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免稅額度提升至10萬元,鼓勵適度競爭!多家上市公司參與,海南免稅市場迎來新機遇
摘要
【免稅額度提升至10萬元!多家上市公司參與 海南免稅市場迎來新機遇】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公告顯示,自2020年7月1日起,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由3萬元提升至10萬元,不限次;同時擴大免稅商品種類,由原來的38種增至45種,增加電子消費產品等7類消費者青睞商品。(上海證券報)
7月1日起,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額度大升級!與此同時,一場立足海南,緊貼國家政策,面向免稅市場的競合的博弈也已蓄勢待發。
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簡稱「公告」)。公告顯示,自2020年7月1日起,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由3萬元提升至10萬元,不限次;同時擴大免稅商品種類,由原來的38種增至45種,增加電子消費產品等7類消費者青睞商品。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財政部關稅司的解讀中,清晰提到,《公告》明確表示,「鼓勵適度競爭,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均可平等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
無疑,一場關於免稅市場領域的競爭將一觸即發。而這場「大戰」中的種子選手究竟實力如何?
先看一家獨大、稱雄海南免稅市場的中國中免。
6月29日一早,中國國旅證券簡稱正式更名中國中免,臨近午盤,公司股價急速拉升再創新高。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免稅龍頭,中國中免的國內免稅行業「霸主」地位人盡皆知。擁有三亞免稅店、上海機場、北京機場、廣州機場免稅店等核心店鋪,「離島+機場+市內」的三重布局,令公司擁有著超過80%的國內免稅市場份額。而公司加緊在建的海口免稅城,以及政策調整後免稅額度、品類的增加,都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點帶來更多想像。
三年來中國中免持續併購,擴張優勢。目前市場上的八張免稅牌照中,中旅中免實際擁有了其中四張,且都含金量十足(出入境免稅牌照、海南離島免稅牌照、離境外國人市內免稅店牌照)。
不過,對中免來說,隨著政策的放寬,行業競爭也不可避免,尤其是29日晚的海南免稅細則出爐,明確鼓勵適度競爭,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
已經有越來越多公司開始積極申請開展免稅店業務。2019年中旬,凱撒旅業開始嘗試涉足免稅市場,隨著海南相關政策進一步開放,凱撒旅業進軍免稅市場的「三部曲」也隨之成熟,合資組建天津中免、受讓江蘇中免、布局海南免稅市場一氣呵成。
據此前披露的定增預案,凱撒旅業計劃引入具有三亞地方國資背景的文遠基金,以及京東、華夏人壽等戰投,強化其在免稅業務的布局。近期,凱撒旅業總部遷址三亞的計劃,意圖通過與持牌平臺、地方政府的合作,拓展公司在免稅零售領域的「勢力範圍」。
此外,今年2月25日,同為上市民企的眾信旅遊宣布與中免達成合作,通過聯合投資免稅店、旅遊購物零售門店等方式,共同開發境內外旅遊零售市場。
5月11日,格力地產公告稱,其將收購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6月9日晚間,王府井公告稱,財政部授予該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允許其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成為我國第八個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
海航基礎董秘日前也在互動平臺上透露,公司通過子公司海南海島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海免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有限公司49%股權、海南海航中免免稅品有限公司50%股權。
市場分析認為,免稅消費政策利好不斷,進一步開啟了國內免稅業市場空間。立足消費者視角,未來的行業除了拼牌照,還要拼運營,國內免稅既需與國際免稅PK ,也要與國內跨境電商、代購、海淘、有稅等渠道全面PK,核心看購物便捷性、價格、物流及質量。
國內免稅綜合性價比佔優,但對購物人群和場景有限制,其與國內有稅(含跨境電商)市場之間並非絕對零和博弈,關鍵在於國內免稅產業做大做強後,可吸引國外消費回流,與有稅消費形成互補共榮發展。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