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先進典型、引領文明風尚,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好人推選活動的吸引力、傳播力、影響力,發揮好先進典型的示範和引領作用,講述梅州好故事、傳播梅州好聲音、樹立梅州好形象、傳遞梅州正能量。為梅州打造「三宜」城市範例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氣,弘揚共築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展示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市文明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第三季度「梅州好人」推薦評選工作。
在各地各部門廣泛推薦、審核把關的基礎上,經市文明辦覆審、網絡公示和集中評審,評選出盧潔貞、古杜鋒、朱文鋒、李淦基、王標能、劉思飛、範文婷、林桂泉、鍾進英、張願嬌等10位同志為2020年第三季度「梅州好人」。
2020年第三季度「梅州好人」名單
一、助人為樂好人
盧潔貞 蕉嶺縣心連心義工協會副秘書長
二、見義勇為好人
古杜鋒 五華縣水政監察大隊幹部
朱文鋒 豐順縣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綜合股長
三、誠實守信好人
李淦基 廣東裕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四、敬業奉獻好人
王標能 梅州市駿琿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思飛 梅州市學藝中學教師
範文婷 梅江區西郊街道黃泥墩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五、孝老愛親好人
林桂泉 平遠縣東石鎮務工人員
鍾進英 興寧市大坪鎮坪光村村民
張願嬌 豐順縣大龍華鎮上溪村村民
一、助人為樂好人
盧潔貞
女,1977.02,原籍廣西崇左市人,2014年遷到蕉嶺縣,從事少兒繪畫培訓工作,蕉嶺縣心連心義工協會副秘書長。
2014-2018年連續4年被評為心連心義工協會優秀志願者;2017-2019年連續3年被梅州市關愛抗戰老兵志願志者協會評為積極分子和優秀志願者;2016年被評為「蕉嶺縣優秀志願者」;2018年被評為「蕉嶺縣最美志願者」、廣東省五星級志願者。
6年來,盧潔貞秉持善良與熱情,積極參與各項志願服務活動。截至2020年9月,志願服務總時長2900小時,她是新蕉嶺人,也是新時代蕉嶺人的典範。
她堅持每星期至少參與一次志願服務活動,她總是念茲在茲,掛念著每個她曾探望過的家庭的困苦,每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每個老人的健康和生活,並且定期開展回訪,及時了解每個幫扶對象的情況。
她主動承擔起協會農產品銷售微信公眾平臺推廣的編輯工作,為貧困家庭發布愛心助農信息,每年為30個以上家庭銷售農產品。還發揮自己的繪畫專長,每周末免費為貧困和殘疾兒童開展繪畫公益課。
盧潔貞作為一名新蕉嶺人,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好人風採,新時代學雷鋒精神。
二、見義勇為好人
古杜鋒
男,1982.12,五華縣水政監察大隊幹部。
2020年8月榮獲梅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表彰;2020年被評為第三季度「五華好人」。
古杜鋒初中畢業後應徵入伍,從2000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武警浙江省總隊麗水支隊服兵役,榮獲過「優秀士兵」「優秀班長」「優秀士官」等稱號,並在2004年度支隊組織的全隊防爆軍事比武中,榮獲「擒拿術第一名」,受到部隊的嘉獎,還參加過抗洪救災、救死扶傷、反恐演練等重要活動。經過部隊13個年頭的錘鍊,退伍後被組織安排在五華縣水務局水政監察大隊從事水行政執法工作。
2020年7月6日晚8時左右,在五華縣長樂公園內,一婦女帶著2個小孩玩耍,其中一名5歲男孩獨自慢慢靠近了河邊,不慎掉進琴江河,正在公園鍛鍊的古杜鋒突然聽到有人喊救命,往河裡一看才發現有個孩子在水裡掙扎。他不顧個人安危飛身跳進河中,此時男孩頭頂已經被河水淹沒,他奮力迅速潛入水中去撈,將男孩救起,在等待男孩母親到來後,未留下姓名便默默離開。
朱文鋒
男,1982.07,豐順縣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綜合股長。
自2019年5月擔任駐村黨建指導員以來,積極協助駐村工作隊隊長開展各項扶貧工作。
2019年7月3日,受颱風「木恩」影響,豐順縣湯西鎮普降大雨,河水暴漲。當天下午4時,駐村黨建指導員朱文鋒一行走訪完大羅村貧困戶後回到村委會,聽到村委前面的河堤上傳來陣陣急促的呼叫聲:「救命,救命啊……」危急時刻,他和來自廣州的扶貧工作隊同事一起跳入河中,在大家的幫助下,一起把因清淤垃圾不小心滑落河內,被湍急的水流衝到卷閘中卡住的村民黃某救上岸。
朱文鋒和同事回憶道:「當時的情況比較緊急,換了其他人也會第一時間進行施救,能把人救起來自己心裡就感到很欣慰。」大羅眾村民都對朱文鋒及其同事的行為紛紛點讚,稱讚這種行為及精神值得全社會學習。
三、誠實守信好人
李淦基
