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以上藍色小字,關注連載
位於康州的米德爾頓(Middletown )小鎮,距離紐約和波士頓都是兩個小時的車程。於1831年由米德爾頓的衛理公會派教徒所建立,其名稱是來自於衛理公會派的建立者。美國頂尖文理學院之一。作為「小常春藤」(Little Ivies)聯盟創始成員,與艾姆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及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合稱「小三傑」(Little Three)。它就是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其名字中文翻譯得五花八門,個人覺得「衛斯理安」 還是與英文發音更相近。
(開闊的校園中心區)
按照訪校確認函的地址,穿過安靜的米德爾頓小鎮,找到指定停車場,招生辦就在旁邊。校園很大,樹木蔥翠,各種風格的建築掩映其中。
9點鐘首先開始的是學生導遊帶領的校園遊,沿著大操場走了整整一大圈,參觀了圖書館、教學樓、餐廳、遊泳池、學生宿舍等等,參觀的學生和家長也踴躍提問,校園是否安全,功課是否難,教授是否厲害,課外活動是否豐富,周圍小鎮有沒商場等等等等。
10:30 年輕的招生官出現了,照例宣傳理念、回顧歷史、鼓動學生報考,特別提到了學校與Middletown小鎮的和諧關係。見面會後一個亞裔女生被面試官接進辦公室面試,每年6月到12月,如果在工作日訪校,順便安排面試是很好的安排。
基本情況
學生:2,800 名本科生(男女比例46:54),來自於美國49個州和55個國家和地區。32%的有色人種,7%非洲裔,8.4%亞裔,9%的國際生。研究生只有240人左右。
老師: 師生比例1:8,老師中有色人種佔20%,男女比例54:46。現任和前任教授團隊中不乏諾貝爾獎、普立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以及各學科領域知名學者。
(在這樣的教學樓裡上課,是不是感覺很棒)
課程及專業: 6個學院,5個中心,8個跨專業項目。1000餘門課,45 個主修專業,14個輔修專業,12個跨專業認證。多個學科專業享譽全美學術界:經濟、政治、心理、歷史、音樂、戲劇、生物化學、天文、東亞研究等。電影學院全美排名前十,戲劇系、音樂系盛產藝術家。
通識教育要求
通識教育被分為三個領域:人文和藝術、社會和行為科學、自然科學和數學。學生在前兩年必須完成每個領域中至少兩門課程。後兩年必須在各類別中選擇至少一門課程
研究機會
提倡跨學科,老師和學生合作,由於研究生非常少,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機會很多
海外交流
每年有300餘個學生參加海外學習項目, 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合作項目,或者選擇在非洲、美洲、大洋洲、中東或者多地的150個項目
圖書館:5個圖書館百萬級藏書。
(圖書館內景)
校園生活
俱樂部及組織
250多個學生運營的組織,藝術、生活方式、運動、戶外、政治、社會責任、廣播電臺、DJ、戲劇、有機水果及蔬菜合作社,很多很多
體育
29 支校隊。30餘個體育俱樂部或者體育愛好組織。無論學生處於什麼競技水平都可以參加體育活動。校園內有一個室內標準泳池和一個冰球場,健身房更是學生愛去的場所。安靜的小鎮,起伏的丘陵地貌,慢跑遠足都是不錯的選擇,離海邊和滑雪勝地也不遠
宿舍
9個宿舍區,標準間,公寓,別墅等等很多選擇,還有不同主題的宿舍樓,都是走路5-10分鐘就可以到達教學區,生活非常方便。每個宿舍樓都有學生擔任負責人。大一新生集中住宿,以便迅速適應新生活
餐廳
校園內有5個餐廳/咖啡廳,一個超市,還有3個非學校運營的餐廳
(天文館)
申請
申請系統:Common Application
截止期
ED1: 11月 15號
ED II: 1月1號
RD: 1月1號
標化考試
美國或者加拿大學校學生不需要提供標化考試成績,其他國際生:
1. 選擇1:提供A-level 或者IB成績。
2. 選擇2:SAT + 兩門SAT科目測試
3. 選擇3:ACT
4. 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提供 TOEFL
文書
Common application 文書 5選1
其他
成績單和學校的報告
推薦信:兩封
(現代風格的藝術中心,各個樓的地下相連,不懼冬天的寒冷。每周放映電影。左邊緊鄰一個劇院)
訪校規劃
1. 招生官見面會,在大多數的周一到周五舉辦,一天兩次(早10:30點 和下午2點 )
2. 在校生帶領的校園遊,一天三次(上午9點,中午12點,下午3點): 秋天周六上午10點
3. 課堂旁聽。但是只對學生開放,家長不能陪同,除了電影課以外不需要預約,在官網上查詢課表,提前10分鐘到達教室,跟教授報到,聽完一堂課,不要早退
4. 校園面試由招生主任和受訓過的大四學生主持,6月1號至12月初的工作日,和9月中至12月初的周六,面對12年級學生開放,需要預約
總結:加油! And Good Luck!!!
愛攝影愛旅遊愛讀書的母女倆,單車自駕數千公裡,探訪名校,記錄點滴體會,攻略傾心分享。
關注公眾號 「親歷美高(Highschool-in-US)」。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回看其他訪校紀實和美高學習生活體驗。原創。轉發請註明出自公眾號 「親歷美高(Highschool-in-US)」
微博 「親歷及鏡頭」 及時更新訪問美國大學記實,歡迎關注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