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帖子,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發帖者從各個角度分析了現在的社會現狀,最後給出了一個結論的,認為社會上的所有晉升通道已經被現存的上層階級堵住,底層人民很難出人頭地……
具體內容我就不做描述,但對於他文章想表達的意思,我是不敢苟同的。
這位發帖者想表達的是:出生決定終身成就,大家別奮鬥了,還是指望下輩子投個好胎吧。
一般能講出這種話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也許從某種角度看來,寒門出貴子的概率確實在降低,但誰也不可否認,這個概率其實還是存在的,誰還不認識幾個「鹹魚翻身」的真實案例?
事實上,我更加傾向於另外一種觀點,正如樊登所說的那樣,其實寒門出貴子的概率一直都不曾改變,只不過現在的人心變了。人們對於「寒門」以及「貴子」的定義變得不再清晰,甚至有些過度膨脹的意思在裡面。
古代,寒門就是窮人,而且要非常窮的那種,多數為飯都吃不起。可現如今,在國家大力扶貧政策下,這類人的數目已經很少了,在本就稀少的樣本中,還指望出現一個「鳳凰」,難度自然會放大。
其次再來看「貴子」,過去人們將當官視為貴子的唯一目標,也就是科考。可現代人不同,對於高考,人們只是重視,卻遠遠達不到膜拜的程度。前些年甚至傳出「讀書無用論」,雖然荒謬,卻也反映出一個社會現實:人們對於學習的重視程度,已經有了下滑趨勢。
現代社會重視的錢,賺得多就是成就大,賺得少就是碌碌無為。標準是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新一代年輕人的年齡普遍不大,哪怕80後也才30多歲,短短十幾年,又有幾人能積攢下驚人的財富呢?
這一現象給人們帶來的感覺就是「貴子」數目下降,寒門再也出不了貴子。
實際上,如果我們將要求放寬一些,不難發現,其實寒門出貴子的案例,還是很多的。
有這麼一句話說得好,世界上99%的財富,主要集中在1%的人手裡。這一點都不誇張,現實甚至可能比這個更加殘酷。也就是說,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底層人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位於社會底層,佔有的社會資源並不多,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資源,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呢?重點有哪些?
1、讀書是最簡單的出路
上學的時候,天天巴巴著長大,覺得走上社會的成年人很瀟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完全沒人管。但只有過來人才知道,其實學生時代才是最幸福的時光,成年人的世界,太複雜、也太黑暗。
每年都有無數人吐槽高考不合理,讀書機器、應試教育、死板等等,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高考,底層人民又能依靠什麼呢?還有那些說「富人請家教補課,窮人只能自己學習」不公平的,試問:哪家公司沒有關係戶?別人不上班都能拿工資,而我們幹幾人份的活,收入可能還比不上別人,這就公平了嗎?
至少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個人努力還是佔很大比重的,堆錢與尖子生之間,還夾雜著一個「努力」。
一個可以反抗,一個只能默默忍受,哪個更加公平,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所以說,如果沒有任何社會資源,那就讓孩子好好學習吧,至少現在這條路還是可以走通的。
2、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很多人說,儘管我們國家是人情社會,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看重本事的,光是情商高沒用,得有能力才行。
道理是沒錯,不過他們忽略了一個重點,情商與智商其實並不矛盾,甚至有點相輔相成的意思在裡面。除了那種超級天才,可以自己一個人搞定一切,其他所有人在學習本領的過程中,都得面臨「交際」。
假如你情商很低,重視得罪人,那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說是同學,可能就連老師都不會伸出援助之手。長此以往,差距會慢慢拉大,最後從優等生變成普通人,一生碌碌無為。
因此,家長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情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一一點明,最好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我一直都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的事情,尤其是在教育領域,變數非常多,前一天可能是這樣,後一天也許就變成了那樣。
當然,這得建立在堅持的基礎上,古人都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道理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就只能服從於命運。
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放棄了,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寒門現在還能出貴子嗎?如果你是寒門,又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歡迎吐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