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爺表面風光消遣,為什麼內心悲涼?這不是想要的生活

2020-12-22 騰訊網

萬事追其源,在人們印象中,王爺都是家財萬貫,整天閒散無事的形象,在了解清朝王爺如何消遣生活之前,先來了解清朝的宗室制度,即王爺是怎麼產生的。

清朝宗室制度

歷朝歷代的皇族都是子女眾多,自然而然就出現如何安置這些皇帝近親的問題,也就是宗室制度。明朝時期實行的是「一子承襲,餘子降等」的宗藩制度,並且有屬於自己的封地,明朝末年,數量龐大的宗室子弟成為國家財政的巨大負擔。

清朝吸取明朝教訓,將重新制定了新的宗室制度,被稱為「降襲制度」。

首先,清代宗室的爵位僅僅指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他的親兄弟的後代,被稱為「宗室」。努爾哈赤的叔伯兄弟以及其他近親的後代,則被稱為「覺羅」,他們屬於「類皇族」,只能使用異性功臣的職位,也就是常說的「公侯伯子男」,與宗室爵位有著本質差別。

其次,清代宗室爵位共分為12等級,最高等級的爵位是和碩親王,最低等級的是奉恩將軍。為了避免明代宗室爵位泛濫的現象,清代制定降襲制度,也就是說,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爵位,但在等級上要下降一級。

同時,清朝還為降襲設置了底限,比如親王爵位(一級)降到奉恩鎮國公(五級)後就不再降襲,郡王爵位(二級)降到奉恩輔國公(十二級)後就不再降襲。而最低級的奉恩將軍爵位在承襲三次之後就自動取消。

另外,清朝還設置有世襲罔替的王爺爵位,也就是民間說的「鐵帽子王」。清朝初期,封賞八名旗主王公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他們分別是: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

清朝歷史上還有四位被封世襲罔替的爵位,分別是: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前後加起來,就是人們常說的「十二位鐵帽子王」。

最後,清朝宗室制度最大的特點是「考封制度」。清朝王爺不會只生一個兒子,不管是「世襲遞降」還是「世襲罔替」,只有一個兒子能夠得到宗主爵位,其餘的兄弟該怎麼辦呢?

清代專門為這些宗室子弟設置「考封制度」,也就說,可以通過考試來獲得封賞。這些參加考封的宗室子弟,一般考試三個項目,分別是翻譯、馬箭、步箭,如果三個項目全部獲得「優」等級,則會獲得一個基準值爵位,而這個基準值與考試者父親的爵位和母親的地位有關。

清朝王爺如何消遣時光

歷朝歷代都會建立特有的宗室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皇權同時還要減少財政壓力,出於這樣的目的,所以控制爵位人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控制宗室王爺手中的權力。

明朝時期,王爺必須呆在自己的專屬封地,但清朝統治者深知藩鎮割據的危害,因此規定清朝王爺必須定居京城,並且不能離開紫禁城超過四十裡。

清朝時期皇權高度集中,皇帝更傾向於將皇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比如康熙時期設立南書房、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都達到了控制皇權的目的。

清朝的王爺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尷尬位置,一般會選擇「消遣時光」來避免皇帝的猜忌。

在「避免皇帝猜忌」這個大綱前提下,不同王爺上演著不同的「瀟灑人生」。

消遣方式一:「遊戲人生」型

王爺是清朝名副其實的貴族,按照清朝的王爺待遇,親王年薪一萬兩白銀,一萬斛碌米,在加上王爺自己的莊地,每年從佃戶那裡收租也是數目不菲。

王爺的消遣方式當然要區別於市井小民,遛鳥、鬥蛐蛐這類的方式顯然不符合王爺身份。在清朝前中期,王爺們經常相約賽馬比箭。清朝是馬背上的民族,尤其是八旗子弟非常喜歡追隨先祖愛好,以騎馬射箭為樂。

還有王爺會選擇去戲園子聽戲,被精彩的戲曲文化所吸引,甚至皇宮之中也經常有戲曲表演,有些王爺還能夠自己唱上幾段,這也是強大漢民族開始融合清朝統治者的表現。

通過玩樂來消遣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和親王弘晝。弘晝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世人只知道康熙皇帝寵愛弘曆,很少人知道康熙皇帝對弘晝的寵愛遠超弘曆。

因此,弘曆登基成為皇帝後,弘晝一直表現出近乎瘋癲的狀態,主要目的是向乾隆皇帝表明忠心,對皇位沒有任何想法。弘晝的行為荒唐到什麼程度呢?

