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這12個上海地標,見證了上海解放全過程

2020-12-20 騰訊網

70年前的今天

1949年5月27日下午

解放軍第27軍在楊樹浦

受降最後一批國民黨軍殘部

至此,上海解放!

我們選擇了12個代表性的地標

跟著小觀,一起來還原解放上海的崢嶸歲月

地標位置示意圖

劉行國際電臺的碉堡

寶安公路1101號

「國共兩軍的激戰陣地」

寶山,堪稱上海北面的水路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上海戰役的主戰場。為保障海上退路吳淞口的安全,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在這一地區配置了國民黨第123軍的大部,第52軍、54軍、21軍及第99師的全部,共計4個軍13個師。解放軍為完成鉗擊吳淞口的任務,在寶山投入了三野第十兵團的第26軍、28軍、29軍和33軍,加上後來參戰的25軍,先後共有5個軍參與了攻打寶山。其間,共有40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壯烈犧牲,佔整個上海戰役陣亡烈士的一半。

如今的寶安公路1101號曾是國共兩軍激戰的陣地——劉行國際電臺,現在這裡是中國電信的一個轉播臺。

這裡本來餘存7座碉堡,後來拆掉了4座。現存最大的是一個鋼骨水泥之身的龐然大物。堡身呈不規則的長方體結構,約兩層樓高,大約可以容納一個排的兵力。頂上還有一個瞭望塔,這應該是一座母堡。歷經多年風雨,看上去仍然結實堅硬。堡身上面有幾個明顯的彈孔,分明是當年激戰留下的痕跡。根據國民黨軍建築防禦工事的規律可以推斷,當年在此母堡的周圍還置有多個子堡,共同構成一個火力網,而這也僅僅是其中一個堡群。在堡群外面還設有壕溝、陷阱、竹籤、地雷、鐵絲網、鹿砦等副防禦工事,並用雜草積土偽裝其上,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墳包,很有隱蔽性。

1949年5月14日開始,解放軍第28軍與國民黨守敵第52軍在劉行國際電臺激戰5晝夜。一開始,我軍因準備倉促而陷入了敵人的布防陷阱,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卻久攻不下。後來改變戰術,採取炮火掩護下的小群突擊方式,減少了傷亡。儘管每天進展不大,但不斷向敵陣地推進,而國民黨守軍的鬥志則越來越弱,至19日深夜,我28軍終於全部佔領了國際電臺和周圍堡群。

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

月浦公園

「一天的傷亡就高達1200人」

月浦鎮,位於寶山的西北,在上海的版圖上並不起眼,可是從軍事角度考慮,它不僅是國民黨軍在月寶公路上的一個重要據點,而且是進入吳淞、寶山的唯一門戶。地形易守難攻,它與北面的獅子林據點和南面的楊行據點連成一體,既可獨立防禦,又可互相增援、互相策應。

吳淞、寶山、月浦一線的國民黨守軍是蔣介石的嫡系主力第52軍,全副美械,裝備精良,又富有實戰經驗,堪稱國民黨的王牌軍隊。在這一地區,他們集中了12個炮兵團,長江邊有近30條艦艇,還出動空軍輪番轟炸掃射,構成了陸海空立體的強大火力防禦體系。其中配置在月浦的是第52軍的一個師。據曾被國民黨軍抓來修碉堡的農民回憶,國民黨第52軍進駐月浦鎮的日子是1949年的1月29日,小小的月浦鎮共修築了321座碉堡和數十公裡長的深壕。

相比之下,解放軍在月浦僅投入了三野第十兵團29軍4個團的兵力,擔任主攻的29軍87師260團只配備了3門山炮。經過兩晝夜鏖戰,於5月15日拂曉攻佔月浦街區,並固守陣地近10天。23日,在兄弟部隊配合下,一舉攻佔月浦東南高地,打開了通往吳淞口的大門,為上海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整個月浦之戰,解放軍前赴後繼、奮勇爭先,其中29軍13日一天的傷亡就高達1200人。

如今的月浦鎮一派祥和,與戰爭有關的遺蹟大多已無處可尋。唯一承載那段記憶的只剩下月浦公園內的「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紀念碑於2002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3周年時落成,由親身經歷上海戰役的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碑名。紀念碑高5.27米,象徵著上海勝利解放的日期。紅褐色的大理石碑座上,塑有兩名正在碉堡旁衝鋒的戰士的銅像,一名高擎紅旗,一名手持鋼槍,眼裡充滿怒火。