男,1967.04,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幹光村洋坑,廣東裕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梅州市第四批「榮譽市民」、梅江區政協常委、梅州市梅江區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梅江區工商聯常委、香港梅州聯會名譽顧問、會董、香港中小企業經貿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會董;獲評第一屆「廣東農村青年生產經營標兵」第三屆「梅江區五四獎章」「梅江區道德模範」「第二屆客都好鄉賢」等榮譽稱號。
自投資創業以來,他一貫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誠信經營的策略,公司被評為「全國AAA企業誠信優秀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A級納稅人企業」「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司成功應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輻射帶動扶持近500戶農戶發展種養業,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公司解決周邊100多戶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
李淦基積極投入到家鄉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美化綠化了洋坑村道,新安裝了路燈,新添了健身運動器材,使得洋坑村村民的日常休閒娛樂活動有了新場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作為港澳政協委員模範帶頭作用,帶頭捐款和防疫急需物資並積極發動港澳委員捐資、捐物。
四、敬業奉獻好人
王標能
男,1962.10,梅州市駿琿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2019年度先進黨員、第二屆「客都好鄉賢」等榮譽稱號。
愛黨愛國愛鄉,成功不忘反哺。王標能同志心系桑梓,致富不忘回報家鄉,紮根農村基層,幾十年如一日。近年來先後捐資合計120多萬元。資助松源鎮貧困大學生就學,結對幫扶貧困戶26戶,安排9戶貧困戶到茶葉種植基地就業,幫助他們實現穩定脫貧。
1993年王標能到廣州打拼。2008年他響應號召回梅發展。他按時高質量完成了鬆口、雁洋、白渡、石坑等地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大大改善了農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2015年他創辦了梅州駿琿實業有限公司,組織駿琿實業參加各類活動並積極拓展市場。他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揮梅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將優良的茶樹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加工技術帶進農村傳授農民,帶動梅南鎮1000戶農戶,種植面積優質茶葉3000畝,為農民戶均增收6000元,讓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劉思飛
男,1980.06,梅州市學藝中學教師。
2011年梅州市科教系統優秀共青團幹部、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優秀監考員;2013年梅州市科教系統優秀團幹部、梅州市第二屆校園文化節主題徵文比賽優秀指導獎;在2013年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組舉辦的中小學教師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2016年梅州市「福彩杯」中小學生手抄報大賽中學組優秀指導老師;2018年廣東省「書香校園」系列活動「校園閱讀推廣人」;2018-2019學年度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2018-2019學年度、2019—2020學年度被評為學校優秀德育工作者。
劉思飛對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2019年4月,正當他按學校安排,擔任自學考試監考員時,痛風恰好發作。為不影響監考工作,他堅持拖著疼痛的右腳,一瘸一拐地準時出現在考場中,認真地做好監考工作,直到完成監考工作後才安心回家休息,沒有因為自己的病情影響工作。
劉思飛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小組交流討論等各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時,緊跟中考改革,對作業的內容、形式進行了精心設計,做到題型新穎、題量合理,效果明顯。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學生在2019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葉煦婷同學取得全市第18名的優異成績。
