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佛菩薩面前供養,哪種供養最難得?

2020-12-22 學佛說

你聽說過要在佛菩薩面前供養什麼而起爭執的嗎?

因為好幾天沒去寺院拜佛參禪了,這幾天趁著閒暇的時間,自己一個人輕便的來到寺院,找到師父去好好淨淨心學學禪……

一起和我同修的老王確實一位比我還要虔誠的信徒,一聽說師父開示講經,比我早半個月就到寺院,想要聽經說法。

而在寺院引起不小的爭執的「主角」也是他……

我也是聽說的!

那天早課結束後,師父隨意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感念佛菩薩般若智慧,那我們怎麼做功德才是最殊勝難得呢?

萬法皆緣,師父的意思很明確,是讓他們好好關照一下自己的內心,好生積累功德,為自己謀福報,以佛為師。但是卻讓老王他們引起了不小的爭執,到了他們嘴裡就變成了:我們要學佛,怎麼做才能做出最大的功德?

有人說供燈有人說供花,還有的人說每天在佛菩薩前誦經是最難得的功德,老王是爭執最深的那個人,他不但說還做出來。他人為,很多人看不到的供水才是最為殊勝的功德!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被世間的迷霧迷惑了眼睛,什麼事情都要有個目的性,所以他們即使是求福拜服,也是為了自己或者親友身邊的既得利益而已,所以他們求佛,要麼是為了升官發財要麼是為了延壽消災。」王師兄很自信的能給別人講出來,「所以,如果師父讓我選擇一項能做無良功德的事情的話,我肯定就選擇供水了,為什麼呢?因為不管是學佛還是做功德,都要有課菩提心,『《華嚴經》有言: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所以我們先要保持一顆清淨心,才能不忘失菩提心,虔誠拜佛,誠心做功德!水供養自然有八大功德,但是我們以清淨心誠心禮佛,功德自然來,福報也是自然來的。這不就是最為殊勝的、也是最為清淨的嗎?」

一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爭執!

佛說世間法,很多事情細究起來也是很有趣味的,學佛做功德,利益眾生,其實有很多方法!學佛人都知道,想要做功德,積累福慧資糧,就趕在佛菩薩的金身法相前,供香、供花、供燈、供水、供果、供茶、供食、供珠、供寶、供衣可以獲得無上功德。

但是在末法時期,如果真要選擇一種最為殊勝的功德法門,其實還是仁者見仁吧,雖然如法供養能讓自己福報滿滿,其實對於學佛人來講,最為殊勝的功德法門不是在寺院內,而是在世間。

布施、放生、助印都是極為殊勝的做功德法門,能夠跟隨師父做一次放生、或者與同修的師兄一起助印經書弘法利生,那功德是無可計量的。有的人喜財布施、有的人喜法布施、有的人喜無畏布施,或以財力、或用人力進行布施做功德,都是讓人很欽佩的。

所以,如果佛弟子想要日日做功德,那就如法供養,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想要做殊勝的功德,那就去放生、助生、布施、助印,在殊勝難得的機緣下,獲得佛菩薩加持,數倍功德的增長。

因為這些並非是在單純的做功德,而是在幫助眾生超脫因果,幫助世人破迷開悟,利益眾生,走的是佛陀成佛之路,自然會引來諸天佛菩薩示現開悟,引導佛弟子證得菩提,得登彼岸!

不過這場小小的爭論也很快結束,師父看到之後,只是給他們說了:好好過好當下,就是在積累功德!

就像師父的問題一樣簡單,修行即生活!努力的過好當下,把佛法活在生活中,戒殺不如在生活中護生,助印不如在生活中念佛菩薩的好處,布施不如善待鄰裡和有緣眾生,努力精進,把每一天都活的出彩,慢慢看透生活,但又不離世俗,在超然中證得菩提,一切皆為緣法!

在意當下,過好生活,就是最殊勝的功德!