蘇州河畔

四川路橋和江寧路橋

「上海戰役最後的激戰」

蘇州河,這條大體呈東西走向的彎曲河道將浦西一分為二,河上的數座橋梁連接南北市區。從西南方向進入市區的解放軍要攻入蘇州河北岸,首先就要突破這些橋梁。1949年5月25日,接到命令不得使用重武器的解放軍與佔據橋邊高樓頑抗的國民黨守軍,在蘇州河畔展開了上海戰役中最後的激戰。

四川路橋是國民黨守軍在蘇州河北岸防線的重中之重。直接聯結北岸的四川北路與湯恩伯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和淞滬警備司令部,直線距離不過3000米。橋北堍西側那幢有著巴洛克式風格的鐘樓和古羅馬式巨柱的郵政總局大樓是制高點,從大樓上發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蓋整個橋面,當年這裡自然成了國民黨守軍——青年軍第37軍第204師第611團3營近千官兵的最佳防禦據點。

一開始,攻打四川路橋的解放軍嚴重受阻。子彈像流星雨一樣在橋面上狂瀉,解放軍突擊的勇士一批批倒下,其中包括最先突破長江天塹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第27軍79師235團1營3連2班的12名戰士。1營官兵實在按捺不住,擅自向郵政局大樓二層發射了兩發炮彈,但是僅僅在大樓堅固的外牆上留下了兩個不起眼的褐色「斑點」。四川路橋是整個市區之戰中解放軍唯一一次動用火炮的地方。

在蘇州河西面有一座造幣廠橋,現在叫江寧路橋,1949年5月25日上午,海關總署關警總督察王中民受中共上海地下黨委派,就是冒險走過這座橋到蘇州河北岸去勸降國民黨守軍。5月26日,國民黨第51軍放下武器。郵政總局大樓至百老匯大樓一線的國民黨青年軍全部相繼投降。

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

聖約翰大學交誼樓

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

「解放上海第一宿營地」

在如今的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內,離校門100米不到處,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交誼樓。它留存著一段光榮的歷史:1949年5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選擇此處作為解放上海第一宿營地

交誼樓當時屬於聖約翰大學,該樓於1929年落成。1949年5月26日,陳毅帶領華東局機關和接管幹部隊伍,從江蘇丹陽乘火車到南翔,他和華東局其他領導同志張鼎丞、曾山以及秘書長魏文伯,從南翔乘著吉普車直接來到這裡,而魏文伯後來成為華東政法學院的首任院長。也是在這裡,5月26日晚上,陳毅和上海地下黨領導劉長勝等勝利會合。因此,在上海解放的日子裡,這座交誼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漕寶路七號橋碉堡

閔行區漕寶路七號橋東側

「據守上海西大門的『攔路虎』」

1949年5月23日夜,三野發起總攻,上海市區戰鬥打響。

漕寶路,在古時即為驛道,俗稱「東官路」,是進入上海市區的陸上要道。

距離七寶教寺不遠處的七號橋東堍北側,如今還保留著一座鋼筋水泥碉堡。它體形龐大,約與兩層樓房等高,分為三層結構,底層是3個一般大小的圓形子堡,環環相連,共同託舉著一個更大的圓形子堡。在這個子堡之上還有一個長方體結構的崗亭。

1949年初,國民黨軍以這座碉堡為母堡,沿七寶蒲匯塘一線,利用自然地形,構築了大量子堡。5月,解放軍27軍由松江、泗涇一線東進,15日攻佔七寶。16日,27軍先頭部隊某部4營指戰員向七號橋碉堡發起攻擊,遭到國民黨交警第11總隊頑強抵抗,連續激戰3天,最後採取迂迴戰術,先攻打兩側陣地,然後越過蒲匯塘,最終攻克了七號橋防線,打開了解放上海市區的西大門。

如今,七號橋碉堡已被閔行區列為革命歷史文物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碉堡所在的廣場上,矗立著一尊解放軍戰士的塑像,背後的一塊紀念碑上回溯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

海關大樓

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3號

「歡迎人民解放軍解放大上海」

海關大樓位於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3號,原稱江海關大廈。1864年,清政府於現址設江海北關,後來,中國海關實際上被英美法三國領事館參與的稅務委員會所控制。

