題研討由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執行總經理沙明元主持。
1.《川藏鐵路隧道智能建造技術研究及其裝備》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姬海東
2.《高速鐵路橋梁施工裝備技術研究》
中鐵十一局集團漢江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青龍
3.《工程機械助力施工企業創新實踐及未來思考》
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產品應用部部長苗國華
4.《降本增效升級 數字創造效益》
南京智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劉兆萄
5.《「網際網路+租賃」建立中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新生態》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物資設備部副部長倪平利
6.《創新建立國際化施工裝備服務載體,助力施工和裝備業高質量發展》
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執行秘書長張飈
12月6日下午,大會專題研討由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會主任覃為剛主持。
1.《建築業供應鏈管理前瞻》
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集中採購管理中心主任馬國榮
2.《新基建領域的數據中心建設》
中國通信建設集團信息系統分公司副總經理李眈
3.《施工企業項目組織與資源管理探討》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加志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周宏代講)
4.《物資設備管理的數位化趨勢和實踐》
中施企協(北京)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美珍
5.《軍民融合形勢下工程裝備需求與產品準入》
全軍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專家、裝備採購項目評審專家楊承先博士
6.《我的鋼鐵價格指數的形成及如何賦能物資採購管理》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任竹清
主辦單位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
承辦單位
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
中施企業(北京)諮詢顧問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鐵十一局集團漢江重工有限公司
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南京智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雙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力量之都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鋼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中國化工施工企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施志勇,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秘書長李學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石家莊鐵道大學原黨委書記王嶽森,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孫曉波,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會主任覃為剛,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朱定法,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設備物資部主任苟達平,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執行總經理沙明元,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副部長李中強,中施企協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副總經理李晶,中鐵科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曉波,中鐵物資集團總經理唐建勇,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部長許斌蒞臨大會現場。
出席大會的還有中國五礦、中國建築、中國能建、中國建材集團、安徽寶業建工集團、中億豐建設集團、河鋼集團、平安集團、浙江正泰電器、山東臨工、南京智鶴、上海鋼聯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際網路,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