相關焦點

  • 「快速修煉供養」是什麼意思?度母供養有這3種層次?
    Q:「快速—修煉供養」是什麼意思? 快速滿願嗎?還是快速成為佛菩薩?但我期待成佛的狀態是福慧豐饒類似天人的狀況耶...不然沒有資源沒有人力怎麼辦事,我這樣期待也可以嗎?謝謝~A:來,我們先複習一次度母的3大特色!
  • 應正確理解廣修供養,佛菩薩其實不需要這些東西
    《普賢行願品》裡講,菩薩應廣修供養:「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 哪種供養和布施的功德是最大,最殊勝的?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段經文普賢菩薩明確告訴我們所有任何一切的供養都不如法供養的功德利益。無論什麼供養在法供養面前,其福德利益都是微不足道的。
  • 殊勝供養,功德圓滿
    自己的功德算什麼?都是世間的功德。要想讓這些能起到殊勝的作用,就要供養給佛菩薩、布施給眾生,成為自己圓滿福慧資糧之因。 如是思維:「佛陀、菩薩,我的一切財物、受用都供養給你們,看看能不能用上。」應該這樣思維。若是佛菩薩需要就供養,若是眾生需要就施捨,要有這個心。自己的身心也是如此,供養給佛菩薩,布施給眾生,這是降伏私心、對治貪著,也是放下自我、斷除執著。
  • 供養佛菩薩的供品有什麼規矩?
    淨空老法師:供養是表法,佛菩薩不會吃的,這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教育、是教學。這個供養一定要懂得在中午,日中之前,每天日中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你要真正修也很麻煩,要找天文日曆,天文臺發行的天文日曆告訴你,今天太陽正中是幾點幾分幾秒,它會寫得很清楚,要在這個之前。
  • 供養佛前燈,紅色、黃色光有什麼分別?佛前供燈光什麼顏色?
    供養我們一定會想到,佛菩薩必然是如經典上所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喜歡什麼樣的色彩,你就供什麼樣的色彩,你歡喜,佛菩薩也歡喜。佛菩薩永遠恆順眾生,決定沒有執著,決定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我們知道佛前所有一切供養全是表法的,燈是表光明,光明是智慧。供燈意思是我們學佛要求智慧,我們在這個世間是一盞智慧燈,為大眾照明。
  • 濟群法師: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法 「利息」很高
    所以,供養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對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種表達。供佛並不是說佛一定要吃我們的東西,到時候你不供養,佛就得餓一頓肚子了,不是這回事。供養,是表達我們對佛陀的虔誠和恭敬,同時也體現我們對佛陀恩德的報答!佛教講上報四重恩,其中有師長恩,佛陀是我們的本師,當然也是師長的範疇。因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們才懂得怎樣去認識真理,才知道怎樣修行,怎麼擺脫煩惱和痛苦。
  • 佛教:一杯清水,這樣如法供養,功德無量!
    有道是「佛法無明諍,有緣度眾生」,佛菩薩廣設方便,接引有緣眾生;眾生為了表法對佛菩薩的感念與恭敬,常以各種美好之物,供養三寶。近日,有位受菩薩戒的師兄,提了一則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從戒律出發,受戒居士不供養諸佛,便犯「輕垢罪」。然而,他單位上工作繁忙,回家還要伺候老人、照看孩子,實在無暇他顧。
  • 【有聲】宗宙法師:如何供養《藥師經》及供養好處
    然後是對《藥師經》「受持讀誦」,或者 「書寫」「恭敬尊重」,還有以「華香、塗香、末香、燒香」作供養。我們天天念、經常念,其實那些東西是表法,雖然只是擺了一小杯水、一小朵花,但是它所代表的是廣大的供養。比如對於這些經文,我們經常會這樣想:雖然你講經講了很多道理,在具體修的時候,這個修法我還是要另外去找一找。這就是由於不理解聞、思、修的關係而造成的。
  • 法供養的功德很大,什麼才是真正的法供養?
    《普賢行願品》:「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對佛陀最好的供養,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不是物質的供養。
  • 一分供養,一分功德!佛前供養,這四種殊勝,一定要注意
