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下層家庭,如何給孩子好的教育?寒門學子應該這樣逆襲

2020-09-05 J媽學堂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帖子,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發帖者從各個角度分析了現在的社會現狀,最後給出了一個結論的,認為社會上的所有晉升通道已經被現存的上層階級堵住,底層人民很難出人頭地……

具體內容我就不做描述,但對於他文章想表達的意思,我是不敢苟同的。

這位發帖者想表達的是:出生決定終身成就,大家別奮鬥了,還是指望下輩子投個好胎吧。

到底哪些人會發這樣的帖子?目的何在?

一般能講出這種話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 在社會上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但最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對未來已經不抱希望,因此也不願意繼續奮鬥,只想渾渾噩噩度過一生。這類人發帖的目的無非就是想發洩,讓別人認可自己的想法,繼而壯大「墮落」陣營。這就好比減肥困難戶見不得別人努力減肥一樣,大家一起吃才是快樂的。
  2. 已經達到了一定的人生成就,經濟上沒有太大的負擔,不過社會地位並不是很高,因此,精神方面始終空虛。他們發帖是為了獲得存在感,獲取精神上的享受。
  3. 既沒有吃過太多苦,也沒有明確目標的年輕人,被一些網絡「雞湯文」洗了腦,開始為自己的「墮落」找藉口。他們覺得,既然都沒有希望了,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躺著當一條鹹魚不好嗎?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

也許從某種角度看來,寒門出貴子的概率確實在降低,但誰也不可否認,這個概率其實還是存在的,誰還不認識幾個「鹹魚翻身」的真實案例?

事實上,我更加傾向於另外一種觀點,正如樊登所說的那樣,其實寒門出貴子的概率一直都不曾改變,只不過現在的人心變了。人們對於「寒門」以及「貴子」的定義變得不再清晰,甚至有些過度膨脹的意思在裡面。

古代,寒門就是窮人,而且要非常窮的那種,多數為飯都吃不起。可現如今,在國家大力扶貧政策下,這類人的數目已經很少了,在本就稀少的樣本中,還指望出現一個「鳳凰」,難度自然會放大。

其次再來看「貴子」,過去人們將當官視為貴子的唯一目標,也就是科考。可現代人不同,對於高考,人們只是重視,卻遠遠達不到膜拜的程度。前些年甚至傳出「讀書無用論」,雖然荒謬,卻也反映出一個社會現實:人們對於學習的重視程度,已經有了下滑趨勢。

現代社會重視的錢,賺得多就是成就大,賺得少就是碌碌無為。標準是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新一代年輕人的年齡普遍不大,哪怕80後也才30多歲,短短十幾年,又有幾人能積攢下驚人的財富呢?

這一現象給人們帶來的感覺就是「貴子」數目下降,寒門再也出不了貴子。

實際上,如果我們將要求放寬一些,不難發現,其實寒門出貴子的案例,還是很多的。

社會底層的人,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有這麼一句話說得好,世界上99%的財富,主要集中在1%的人手裡。這一點都不誇張,現實甚至可能比這個更加殘酷。也就是說,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底層人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位於社會底層,佔有的社會資源並不多,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資源,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呢?重點有哪些?

1、讀書是最簡單的出路

上學的時候,天天巴巴著長大,覺得走上社會的成年人很瀟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完全沒人管。但只有過來人才知道,其實學生時代才是最幸福的時光,成年人的世界,太複雜、也太黑暗。

每年都有無數人吐槽高考不合理,讀書機器、應試教育、死板等等,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高考,底層人民又能依靠什麼呢?還有那些說「富人請家教補課,窮人只能自己學習」不公平的,試問:哪家公司沒有關係戶?別人不上班都能拿工資,而我們幹幾人份的活,收入可能還比不上別人,這就公平了嗎?

至少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個人努力還是佔很大比重的,堆錢與尖子生之間,還夾雜著一個「努力」。

一個可以反抗,一個只能默默忍受,哪個更加公平,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所以說,如果沒有任何社會資源,那就讓孩子好好學習吧,至少現在這條路還是可以走通的。

2、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很多人說,儘管我們國家是人情社會,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看重本事的,光是情商高沒用,得有能力才行。

道理是沒錯,不過他們忽略了一個重點,情商與智商其實並不矛盾,甚至有點相輔相成的意思在裡面。除了那種超級天才,可以自己一個人搞定一切,其他所有人在學習本領的過程中,都得面臨「交際」。

假如你情商很低,重視得罪人,那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說是同學,可能就連老師都不會伸出援助之手。長此以往,差距會慢慢拉大,最後從優等生變成普通人,一生碌碌無為。

因此,家長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情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一一點明,最好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努力總有希望,自我放棄才是原罪

我一直都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尤其是在教育領域,變數非常多,前一天可能是這樣,後一天也許就變成了那樣。