1949年4月,為配合人民解放軍裡應外合解放上海,江海關大廈成為解放上海的前沿陣地。5月24日,「上海人民保安隊」總指揮部設立於海關大樓緝私課副稅務司辦公室內。「上海人民保安隊」是以工人為主體的武裝自衛組織,在解放上海期間,勝利完成配合解放軍消滅敵人、保衛城市的任務。

1949年5月25日,上海蘇州河以南解放。當日凌晨4時30分,中共江海關地下組織將秘密縫製的巨幅標語「歡迎人民解放軍解放大上海」在江海關6樓掛出,並在鐘樓升起黃浦江畔第一面紅旗。5月30日,市軍管會代表接管江海關,失落90多年的國門鑰匙——海關管理權終於回到了中國人民手裡。

1999年5月,黃浦區人民政府將海關大樓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南京路

「馬路上睡滿了穿黃布軍裝的解放軍」

1949年5月14日,第三野戰軍政治部轉發了華東局頒布的《入城紀律十二條》規定,所有人員人手一份。陳毅對部隊入城後的紀律提出極為嚴格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入民房」。

5月27日早晨下著小雨,上海市民們在槍聲平息後打開家門,驚奇地發現南京路馬路兩邊潮溼的水泥地上,睡滿了身穿黃布軍裝的解放軍戰士。27軍在市區的部隊由軍長聶鳳智帶頭,官兵一致。

20軍入城後,全軍同樣露宿街頭,最少的露宿30個小時,有的長達幾天。據9兵團的總結記載:「適值雨季,連夜下雨,由於從軍部起幹部均能以身作則,戰士亦都有覺悟,毫無怨言。市民再三邀請部隊進屋休息,均被婉言謝絕。市民送的慰問品以至開水,均謝絕不受。部隊三天無開水喝,吃由30裡外送來的冷飯。有一工廠工人送慰問品給部隊,雙方互相推讓10次之多。工人感動地說:『這真是我們的隊伍。

老市府大樓

江西中路187號

「上海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位於江西中路的「老市府大樓」,也是老上海人口中的「工部局大樓」,始建於1914年,1922年竣工。

1949年5月24日,解放軍攻入上海市區,時任國民黨上海市政府代市長趙祖康下令,要求警察不要進行任何抵抗,務必保護好市府大樓,市政府升白旗,向人民解放軍投降。

5月26日中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遣部隊進駐國民黨上海市政府,全面接管大樓的警衛工作。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告成立,陳毅任主任,粟裕任副主任。

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陳毅為市長。當天下午2時,陳毅來到位於大樓二樓的市長辦公室,舉行接管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的儀式。趙祖康將舊市政府的兩枚印章呈交陳毅。陳毅對趙祖康的行動表示嘉許,並囑咐趙祖康及舊市政府本部全體人員,各安職守,服從命令,辦好移交,爭取為人民服務,並做出貢獻。

6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該樓召開第一次政務會議,陳毅向全世界宣告上海已變為人民的城市,中國共產黨接管上海就是要建立人民的政權。明確指出,「改造舊上海,建設新上海」,就是人民政府的宗旨。

這座大樓也是上海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天,五星紅旗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升起。

吳淞口

上海市寶山區塘後支路17號附近

「國民黨軍隊海上出逃地」

黃浦江與長江交匯入海處,是當年國民黨軍重兵扼守的海上逃路出發地——吳淞口。

1949年5月22日,已經對堅守上海失去信心的湯恩伯登上軍艦退到吳淞口外遙控指揮部隊。24日下午,湯恩伯率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淞滬防衛司令部和淞滬警備司令部在吳淞口上船準備撤逃臺灣,同時秘密指示嫡系各軍逐次向吳淞口撤退。因為調集的船只有限,國民黨部隊潮水般地湧向碼頭,爭先恐後奪船逃命,碼頭上一片鬼哭狼嚎,場面混亂不堪。25日夜間,撤運國民黨軍的船舶相繼駛離吳淞口。