    《贊佛功德經》云:「若人於善逝,雖作少供養,暫得人天樂,究竟證大覺。」一分供養,一分功德。其功德多大,取決於供養是否如理如法。對境殊勝若欲行供養之事,首要便是須於上師三寶等殊勝對境前行供養之事。《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可見,若對境殊勝,哪怕心散亂、供物普通,也可獲得殊勝功德。在供養的時候,我們應該供養真正的福田。在一切福田當中,以佛陀最為殊勝。
  •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哪種好
    如果上一支,可以理解為一心一意修行佛法,也可以說全心全意供養佛菩薩;如果上三支,代表供養佛法僧三寶;那你說我上了四支怎麼辦,有人說三根是佛菩薩的,另一根是供護法的,也講得通。總之,不要在事相上太執著,這都是表法而已。
  • 【普賢十大願王供養儀軌】廣修供養
    眾生心念感應道交光明加持力。普賢願王十大威神光明加持力。光照加持我等三業十法現身起。光照剎塵諸佛剎塵我身遍持供。光照所供諸品圓具依正遍法界。光照供養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尊。光照一切護法天龍八部受供養。一心供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十世圓滿十法界分身無數剎塵身。
  • 花果供養佛,是佛需要我們的供品嗎?
    既然諸佛是持齋戒的,也就是過午不食,那能否在傍晚或者夜裡,用花果供養佛呢?我們還是依法為師,回到經文中,看看佛陀是如何開示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佛陀說:「謂諸菩薩方便善巧,回向無上正等菩提,若見世間勝妙花果,常持供養諸佛、菩薩,日夜六時曾無暫廢,以斯勝善回向菩提,見花果樹,亦復如是。」
  • 每一粒米、每一粒沙都包含了全宇宙無數無量的供養...
    為了享受與佛菩薩有關的「矩陣」、「投射」,你得需要能力。為了能夠有享受這些的能力,積聚功德非常重要。下面講的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你一定要記下來:真正的功德實際上就是佛性,所謂積累功德其實就是讓你的佛性顯現出來,僅此而已。積累功德的方法非常非常多,對此,我不用多談,因為中國的大乘修行者都是最會積聚功德的人。
  • 海濤法師【魔障很重,運氣很不好,供養袈裟】
    海濤法師開示:我也經常去泰國、緬甸,去學他們的法。比如說,你女兒被一個男生一直追求她,你女兒又不愛那個男生,那個男生一直追求,甚至她不知道要怎麼辦,緬甸有一種方法,你要供養白糖,供佛或是供養出家人,你女兒就不會欠他感情了,那個男生就走了。這個我們這裡沒有,你要去學。供養白糖,欠人家感情債可以還掉,這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供養。
  • 燒香拜佛,到底能不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中做燒香拜佛的事,因為佛教中講「供養」,只要你供養佛菩薩,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但是很多人「供養」多年,燒香拜佛多年,卻並未得到佛菩薩的「保佑」。有人說,這是因為你的心不誠。俗話說得好,心誠則靈。
  •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
  • 上香這麼多年,你知道為什麼初一、十五要上香嗎?
    這裡有一個佛學小知識:我們都知道對佛菩薩的供養是一件十分殊勝的事情,平時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同時也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相當於吃中午飯和晚飯。
  • 佛教:這4種人不用拜佛,佛菩薩也會庇佑,看看有你嗎?
    要想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是物質供養越多就越好,而是要用心,用清淨心、慈悲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以真心禮佛,即心是佛。拜佛不是為了求取神通,而是敬畏因果、放下傲慢。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我們皈依佛,就是要發願學習佛的智慧與慈悲,成為像佛那樣福慧圓滿的覺者,究竟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