當然,這得建立在堅持的基礎上,古人都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道理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就只能服從於命運。

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放棄了,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寒門現在還能出貴子嗎?如果你是寒門,又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歡迎吐槽交流

相關焦點

  • 當前寒門確實再難出貴子,普通家庭孩子可以這樣逆襲
    發達地區的教師多是名校畢業,知識面十分淵博,那些貧困地區的教師一個人肩負好多門課,這樣的教學條件如何和發達地區進行比擬。貧困家庭的孩子需要賺錢養家的,當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出國讀書的時候,貧困家庭的孩子需要賺錢養家,因為家庭條件的差距,導致每個考生面對的生活困難不一樣。受到過良好教育的人肯定比沒有受到過良好教育的人未來機會更多一些。寒門難出貴子,但依然有人逆襲。
  • 清華學霸:作為寒門學子,如何在高中三年逆襲讓自己考上重本?
    清華學霸:作為寒門學子,如何在高中三年逆襲讓自己考上重本?作為寒門學子,本身在高考競爭中就處於一定的劣勢,同樣的教育環境,城市孩子在高中時期利用業餘時間會去報一些補習班或者強化班,能很好的改善自己的成績,可是,作為寒門學子因為經濟上的問題,很難去做到像城市學生一樣,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寒門學子如何逆襲呢?從寒門學子逆襲清華學霸的學生就給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親身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鑑。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研究【摘要】「寒門」能否出「貴子」是近年來社會熱議的話題。本文從歷史的維度對「寒門出貴子」這一現象進行了系統考察,分析了當前寒門學子實現社會階層流動與上升的時代窘境,並從社會資源佔有、教育資源分配、家庭教育投入等方面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寒門子弟階層流動的逆襲途徑。
  • 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女孩現狀如何?寒門學子逆襲成功,如今走上仕途
    寒門學子蘇明娟能夠逆襲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在她眼裡看到的全是對知識的渴望,她有足夠的動力去拼搏與堅持,最後獲得了成功,從蘇明娟的事跡中,我們也看出了以下這三點:求學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知識,能夠讓孩子學會各種技能,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後的社會中立足,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領域,能夠大展拳腳,施展出自己的優秀能力。
  •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可今年「寒門學子」卻集體爆發,原因是?
    今年的寒門揚眉吐氣了相信大家都還記得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而像我這樣的中產家庭,還在大城市,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現在狀元基本都是這種家庭又好又厲害的。
  • 寒門學子,如何逆襲?2020河南省理科狀元,總結出兩個字
    其中一名學生叫李昊,是個標準的「寒門學子」。等於是半個留守孩子了!父母在外,家庭也不富裕,自打李昊上學那天起,就跟其他小夥伴有所不同,其他小夥伴,周末會去輔導機構上課,但李昊,哪怕是高三,依舊沒有去過。
  • 寒門學子,如何逆襲?2020河南省理科狀元,總結出兩個字!
    其中一名學生叫李昊,是個標準的「寒門學子」。李昊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一般,父親和很多河南人一樣,背井離鄉在外打工,母親也沒有閒著,在縣城裡幹些雜活。等於是半個留守孩子了!正是這樣的成績,才讓李昊脫穎而出,成為河南並列的省理科狀元。同時,李昊的成功,也正在激勵著無數像他一樣的寒門學子。出身「寒門」,想要成功已經很難了,考取省狀元,更是難上加難。
  • 寒門難出貴子?今年寒門學子卻集體爆發
    更多考試指南及考試複習資料到【文得學習網】查看閱讀~今年的寒門揚眉吐氣了農村地區的孩子上一所好大學變得越來越困難,中產階級家庭仍然生活在大城市中,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多數狀元都出現在這種家庭中。基本上,每年在高考中都提到「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但是,今年寒門學子都特別爭氣。他們奪狀元、考清華北大,人數明顯增加。例如,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的雙胞胎兄弟,一個進清華、一個去北大。他們都是大山的孩子,家庭條件很普通,應該是大家口中的「寒門貴子」。
  • 寒門學生迎來快樂教育,富人的孩子在勤學苦讀,你的孩子在幹嘛?
    寒門學子!在國外,寒門學子迎來了快樂教育:工薪階層的家庭,貧民區的孩子在學習方面相當輕鬆,家長也「順其自然」:孩子放學回家之後,基本上沒什麼作業,回家之後,他們要麼看電視,要麼玩遊戲,要麼和街坊鄰裡的其他孩子嬉戲,這種教育方式估計是國內很多家長都十分羨慕的「快樂教育」吧!而富人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
