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僅有幾戶人家的河南小山村,如今竟成了全國著名的「畫家村」

2021-01-12 龍都視覺

這是一次期待了很久的旅行,因為受疫情的影響已經有將近大半年沒有來太行山了,雖然在趕路車程方面是累了點,但是進入了太行山後一切疲勞都已經拋擲腦後。太行山民風質樸、善良、好客、讓人印象深刻。大山裡山巒起伏雲水纏繞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華北風情畫,成為獨具特色而又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裡的萬物令作者靈堂滿目無法言表,身臨其境猶如身處自然藝術的殿堂,讓人不禁為之讚嘆。

作者行走的這片太行山位於河南省林洲市的太行山大峽谷有「百裡畫廊」之稱。大峽谷內群山環繞,奇峰突兀,臺壁交錯,鬱鬱蔥蔥,加上正值,景色更是震撼人心,進入群山的環報中,仿佛像是找尋到了當年的世外桃源,這裡完全與世不同。

在「百裡畫廊」中,有個叫高家臺的村子最為出名,這個村還有個別稱叫畫家村,因為地處山西和河南兩省交界處的密林山中,其背靠青山,面向蒼溪,恬談幽然的山村風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美術院校師生前來寫生。幾十年時間裡,許多多多的畫家、學生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墨跡真寶,而隨著時間推移,又一批批師生來此臨摩名人作品,依託山水繪畫寫生,留戀忘返、陶醉於此。

可以說高家臺這個畫家村景色是集雄、俊、奇、秀於一身。而這裡民風淳樸、民情親和更成了吸引外地人來這裡的關鍵。這裡的山村建築層次分明,曲徑通幽,至今還保留著十分完整的紅石牆、石板房、石磨與石碾等。作者一行人走在村子的水泥公路上,太陽已經升的很高了,雖然是夏天但太陽照在身上依舊很舒服。

如今,隨著附近旅遊業的發展,高家臺村下面的河流也被打造成了漂流場地,安靜的峽谷中每到周末或假期都能聽到人們在水中戲鬧聲,歡聲笑語帶給太行山不一樣的情調。

近年來,隨著遊客越來越多,當地對環境保護也越發重視,到了這個村子,您不止會覺得道路修的特別好,而且環境特別整潔、乾淨。在村口一處垃圾分類的設備極為顯眼,它的分類更加詳細,不止有塑料、紙張、金屬類,還有廚餘垃圾和玻璃的分類。

據了解,解放前高家臺屬山西平順縣管轄,1950年才劃歸到林縣(林州市),最起初該村僅有四五戶人家。建國後五十年代,為了便於行政管理,將高家臺定位行政村,轄三畝地、東堖坪、賢麻溝等自然村,之後又幾經規劃,目前,高家臺村所轄7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村,人口已經達到400餘口。

如今畫家村高家臺處處洋溢著藝術的氣息,隨處可見的書法、繪畫、雕刻、崖柏藝術等,仿佛告訴大家這裡曾經或者將要留下更多中外文人墨士的足跡。隨著高家臺的聲名遠播,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旅遊和投資。經過投資後的「懸崖酒店」一下就成了當地的網紅打卡地。

「懸崖酒店」有餐飲、住宿,當然這裡的消費也比平常的農家高了很多,一天的價格分幾百上千元不等,但據作者多次前往,這裡往往高價的房間都早早被定了出去。

各位網友,像這樣一個風景秀麗、民風質樸的太行小山村您是否喜歡呢?不放湊個假期,背上行囊來這裡看一看,相信來到這裡一定會給您一種震撼的感受,這裡不光風景美,空氣也極為清新,就算是到了炎炎夏日,這裡依然會非常涼爽,到了晚上甚至會有絲絲涼意。

