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日起,同仁堂旗下的安宮牛黃丸提高零售價,「包裹金衣」的藥丸每丸從350元漲至560元。過去幾年安宮牛黃丸出廠價幾次上浮,此次是同仁堂十多年來首次提高終端零售價格,漲幅近70%。
9日,在同仁堂前門大柵欄藥店的櫃檯上,安宮牛黃丸已擺出最新價籤。其中「包裹金衣」品種,3克「單丸」包裝的零售價由350元提升到560元,3克「雙丸」包裝的零售價由700元提升到1120元,3克「十丸」包裝的零售價由3500元提升到5600元。「未包裹金衣」品種3克「單丸」規格的零售價由160元提升到300元,3克「雙丸」規格由320元提升至600元。
據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有關人士介紹,安宮牛黃丸是我國傳統中成藥中最負盛名的急症用藥。原處方為牛黃、麝香、珍珠、黃連、黃芩、山梔、鬱金等11味中藥,大部分屬於名貴藥材。安宮牛黃丸中含有天然牛黃和天然麝香,近年來兩味「天然」藥材價格猛增,加上人工及能源成本的增加,堅持了10多年的價格不得不首次提價。
記者了解到,作為同仁堂的瑰寶級品種之一,安宮牛黃丸銷售一直非常可觀,每年產量約上百萬丸。有業內人士估算,此次安宮牛黃丸價格調整將給公司淨利潤增加1億元以上。
據了解,1993年之後,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我國全面禁止犀角、虎骨等珍稀瀕危動物入藥使用,並規定處方中的犀角改由水牛角濃縮粉代替。目前,使用天然麝香要經國家林業局特別審批,國內至今僅8家企業可以使用天然麝香。而含有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黃的片仔癀、使用驢皮入藥的東阿阿膠等產品在近幾年中已分別提價124%和600%。
現場探訪
古董藥丸模具 裹金薄如蟬翼
「金衣蜜丸」生產流程探秘
安宮牛黃丸是我國唯一用做突發急症的中成藥,歷經數百年,素以對症療效快、價格相對昂貴而著稱於世,堪稱中成藥中的「金衣蜜丸」。此番調價,這一中成藥中的「貴族」再次引發關注。記者昨日深入同仁堂製藥廠亦莊分廠,對被很多人看做是「救命藥」的安宮牛黃丸的生產流程一探究竟。
■每年純手工生產百萬丸
儘管是傳統方法生產,「安牛班」的產量仍相當可觀,僅亦莊分廠每年就能達到百萬丸。如此大的產量,同時要求純手工方法生產,對只有二十幾人的班組來說是巨大挑戰。
「安牛班」班長張冬梅說,過去生產安宮牛黃丸採用「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研配、合坨、裹金、包裝,每個崗位都有專人負責。現在在「流水線」分工基礎上,又實施了輪崗制,在保證各崗位基本人手的前提下,增加工作人員。比如說,原來裹金環節需要2名工人,輪崗制的工作方式下,可適當增加人手,當裹金環節完成後,這些機動增加的人手就被安排到下一個工作環節……以前由幾人負責的工作,變為多名成員一起完成,在單位時間內的產量一下就提高了。
■「搓丸」不簡單 古董模具配合手搓
記者在流水線上看到,一塊流傳了上百年的木製模具,仍在搓丸環節中不可或缺。模具上面刻有整排的圓坑,由於常年接觸藥丸,模具散發著濃鬱的藥香。
藥工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中藥條放在模具裡,再壓上一塊小木板,雙手按住木板輕輕一推,20多顆的黑色小藥丸從模具裡滾落出來。「最關鍵的就是這個推的力度,那得千錘百鍊,全靠手上的感覺。」張冬梅說,搓好的藥丸在旁邊一一過秤,確保藥丸都是標準的3克。國標規定誤差控制在正負0.21克,而同仁堂的標準要遠遠嚴於這個數值,「藥工們手上拿捏的『準星兒』沒的說!」
■蜜丸裹金衣 薄如蟬翼
搓好的藥丸要包裹一層金箔。「裹金」講究的是均勻、無飛金、無花點,更不能破壞藥丸原有的形狀。裹金工序中,每天都給藥工發放金紙,每張都不得浪費。金箔紙薄如蟬翼,喘氣引起的空氣流動就能把金紙吹跑,必須戴著口罩才能作業。據介紹,極少量的金子也是一味輔助用藥,可以鎮心、安神、解毒。
為了防止藥丸受潮,藥丸裹金後還要包上一層透明的玻璃紙,然後再放入圓球形的塑料殼裡。當裹、包、扣這三道包裝工序完成後,還要用白蠟密封好,再打上金色的「同仁安宮牛黃丸」印戳。
■文/本報記者 趙媛媛
相關連結
安宮牛黃丸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是我國傳統藥物中最負盛名的急症用藥,中醫將其與紫雪丹、至寶丹並稱為「涼開(溫病)三寶」,並奉為「三寶」之首,是唯一用做突發急症的中成藥。主要功用為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於治療熱風、高熱驚厥、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等。2002年在英國遭遇嚴重車禍深度昏迷,讓英國醫生束手無策的鳳凰衛視女主播劉海若,也正是在安牛的幫助下擺脫了死神。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