26日上午8時許,解放軍第10兵團25軍先頭部隊趕到吳淞口,未及登船而聚集碼頭的國民黨敗軍全都成了解放軍的甕中之鱉,竟有8000人之多。

復興島

「蔣介石最後的『行宮』」

復興島是黃浦江上唯一的人工島。島不大,長3.42公裡,最寬處僅427米,面積1.13平方公裡。1949年上海戰役打響之前,蔣介石曾在該島停駐11天,繼而永遠離開了大陸。

該島所在的位置原是浦江轉折處的一塊灘地。從地圖上看,復興島的形狀像極了一把弓,它三面環水,只有南面通過北端的海安路橋和南端的定海路橋與市區相連。1949年4月26日,一艘名為「太康號」的軍艦經吳淞口緩緩駛近復興島,船泊靠岸,走下船來的正是表面已經下野的蔣介石。隨後,蔣介石住進了浚浦局體育會花園內的海員俱樂部所在的小洋房。他看中這個島作為指揮上海戰役的「行宮」,想必是考慮到此島易於防守且一有情況就方便登船撤離。

在復興島期間,蔣介石頻頻召見湯恩伯、陳大慶、石覺、陳良等國民黨軍政要人,部署上海防務和撤運物資的工作,並專門召集在滬的黃埔各屆學生和駐上海守軍的團以上軍官訓話,另外還親自向保密局局長毛人鳳面授機宜,布置潛伏特務和暗殺親共人士的工作。5月7日清晨6時,蔣和他的100多名隨從乘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招商局「江靜」號客輪,由軍艦護航,駛離上海。

5月25日,復興島上漁業管理處的護廠隊通過政策宣傳,爭取了國民黨軍一名營長投誠,逮捕了一名頑抗的團長,復興島得以和平解放。上海解放後,浚浦局體育會花園作為復興島公園對外開放。

高橋蔡司廟

「異常慘烈的浦東戰場」

解放軍在浦東戰場有記載的傷亡共計10076名,其中在高橋犧牲的戰士達1600餘名。目前安葬在高橋、川沙兩個烈士陵園的烈士共有近2000名,其中就包括在蔡司廟犧牲的31軍92師第275團5連1排「小鬼班」的11名戰士。這11個「小鬼」入伍前大多是青年學生,不滿18歲,個個活潑可愛,作戰勇敢,是連長王廷法和全連戰士的「寶貝」。

蔡司廟又稱大王廟、娘娘廟,位於老楊家宅以南的一個村子裡,是守敵的據點,後被解放軍攻佔。5月21日整整一天,國民黨軍隊的幾百門重炮從黃浦江面的軍艦和吳淞要塞的炮臺上,對浦東解放軍陣地狂轟濫炸。5連所在的蔡司廟陣地上黑壓壓地落下了無數發炮彈,房屋樹木皆被夷為平地。入夜炮聲停歇,5連190人的隊伍只剩下了最後11人,陣地上塗滿鮮血。連長王廷法借著幽暗的月光,從坍塌的戰壕裡,硬是用雙手挖掘出11名小戰士的遺體,他數了一遍又一遍,將他們按平時行軍的隊形排列在戰壕邊上。

楊樹浦工業區

楊樹浦發電廠和自來水廠

「兵不血刃智取守軍」

1949年5月27日,市區已大部解放,但國民黨青年軍第21軍230師的8000餘人仍駐守於楊樹浦發電廠與自來水廠等地負隅頑抗。本來用武力解決並非難事,但供水供電系統必遭破壞,會危及市民的生活和工廠的生產,雙方於是就這樣僵持著。陳毅同志得知守軍指揮是該師副師長許照後,靈機一動想到許照的恩師是國民黨陸軍大學的蔣子英,於是請蔣出面勸許照投降。蔣接到解放軍的電話後,很配合地撥通了許照的電話。當日下午,許照的部隊沒有放一槍,全部放下了武器。

楊樹浦防線得以兵不血刃地突破,有一部分功勞屬於上海地下黨的同志。他們牢牢控制了上海電話公司,在上海戰役中,市內10萬用戶的電話始終暢通無阻。而且,在戰役發起前,他們就暗中抄下了國民黨軍政要員的電話號碼,繪製了保密電纜地下位置圖。當他們發現特務來機房竊聽電話準備捕人時,便迅速記下特務所竊聽的電話號碼和內容,特務一離開,他們立刻冒險去通知這些用戶及時轉移。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徐蓓