相關焦點

  • 河南輝縣太行山懸崖上,有個猶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在河南輝縣南寨鎮太行山深處的懸崖上,有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叫「兵部站」,就是一處太行秘境、人跡罕至、風景怡人的原始村落。兵部站,還是在戶外、攝影圈知道這個藏匿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在看了那些驢友們的遊記後,有了一定去看看的心願,但卻因緣分未到、未能成行。今天,一次偶然機會,踏上了探尋的路途。
  • 吉林省敦化市雁鳴湖鎮小山村:生態立村 產業興村 旅遊富村
    「湖光山色絕佳處,雁鳴湖畔小山村」。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鳴湖鎮有一個小山村,這裡青山環抱,綠水相依,因著名作家張笑天筆下的《雁鳴湖畔》而被國人所熟悉。
  • 山坳裡住著幾戶人家,村莊名很有意思,在這養老挺合適
    黃岡還沒有在農村禁止放鞭炮,被扔掉的紅色爆竹的包裝被扔在了山的路邊,長時間曬太陽的風在吹,沿著山路走了半個小時,終於看到了幾個民房,從遠處看,山道的盡頭是山,但心裡卻很快樂,心情像是一種孤獨的行走方式。
  • 河南「造假第一村」:老人帶全村800戶造假致富,產品遠銷海內外
    河南一老人便抓住了仿製品市場的發展機遇,帶領全村人公開造假,800戶村民由此脫貧,他們生產的仿製品更是遠銷海外。守著青銅器的貧困村河南省伊川縣有一座著名的小村莊,名叫「煙雲澗」,它地處伊水東岸,整個村莊依山傍水,是個宜居的好地方。早在夏商周時期,朝廷就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具備天然優勢的小村莊,君王帶領著大批官員到這裡拜祖祭祀,祈求天佑華夏。
  • 駱駝灣:旅遊扶貧讓小山村成網紅打卡地
    駱駝灣:旅遊扶貧讓小山村成網紅打卡地 2020-11-23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海江南大峽谷源頭有個無蚊村 記者探尋無蚊之謎
    浙江在線07月28日訊日前,記者在臨海尤溪鎮下漲村採訪時,一位村民偶然間提起,在離此處不遠,有個叫灰坑的自然村,眼下盛夏時節,村中卻沒有蚊子騷擾。他說:「奇怪啊,出了村子,蚊子就嗡嗡叫。」  網上搜索發現,我國僅有河南、江西等地有「無蚊村」,都已經開發成旅遊勝地。昨天,帶著濃厚的興趣,記者進村探尋「無蚊」之謎。
  • 河南「分田到戶第一村」今昔
    如今,外出務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個原本很普通的平原村莊,卻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河南「分田到戶第一村」    提起「分田到戶」,第一反應一定是安徽鳳陽的小崗村,而在相鄰的河南省,歐營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1978年,我們第六生產隊有339畝地、305口人,一個人一年只能吃到60斤麥,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
  • 一戶人家一個村,老宅、古槐、石頭寨罕見,通路後人們叫不出村名
    這個村位於太行深山溝裡,過去這裡是斷頭路,交通不便,村裡10幾戶人家都陸續搬出了大山,只剩下一戶人家守著這個小山村。這戶人家女戶主名叫楊秀敏,今年73歲,潑辣能幹,說話鋼刀利水,一看她就是這個家的當家人。男主人叫高起,今年75歲,老實巴交。他看見人多,一直抽著煙不敢多說話。這戶人家除老兩口外,還有一個啞巴弟弟,他今年也60多歲了,至今單身。
  • 浙江27戶人家的小山村,傳承600年古法養魚,將草魚養到100元一斤
    剛進村,眼前青山環抱,溪水潺潺,古樹蒼翠,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拍攝於浙江開化縣。)淇源頭村一共只有27戶人家,是典型的浙江小山村,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不過村子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家房前屋後、溪邊地頭、甚至房屋內都會有魚塘,而且所有的魚塘裡都養有魚,據說這樣的傳統在淇源頭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 1個村16人疑鼠藥中毒!25歲嫌疑人被抓,3戶中毒人家有個共同點
    近日,「一村多名村民疑鼠藥中毒」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記者了解到,近期,該村不少村民突然身體不適,年齡既有幾十歲的老人,也有幾歲的孩子,有的便血尿血,有的身體出現大面積出血點,有的流鼻血。有人就醫後診斷為「凝血功能障礙,可疑鼠藥中毒」。