範文婷
女,1973.08,梅江區西郊街道黃泥墩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2010至2019年連續十年被評為西郊街道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表彰對象。
作為社區書記,範文婷盡職盡責。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她一天要走200多戶,每日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這種高壓工作狀態一直持續了40多天。疫情防控期間,經過細緻摸排,黃泥墩社區內共有6名湖北返鄉人員、3名疑似病例。楊先生一家在春節期間從湖北黃石回梅探親,在其彷徨無助、不知所措的時候,正因為有了範文婷等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讓其家人更加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為此,他們還專門寫感謝信至政府感恩工作人員的付出。
2019年12月底,同是社區工作者的範文婷丈夫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今年2月份,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的時候,她的丈夫肝癌病情加重,疼痛難忍。她頂住雙重壓力,一邊尋求治療辦法,一邊調整情緒投入到防疫工作中。2月下旬,疫情防控態勢向好,而其丈夫卻因病情惡化再次入院。後來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範文婷也始終沒有放下手頭的防疫工作,堅守崗位。
五、孝老愛親好人
林桂泉
男,1965.01,平遠縣東石鎮務工人員。
林桂泉,二十八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妻子,從青春年華到鬢髮已斑白,歲月的艱辛雖然壓倒了他的身體,但從未摧毀他對妻子的愛,他一直默默堅持,不離不棄,背負著精神負擔,卻樂觀的微笑地說著照顧妻子的點點感人事情,他毫無怨言地承受著外人難以想像的壓力和艱辛。
1992年底,當時只有23歲的妻子劉環英遭遇了一場可怕的車禍後,導致肢體殘疾高位癱瘓。突遭的變故,加上家裡還有一雙兒女需要照顧,這讓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當時還只是二十九歲的林桂泉身上。當所有人覺得這個家庭即將破碎的時候,堅強又負責的林桂泉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靠一己之力撐起這個家。他陪伴著癱瘓在床的妻子劉環英,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段有情有義,伉儷情深的佳話。
鍾進英
女,1961.11,興寧市大坪鎮坪光村村民。
1989年,離異並帶著6歲女兒的鐘進英與同樣帶著兩個年幼子女的楊獻中相識並結婚。婚後,因孩子們都到了上學的年紀,鍾進英先回到大坪鎮,一邊照顧年老的公公和孩子,一邊每天步行一個多小時往返大東村去照顧丈夫前妻年老的母親和弟弟陳先華。2016年,82歲的老人去世。彌留之際,早已把鍾進英當做女兒的老人握著她的手說:「女兒呀,我要是走了,兒子就無依無靠了。」鍾進英流著眼淚說:「您老放心,我們會把先華接到家中照顧!」。陳先華患有智力肢體二級殘障,四肢無力,雙手不停地抖完全使不上勁,雙腳不能長時間用力,經常站起來一會兒就會摔倒在地,生活一直無法自理。2013年,楊獻中患上腦血栓和高血壓。2019年肺氣腫大,呼吸困難。平時,鍾進英同時細心照顧兩人。
30年來,為了照顧家人,鍾進英像陀螺一樣每天轉不停,任勞任怨、無私付出、事無巨細,把陳先華當做親弟弟一樣照顧,譜寫了一曲跨越血緣的「親情」之歌!
張願嬌
女,1964.12,豐順縣大龍華鎮上溪村村民。
張願嬌十幾年如一日敬奉公婆。在娌妯眼中,她是一位勤勞能幹和藹可親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位通情達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在鄰居眼中,她是一位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心人和好母親。
百善孝為先。1964年出生的張願嬌,1983年嫁到上溪村,生育兩個兒女。上有老,下有小的十幾口之家,丈夫在鎮上工作,張願嬌在家中任勞任怨,堅守清貧,日子過的舒心幸福。不幸的是,十年前,她婆婆因心梗和腦血栓住院,雖經救助撿回一條命,但仍需臥床且無法說話。此時,她展現了高尚的道德品質,日常對婆婆的照料無微不至,做到肩擔大梁行孝心。事事親力親為,讓老人在病痛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她盡心盡力地做好家中事務,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她的事跡常常都被左鄰右舍交口稱讚。
來源:南方+、梅州市文明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榜樣】身邊的榜樣!2020年第三季度「梅州好人」公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