圖:柳友娟

微信編輯:胡雨松

相關焦點

  •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上海展覽中心是上海重要的城市地標,每年這裡都要舉辦大大小小的各種展會,眼下正在進行的是第六屆「影像上海」藝博會,而這座標誌性的建築本身也成為了遊客們津津樂道的旅遊勝地。上海展覽中心的前身是中蘇友好大廈,建於上世紀50年代,具有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風格,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上海的城市變遷。
  • 上海又一必去打卡地標免費開放!(文末有驚喜)
    上海又一必去打卡地標免費開放!這是中國唯一的會館史陳列館以展示上海會館「興衰史」展館通過舊物的情景還原以及各類展品的陳列講述了上海會館公所興起、繁榮至消逝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歷史過程見證了上海都市的崛起來源:發現上海(fxsh021)原標題:《百年傳奇!上海又一必去打卡地標免費開放!
  • 打卡上海航運文化地標: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打卡上海航運文化地標: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2020-07-08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增至12個
    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增至12個本報訊(記者徐晶卉)新增第二批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發布夜購商場、必逛夜市、深夜食堂、酒吧指南、夜遊景點等特色榜單……昨天晚上,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啟動,為上海的夜色注入經濟新動力。
  • 漫步18個打卡地標,這還是你認識的上海交大嗎?
    幾乎整個學校都是打卡點是種怎樣的體驗?逛一逛上海交大就知道了!一線打包18個地標:華山路校門—石碑—盛宅—老圖書館—中院—新中院—新上院—工程館—科學館—北四樓—執信西齋—文治堂—總辦公廳—體育館—新建樓—史穆烈士墓—五卅紀念柱—錢學森圖書館
  • 23個網紅地標!上海5大濱江打卡攻略都在這了!
    外灘外灘是上海的城市名片,這裡曾被稱為「遠東華爾街」,直到現在也是黃浦江邊最閃耀的區域之一。作為上海必打卡地,外灘有太多高光時刻,尤其是夜幕下的萬國建築群,在金黃色燈光的照耀下,極盡夜上海的繁華!>地標集市。
  • 上海市資訊|上海人民廣場周邊一日遊打卡攻略
    上海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上海人民廣場周邊一日遊打卡攻略作為外地到上海旅遊的遊客,如果只有一天時間的話,可以到市中心打卡遊玩人民廣場周邊的這三個景點以前這裡是跑馬場,解放後改建成對全體上海市民開放的公園,經過六十多年的開發,已經成為上海一個重要的地標。上海人民公園四周有多個出入口,經由地鐵人民廣場站的17或18口可以便捷地到達公園。人民公園裡有茂密的樹林和幽靜的池塘,是大都市裡的一片綠色翡翠。人民公園的內部和圍牆四周,開設有多家餐廳可供遊客用餐。晚上閉園。不過一些特展可能會要求提前預約,也有一些精品站需要購票才能入內。
  • 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在思南公館精彩啟動,十二個地標嗨翻六月
    就在昨天6月6日,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啟幕,城中各大商圈同頻共振,推出了一場場特色市集。聚焦夜購、夜食、夜遊、夜娛、夜秀、夜讀等6大主題,打造具有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的夜上海新形象。以都市夜景聞名四方的外灘濱江,又玩出了什麼老花樣呢?有十六鋪老碼頭濱江露營嘉年華現場,還有超人氣市集安義夜巷回歸,這是滬上首家全天候開放式夜市街區。
  • 「紅色地標」成上海旅遊熱點
    圖為上海市民在中共一大會址合影留念(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中新社上海11月1日電 題:「紅色地標」成上海旅遊熱點  作者 馬化宇 許婧  隨著中共十九大的閉幕,中共一大會址等「紅色地標」成為上海旅遊熱門景點。
  • 上海又添近30座世界級地標!好消息多到笑伐動!
    這有世界上最大多媒體LOGO牆、網紅地標W酒店,以及潮流夜店、米其林餐飲、最佳直升機坪觀景臺;還有上海首個微縮世界展示館、國內首家室內「常州恐龍園」,上海首家市中心海洋體驗館……美食有上海星巴克HighProfileReserve旗艦店,上海首家綠色「KFC」,上海最大的丹麥BAKER&SPICE旗艦店,紐約必打卡的沃夫岡牛排館……簡直不要太精彩
