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西安城牆景區和大唐芙蓉園相繼發布消息,景區免費對外開放,遊客可以線上預約免費門票。
因為疫情悶在家百無聊賴的我聽了有些心動,雖說城牆、大唐芙蓉園已經去過多次,但每次都是買門票,如今可免費遊覽,瞬間有了一種「薅羊毛」的喜悅,心想無論如何要在免費期間去遊玩一次。
三月底,疫情緩解,春光大好,準備實施「薅羊毛」計劃,這時才發現沒那麼簡單。
由於我沒有特別關注預約方式,也沒有特意查看當時的新聞,「想當然」地在文旅局、西安市門戶網站等渠道查詢預約通道,結果一無所獲,幾番周折才搞清楚是要在各自景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分別進行預約……瞬間沒有了當初的激動,也不願花費過多的精力,索性放棄了這次「薅羊毛」的機會。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事兒多,都已經免費還嫌這嫌那,真是難伺候。知名景區免費開放當然是惠民好事,其實我想說的並不是「薅羊毛」這件事,而是想要以此為縮影來看西安的數位化、信息化建設。
從行業建設角度來講,城市的數位化、信息化建設大致可以分為「系統碎片化」、「城市一體化」、「服務雲端化」以及「區域一體化」四個階段。簡單解釋一下這幾個概念:
· · ·
「系統碎片化」:各部門、各單位根據自身業務需要建設不同的應用系統,僅用於開展自身業務,具有專業性的同時,也伴隨著局限性,容易造成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
「城市一體化」:隨著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通過建設城市級平臺打通數據壁壘,推動數據共享和融合,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服務雲端化」:隨著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進入萬物上雲的時代,由傳統建設方式升級為雲端化建設;
「區域一體化」: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後,公共數據、專業數據實現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連接和融通,與產業、物流、城市管理建立起更有效的良性互動,比如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區域產業、經濟以及信息化建設等一體化發展。
· · ·
西安的數位化、信息化建設當前處於哪個階段呢?簡單說就是「城市一體化在進行,系統碎片化沒有停」。
2019年初《西安市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數位化轉型行動方案》制定的目標為:2019年實現政務服務一張網的架構搭建以及500個以上高頻事件「一網通辦」,2020年形成統一入口的市民辦事移動終端,打造西安「移動辦事之城」。
「陝政通」
我專門登陸陝西政務服務網下載了「陝政通」、「i西安」APP進行使用體驗,從使用體驗來看政務服務信息化的整體架構已經搭建完成,而辦理業務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線辦理無法跳轉,或者顯示「系統維護」不讓你用,總之,移動辦公離真正落到實處還有很大距離。
當然,一體化服務平臺涉及的部門眾多、數據繁瑣,需要漫長過程才能完成梳理、設計、開發、運營,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說「城市一體化在進行」。
為什麼說「系統碎片化沒有停」呢?一般來講,開始搭建城市級平臺後,就會叫停各部門獨立系統的建設。其前提是城市級平臺能夠快速承擔起各個獨立系統的業務。
但是西安的實際情況是一些獨立系統的業務都沒有完善,更別提在城市級平臺進行打通辦理綜合業務了,而城市級平臺的建設成果,顯然還不足以替代獨立系統。
僅以景區為例,西安市文旅局作為景區主管部門,應該對所有景區的資訊、服務做到「一體化」統籌,但目前明顯做不到,而各個景區只在自己的小平臺(系統碎片化)上完成了一些「個性化建設」(各唱各的戲),只能滿足遊客查詢信息、預約、導覽等極其簡單的服務訴求。
綜合來講,西安市數位化、信息化建設不足有幾點原因:
1.基礎薄弱。「系統碎片化」雖然有很多問題,卻是「城市一體化」建設的基礎,好比建築的支柱和頂蓋,支柱建好了頂蓋蓋起來就簡單。西安「系統碎片化」階段基礎薄弱,多數政務服務還停留在信息發布階段,因此在快速推進「城市一體化」的階段就力不從心。
2.統籌困難。市政務中心作為西安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牽頭單位,是對外展示的窗口,但最終的業務辦理要落實到各委辦局,需要做大量協調工作,而市級部門之間溝通難、扯皮多,統籌工作難如人意。
3.配合不力。推進西安市政務服務的數位化、信息化建設,需要西安市級領導和各委辦局領導在思想和認知層面上理解和重視此事,重視配合與協作,打通信息孤島、數據交換共享等。但現在各方認知水平不一,自身建設基礎薄弱,技術能力不足,對數據安全理解各異,對西安市政務服務數位化、信息化建設的支持非常有限。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對於西安來說,怎樣加快「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步伐呢?有幾點建議:
1.把工作高度抬起來,將「智慧西安」建設提升為「一把手工程」。成立項目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市委網信辦統籌協調,各委辦局協助配合,各企業廠家提供技術支撐。在建設目標、建設進度以及關鍵節點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把關決策,將之作為西安對外提升城市競爭力,對內提升城市服務力的核心抓手。
2.多多走出去,借鑑已被驗證的成功經驗。國內很多省市信息化建設成果非常突出,例如浙江的「浙裡辦」、上海的「隨申辦」、成都的「天府市民雲」等等,這些城市已經將一網通辦落到實處,值得西安取經學習,可以少走彎路。
3.多多引進來,構建適合自己的新模式。全國各地的樣板項目已經驗證了很多的優秀方案,西安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模式引進,然後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量身優化。
信息化建設不是閉門造車,疫情按下數位化與新基建的「快車鍵」,西安當前面臨的已經不是補不補課、怎樣補課的問題,而是怎麼跑得更好的問題。疫情是危機,其中也有機遇,西安應當抓住當前機遇,用更短時間、更優效能、更高標準向智慧城市加速邁進。
期待下一次「薅羊毛」能有不一樣的體驗。
作者簡介
楊加暢
智慧城市資深解決方案工程師,城市信息化建設專家,深耕行業一線,跟進多地域智慧城市項目,長期關注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