  • 敦化市雁鳴湖鎮小山村、大山村入選吉林省首批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近日,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吉林省首批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全省共有76個村獲此殊榮,我市雁鳴湖鎮小山村、大山村成功入選。省文旅廳擬推薦我省27個重點村申報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小山村和大山村仍在其中。
  • 山鄉裡的小都市——棗莊市山亭區焦山頭村電氣化村建設巡禮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供電局  莊福禮 於紹迎 趙平貴  焦山頭,這個昔日窮得叮噹響的小山村,如今,不僅成了十裡八村的富裕村,而且還成了棗莊市的生態文明村和山亭區第一電氣化村。深秋時節,我們慕名來到這昔日窮得出了名的小山村。
  • 贛西小山村探尋小康路:「柴火」入盆變「黃金」
    江西宜豐縣同安鄉東槽村,黃雪梅正在通過直播售賣盤景。 李文志 攝中新網江西宜春12月18日電 題:贛西小山村探尋小康路 「柴火」入盆變「黃金」記者 王昊陽寒冬清晨,江西宜豐縣九嶺山下,薄霧籠罩下的小山村早已醒來。
  • 【決勝2020】駱駝灣:旅遊扶貧讓小山村成網紅打卡地
    今天,「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如今這裡已經成了有名的網紅打卡地。  「這幾年我們這裡興起了民宿旅遊,我和老伴在阜裕公司上班,他負責管護花草,我負責打掃衛生,每人每月工資都是2100元,公司還提供一日三餐,現在家裡都不用開火做飯。每天勞動勞動,現在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村民唐宗秀熱情地向記者說道。
  • 遵化這個村竟有「村歌」!快來聽聽
    遵化這個村竟有「村歌」!英模人物輩出君子口村規模並不大,現有170戶、720口人。新中國成立以前,村子更小,只有51戶、286口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山村,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居然出了10位八路軍、8位解放軍、1位抗日民兵英雄、1位全國勞動模範。
  • 13戶人家13個美術館 藝術怎樣改變了黃土高坡小村莊
    石節子是一個只有13戶人家的自然村,按照行政規劃,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葉堡鄉新聯村第九組,13戶人家依山而建,像梯田一樣,分散成五層,落差近百米,最低的一層在半山腰,下面就是數十米深的山谷,那是千萬年中洪水留下的痕跡。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洛陽三合村脫貧:一年幾萬人來旅遊寫生
    曾經的「瓶頸」變成「槓桿」,撬動了三合村的蓬勃發展。綠水青山中的三合村。10月23日,已是三合村黨支部副書記、洛陽市人大代表的馮亞珂告訴澎湃新聞,截至目前,今年有6萬人來旅遊和寫生。但受疫情影響,其中寫生學生只有1萬。好的趨勢是,最近,陸續有畫室、培訓班來村投資,這對提升此前只依靠村委會和農戶投資的寫生基地食宿配套規模、品質問題,是個利好。
  • 山中3戶人家農村,農民大姐養5隻小狗當保鏢,她要防什麼
    小山村隱藏在山坳裡,站在高處望了一眼便盡收眼底,3戶人家的院落出現在我們面前,忽然一陣狗狗的叫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一個沒有院牆的人家門帘半掛,幾隻小狗趴在院子裡朝我們吠叫,新房舊窯洞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出現在了畫面裡,這就是現在黃河岸邊的山裡人家?
  • 「豬司令」家出「牛娃」,新邵這個小山村讀書至上
    …… 8月27日,在新邵縣坪上鎮偏遠的小山村筱筀村,三位有名的「豬司令」顏小愛、顏付初、顏復鵬碰在一起,不提價格一路走高的生豬,而是興致勃勃地聊讀書,一個個為對方的子女點讚。 顏付初曾經辦過企業、種過藥材,雖說有一定的資金積累,但隨著四個讀書的女兒開銷日漸增大,也逐漸感到捉襟見肘。1998年,通過反覆權衡,顏付初開始發展養豬事業。
  • 曾出過禮部尚書安吉小山村 把保護環境寫進村規
    村子變身國家3A級景區,十年來集體收入翻了20多倍  曾經出過禮部尚書的安吉小山村  如今把「保護環境」寫進村規民約  □通訊員 鄧懿 周繼慧  安吉,是首個「國家生態縣」,昨天,記者來到那裡,走進一個被綠水青山環繞的美麗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