  • 2019上海不得不知的53個重磅地標,哪些會開到你家門口?
    這就奉上《2019上海不得不知的53個重磅地標大全》 開掛了的魔都,你期待嗎?商場總建築面積達到12.4萬㎡,毋庸置疑將會成為浦東乃至整個上海的全新購物地標!
  • 上海人民廣場周邊一日遊打卡攻略
    作為外地到上海旅遊的遊客,如果只有一天時間的話,可以到市中心打卡遊玩人民廣場周邊的這三個景點。這座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充滿了十足的歷史感,遊客免費進入內部參觀,陳列內容主要包括上海的歷史和文化遺存,大多數展室可以拍照留念。時間:每周一閉館,其他時間全年開放。
  • 上海相冊|地標攝影
    攝影師有時候也想要讓地標變得陌生,以挑戰視覺和記憶的慣性……【上海穹頂】(左)上海環球中心(右)港匯廣場(左)金鐘廣場(右)上海北外灘漁人碼頭國際中心(左)明天廣場(右)浦東浦發銀行大廈(左)海關大樓(右)光明大廈(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環球中心 (下)東方明珠/金茂大廈
  • 非夕拂曉助力AI Tower全球推介活動,見證上海AI新地標誕生
    7月8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前夕,上海西岸兩棟超過兩百米的雙子大樓——被稱為「AI Tower」的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正式啟用並舉辦了全球推介會。Flexiv非夕自主研發的自適應機器人RIZON拂曉在此次全球推介會上亮相,並見證上海AI新地標的誕生。
  • 上海是多少人心中的嚮往之地,來到上海,這些地方你打卡了嗎?
    又有哪些重要的地標和必不可少的打卡地點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到上海,一定要去的就是外灘了。也算是一個著名的景點了吧。晚上來到外灘,散散步,吹吹風,特別舒服。對面就是東方明珠,旁邊的大樓還會循環滾動出我愛上海的字樣。外灘的夜景還是不錯的,就是人真的非常多。外灘真的是上海最著名的地方之一,到上海必去的地方。這裡交通便利,便於找到地方。
  • 上海有了12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看看你家附近有哪個?
    同時,上海市發布思南公館復興公園地區、人民廣場南京路地區、環大寧馬戲城地區等3個第二批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至此上海共推出黃浦濱江外灘地區、新天地FOUND158地區、靜安寺地區、五角場大學路地區等12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
  • 上海最「詭異」空房:上世紀遠東最大屠宰場,今成上海最時尚地標
    隨著現在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於旅遊,現在的各個城市也抓住了這一情況,開發當地的特色景點來吸引遊客,以此來推動當地經濟。我們都知道一個景點吸引我們前去遊玩時,肯定有自己獨特的景色,否則也就沒有那麼義無反顧必須要去了!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西安,這座城的回民街就非常有特色,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去品嘗當地特色美食。
  • 上海地標東方明珠是如何建起來的?上海參事江歡成憶往昔
    原標題:上海地標東方明珠是如何建起來的?上海參事江歡成憶往昔  來到江歡成的辦公室,一眼就能看到懸掛在牆上的兩幅題字。一幅寫著「勇於創新,勝於前人」;另一幅寫著「創上海騰飛標誌,樹世界建築豐碑」,而後者就與東方明珠頗有淵源。當年,江歡成在東方明珠建設工地上立的一塊牌子上寫的就是這句話。
  • 2020魔都打卡攻略出爐,請pick這55個地方!
    地址丨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交通丨7/12號線龍華中站 20 寶龍美術館 七寶周邊的寶藏打卡地 寶龍美術館就在七寶老街附近
  • 城市「打卡」上海新地標,這次學的是什麼?
    他告訴我們,在紐約和東京,新晉潮流地標往往都是在相對陳舊的街區啟動起來,比如東京的原宿、紐約的布魯克林。老化的商圈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機會,被稱為中國現代商業的起源地,上海能給出哪些參考答案?在《喜歡你》《上海堡壘》等一系列影視劇曝光發酵下,綴滿名人故居、獨棟洋房的上海武康路今年突然「躥紅」。不僅有人將其列為上海「十大網紅打卡地」之一,冠之以「上海顏王」的稱號,一波又一波排隊打卡的人潮,使當地不得不派出交警時時駐紮,發出通知,警告大家不要站在馬路中間拍照。武康大樓自然不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