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有一些孩子就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了,有的家長會選擇在春季送孩子去上幼兒園,萬物復甦的季節,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而有的家長則選擇秋季送孩子去幼兒園,這樣孩子大了一點,適應能力也強了一些。
那麼家長是否應該春季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呢?送孩子去幼兒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離開家去幼兒園,是生活的一次「大變動」!他們內心又期待又害怕,在弱小的他們面前,還是害怕會多一點。離開了父母,去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孩子們在心理上是牴觸的,自身的免疫力會有所下降,再加上春天傳染病高發,身體素質下降的寶寶很容易病倒。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孩子一上幼兒園,就開始生病(最常見的就是發燒和腹痛),回到家休養一段時間,立刻又活蹦亂跳的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種種不適應,一方面是心理作怪,另一方面是生活節奏的確難以調節。
心理作怪——「媽媽不要離開我!」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寶貝,從生下來開始就被父母、祖父母寵著、愛著、護著!穿衣、吃飯、遊戲樣樣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在潛意識裡面,他們會覺得家長是一直陪伴自己、照顧自己的。一旦進入幼兒園,她會發現最親近、最信任的人都不在身邊,內心無比的恐懼,不願意一個人呆在幼兒園裡。有的孩子甚至認為只要自己生病了,就能離開這樣的環境,所以他們會暗示自己生病。正是這種不安全感以及對父母的依賴感,讓他們不選擇融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
生活難題——「我真的不會自己做!」
許多孩子在家中就是小公主、小王子,日常生活中家長已經把所有的事情包辦。到了幼兒園之後,孩子發現——「沒有人為自己穿衣服了,沒有人帶自己去上衛生間了,沒有人給自己餵飯了,可是,我真的不會做這些事情!」獨立能力差,跟不上幼兒園的節奏,這是現在的小孩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有些孩子在家吃晚飯就睡覺,愛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這樣一來生活作息很不規律,在幼兒園裡,孩子們都是集體生活,生活相對來說比較規律,孩子很不適應。在這樣的集體生活中,孩子被動地要去交朋友,與別人一起玩,對於不怎麼和陌生人接觸的小朋友來說,實在太困難了。
只有幫孩子克服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儘快融入幼兒園的大環境。只有孩子在幼兒園裡,覺得開心、快樂了,才能真正去交朋友、學東西,身體素質自然也會加強,就算春天入園,也不會輕易生病。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幫助寶寶克服心理的恐懼
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家長應當先帶孩子去參觀一下幼兒園,讓孩子熟悉了解幼兒園的環境、設施、老師,孩子了解之後,心理上就不會感到莫名的害怕。許多孩子對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還是充滿好奇和期待的,我們可以增加他們的這種好奇感,多為孩子講一些去幼兒園的好處,比如:幼兒園裡有好多玩具,幼兒園的小朋友多麼的有趣,幼兒園的老師多麼的善良;去幼兒園之後,可以學習唱歌、跳舞、講故事。當然家長也不能太誇張了,這樣孩子萬一以後產生心理落差,更加不願意去上幼兒園了。
2.幫助寶寶克服生活的難題
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最好和幼兒園的作息一樣;其次,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自己學會照顧自己,比如:吃飯、穿衣、上廁所等等;還要培養孩子的交友能力,進入幼兒園,孩子面臨的是集體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需要與他人互動和交流,家長需要教導孩子主動地與別人去交朋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儘快融入幼兒園的生活;最後,家長還需要幫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遵守幼兒園的紀律。
在入園之前,家長如果能夠幫助孩子培養以上能力的話,那麼,對孩子來說,去幼兒園也不是什麼恐怖的事了。孩子會主動去融入新的環境,入園之後,愉快的心情和春天這個季節相映襯,春天入園的孩子也會更加的快樂和健康。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