  • 老師遇到寒門學子要退學,應該怎麼辦?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很多貧困家庭新手的改變家族命運的承諾,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認真學習,通過知識或者技能改變命運,使家庭不再貧困,從此有幸福的生活。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寒門學子,因為家境不好,沒有持之以恆去努力,而是想退學減輕家裡負擔,這也是寒門學子的無奈。
  • 「底層文化資本」是寒門子弟「逆襲」的金鑰匙嗎?-虎嗅網
    有關「寒門能否出貴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以及「寒門如何出貴子」的討論無論在日常交流還是網絡平臺上都時有所聞。有人感嘆底層社會的孩子越來越難實現社會流動,有人認為只要努力奮鬥,也有可能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實現人生的「逆襲」。
  • 致寒門學子的一封信
    致寒門學子的一封信堅韌如塔 溫暖如家寒門學子:你好!首先請接收塔夫教育對你們的關心和問候。卻不曾想到,在綻放的時刻,一些優秀寒門學子稚嫩的臉龐正在被生活的風刀霜劍雕刻。看到一個個成績優異被名校錄取的寒門學子,一邊欣喜於圓夢名校,一邊又憂慮於家庭即將面對的經濟重壓,不得不選擇出賣苦力,在建築工地和餐館等地方打工。塔夫教育的眼眶溼潤了,真的很心疼!
  • 這樣的鏡頭值得商榷,寒門學子也是學子
    在今天某報的頭版,出現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至少十位接受社會贊助的「寒門學子」的正面頭像。其實每年到大學新生入校的前夕,類似的新聞和新聞照片總是時有所現,這樣愛心報導溫暖著貧困家庭,也和諧著我們的社會。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我們在展示助學成果的時候,是否兼顧到這些「寒門學子」的內心感受?
  • 寒門難、寒門苦,寒門學子難考985?清華兩學霸2段話發人深思
    他們的人生軌跡可能會讓很多相信童話的人失望——上層社會的小孩們入讀牛津大學,如今已經是著名律師、著名教授;中產階級的小孩也個個事業有成,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夢想;而來自社會底層的孩子,常常與失業為伴,他們的孩子,也極少能上到大學。國外情況如此殘酷,讓人不勝唏噓。近年來,國內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種情況:寒門子弟在過去的985、211重點高校、現如今的「雙一流」高校中佔比非常低。
  • 感謝貧窮的寒門學子,如何改變自身命運
    在眾多學子踏入名校的背後,一個人人關心的話題再次被提了出來: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嗎? 曾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有過一個觀點: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因為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也都不相同,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教育。
  • 寒門學子,考上985固然可喜,考上公辦二本也是一個家庭的驕傲
    去年高考之後,有一位家長發信息告訴我,他告訴我他的孩子考上了公辦二本大學,他很高興,他準備宴請親友,同時準備邀請我過去一起。那一天,我終究沒有過去湊熱鬧,可能是我的性格比較孤僻,我並不喜歡那些比較熱鬧的地場所,但我也衷心為那位家長感到高興。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不就是考個二本大學,有什麼好高興的?
  • 寒門學子要不要上「三本」?三本大學對於寒門學子值得嗎?
    寒門學子要不要上「三本」?三本大學對於寒門學子值得嗎?每年高考中都有一部分學生的成績,只能是徘徊在三本和專科,這時候就很難抉擇,要知道三本大學的學費是十分昂貴的,對於富裕的家庭來說這點錢不算什麼,可是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這筆錢就是很大的一筆數字,那麼作為寒門學子要不要上三本呢?三本大學對於寒門學子來說又值得嗎?
  • 當今社會寒門還能出學子嗎?
    過去人們往往說寒門出學子,以為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因為要脫離貧困生活,只能刻苦讀書,寒窗苦讀,從考取秀才開始一步步上升。而豪門子弟只會吃喝玩樂、追逐享受,不在讀書方面下功夫。但是當今社會,寒門還會出學子嗎?1、生活環境不同了,寒門學子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找個古廟、茅舍,遠離人群苦讀,現在這是不可能的了。
  • 寒門學子,父親不會教育孩子。不教勝過無用之教
    原創 文/曉斐從上個月至今一直都有很多自媒體平臺持續報導有關寒門出貴子,雙胞胎兄弟考上清華北大的事跡。由此報導出的往年家境貧寒而考上各省名校的學子故事。面對這樣的一批寒門學子,大家的焦點最後都匯集到這些學子的父母身上。
  • 逆襲,寒門子弟成功的唯一出路
    今天的思維模型來自劉媛媛的《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中的逆襲必備的三種技能。越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越是渴望成功!這句話你認同嗎?所以對於底層的寒門子弟來說,成功就意味著你必須逆襲!逆襲可不是說說而已的!但凡逆襲成功的人,無一不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超越常人的苦難。在這方面有一位逆襲成功卻又「離我們很近」的寒門學子,她就是——高分逆襲北大的寒門女孩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