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網技術
PS:高清圖片可發送關鍵字「網絡技術」獲取
文字內容
區域網技術
考點分析
乙太網組網方法(快速乙太網)
區域網組網設備(集線器、交換機)
綜合布線子系統設計(水平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
基礎知識
區域網組網的基礎知識
區域網(LAN)是指分布在相對較小距離範圍內的計算機網絡
區域網標準:IEEE802標準(對應OSI數據鏈路層)
交換式區域網的基本概念
交換式區域網是相對於共享式區域網而言
兩種轉發方式
快捷交換方式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虛擬區域網(VLAN)
以軟體的方式,將網絡結點劃分成若干個「邏輯工作組」
虛擬區域網組網的四種定義方法
基於埠的虛擬區域網
基於MAC地址的虛擬區域網
基於網絡層地址定義的虛擬區域網
基於IP廣播組的虛擬區域網
綜合布線的概念
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
特點
兼容性
開放性
靈活性
可靠性
先進性
經濟性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
工作區子系統
配線(水平)子系統
幹線(垂直)子系統
設備間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
建築群子系統
實訓任務
快速乙太網的物理層標準
①100BASE-TX:使用5類非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快速乙太網技術,它使用兩對雙絞線,一對用於發送,一對用於接收數據。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00m,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
②100BASE-FX:使用2條光纖,最大長度為415m,一條光纖用於發送,另一條光纖用於接收;數據傳輸採用4B/5B-NRZI編碼方式,採用全雙工方式工作
③100BASE-T4:它使用4對3類非屏蔽雙絞線,3對用於傳送數據,1對用於檢測衝突信號,在傳輸中使用8B/6T編碼方式,它使用於10BASE-T相同的RJ-45連接器,最大網段長度為100m,採用半雙工方式工作
區域網互聯設備類型
中繼器
物理層設備
集線器
物理層
採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連接到一個集線器的所有節點共享一個衝突域
通過在網絡鏈路中串聯一個集線器可以監聽該鏈路中的數據包
連接到一個集線器的多個結點不能同時發送數據幀,可以同時接收數據幀
網橋
數據鏈路層
網橋能夠互聯兩個採用不同數據鏈路層協議、不同傳輸介質與不同傳輸速率的網絡
網橋以接收、存儲、地址過濾與轉發的方式實現互聯的網絡之間的通信
網橋的分類
幀轉發策略
透明網橋
源路由網橋
埠數
雙埠網橋
多埠網橋
連接線路
普通區域網網橋
無線網橋
遠程網橋
網橋最重要的維護工作是構建和維護MAC地址表;MAC地址表中記錄不同節點的物理地址與網橋轉發埠的關係。
生成樹算法(解決環狀結構)
根據該算法所制定的協議稱為生成樹協議(STP),生成樹協議能夠邏輯地阻斷網絡中存在的冗餘鏈路,以消除路徑中的環路,並可以在活動路徑出現故障時,重新激活冗餘鏈路來恢復網絡的連通,保證網絡的正常工作。
交換機
在多個埠之間建立並發連接
主要區別
網橋一般只有一個CPU,通過軟體方式完成網橋的接收、存儲、地址過濾與轉發功能
交換機使用為幀轉發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晶片ASIC,或採取多個CPU並發工作的計算機結構
綜合布線系統子系統設計
工作區子系統設計
指從設備出現到信息插座的整個區域
設計主要分為兩部分
確定信息插座的數量和類型
嵌入式安裝插座(暗盒)
表面安裝插座(明盒)
多介質信息插座(光纖和銅纜)
適配器的選用
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在設備連接器處採用不同信息插座的連接器時,可以用專用電纜或適配器
當在單一信息插座上進行兩項服務時,應用「Y」型適配器
在配線子系統中選用的電纜類型不用於設備所需的電纜類型時以及在連接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時,應採用適配器
水平子系統設計
由建築物各層的配線間至各工作區所配置的線纜構成
水平布線子系統都採用5類(或超5類,或6類)4對非屏蔽雙絞線
雙絞線電纜長度應該在90m以內
管理子系統設計
包括幹線間或衛星接收間內的交叉互聯設備
幹線子系統設計(垂直子系統)
建築物主饋電纜
設備間子系統設計
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以及建築物配線設備,進行網絡管理的場所
設備間室溫應保持在10℃-17℃之間,相對溼度應保持在30%-80%
建築群子系統設計
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建築物的電話、數據、電視系統組成的一個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由電纜、光纜和入樓處線纜上過流過壓的電氣保護設備等相關硬體組成
四種布線方式
架空布線法
成本低,但不美觀,保密性差,不是理想的布線方式
巷道布線法
利用原有管道,造價低
直埋布線法
地下60cm以下
管道內布線法
對電纜提供了最好的機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