弘晝當著滿朝文武大臣毆打議政大臣,故意得罪朝臣孤立自己,這還遠遠不夠,弘晝最出名的荒唐行為是「活出喪」。弘晝隔三差五就要在府中為自己辦喪事,自己坐在中間指揮家僕操辦喪儀,親自看著家人為自己哭喪,辦理喪事的所有物品都要是真的,最後還會自己將貢品吃掉。

弘晝的瘋癲表現最後換來乾隆皇帝的善待,弘晝家族一直受到良好的待遇,生活優渥,弘晝的裝瘋賣傻沒有白費。

消遣方式二:「知識學問」型

清朝時期對於宗室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只要宗室子弟到了一定年齡,必須開始讀書接受教育,全年僅放假兩天,分別是過年和生日。

如果宗室子弟在上書房必須遵守老師的指示,如果違反規定,老師可以進行責罰。宗室子弟要學習漢族的「四書五經」,也要學習滿語和歷史,此外還有摔跤、騎馬、劍術等內容。

因此,清朝宗室子弟的學習能力還是極好的。

愛新覺羅昭槤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的禮親王,他生活在嘉靖年間,是清朝讀書學習的典範人物。昭槤也像大多王爺一樣,對朝政不管不聞,非常喜歡到茶樓去聽書,喜歡和民間百姓一起聊天,他會把每天聽到的新奇故事記載下來。

昭槤還喜歡結交文人,比如他與紀曉嵐的關係非常好,而紀曉嵐在年紀上大他四十歲,兩人經常探討文學作品。昭槤還與同時期的魏源、龔自珍等人非常熟識,私交甚厚。

昭槤選擇這樣的消遣方式,最終寫成《嘯亭雜錄》《嘯亭續錄》,這兩本書中記載了清朝道光初年的很多政治經濟文化、規章制度、百官軼事、社會風俗等,如果是昭槤道聽途說沒有求證的,他會在書中進行標註。

正是由於昭槤寫書的嚴謹性和內容豐富珍貴,後來在編纂《清史稿》時引用其中的內容非常多。

除了以上兩種消遣方式,當然也有王爺選擇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這裡不再贅述。

綜合前文所述,清朝王爺為了避免捲入皇權鬥爭,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消遣方式,這既是無奈自保的選擇,也是理想追求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
    與明朝用地方「卷養」宗室親王的方式不同,清朝規定王爺不得離京,所以,處在在皇帝眼皮底下的「看守」,皇帝對王爺並沒有那麼忌憚,回看整個清朝,你可以發現,清朝並沒有發生宗室對皇權產生威脅的亂象,這一點可能與康熙設南書房、雍正設軍機處,皇權高度集中有關。
  • 清代王爺,如何消遣時間?有錢人的快樂,還真是我們體會不到的
    清代王爺形象那麼,以鼎盛時期的乾隆朝為例,清朝的王爺們到底是如何消遣時間呢?清朝皇室宗親,禮親王代善六世孫,襲封禮親王——愛新覺羅·昭槤根據其所見所聞所成《嘯亭雜錄》,對於乾隆、嘉慶兩朝諸位王爺的生平、日常乃至隱秘生活有過較為真實和客觀的記載。從愛新覺羅·昭槤的筆下,我們基本可以對清朝王爺空閒時間,用以消遣的情況有所了解。
  • 清朝的王爺每天都是怎麼度過的?
    題主是不是認為清朝的王爺每天都是錦衣玉食,悠哉遊哉,唯一的樂趣就是消遣時間?其實清朝的王爺並不那麼自由,日子過得怎麼樣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心情。有的王爺得到皇帝賞識,隻手遮天,有的王爺遭到忌憚,噤若寒蟬,日子過得如履薄冰。當然,也有的日子過得很滋潤。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專家:再差也比老百姓強!
    那麼大清王朝的王爺,在閒暇的時刻中,喜歡做些什麼呢?追求權力是不可能的了,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了明朝,在裡面可謂是吸取了足夠的教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如果說他們沒有自由,這倒確實是真的,但是和那些窮苦的老百姓比起來還是舒服不少,畢竟老百姓忙著生計,肯定也沒有辦法到處走。生活上面富足,也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畢竟那個時候愛新覺羅的姓氏都沒有人敢說出口,真的是很會投胎了。
  • 清朝王爺生活無憂無慮,平時做些什麼來打發「無聊」的日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許多京劇大師,或是在京劇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都是清朝皇族後裔。如末代莊親王溥緒(後來改稱清逸居士),在曲藝方面造詣很深,創作過數十部京劇劇本,而演出對象多位諸如尚小雲、馬連良這樣的名伶。
  • 被「圈養」的清朝王爺們,一步步將「八旗子弟」一詞,變成貶義詞
    但是,清朝「圈養」王爺的做法,其實也並不穩妥。一大票的皇子龍孫們,全待在了北京城內,哪都去不了,你說他們能不去找點事幹麼?好啥好呢?爭奪皇位吧!於是乎,就有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明爭暗鬥的那叫一個精彩、熱鬧,這可比那些宮鬥劇有意思多了!
  • 清朝皇室的日常:老佛爺愛紅妝,王爺愛出國
    在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中,皇室是權利與威嚴的象徵,在封建制度統治下的清王朝,皇家的事情是不允許被外人所窺探的,如今我們借著這些皇家的老照片,來看看清朝皇室的日常。圖為清王朝最後的攝政王載灃,這是1901年,他出訪德國時的情景,同時,載灃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
  • 王爺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都要爭皇位呢?
    清朝的王爺就沒有是無憂無慮的,清朝的王爺在皇帝的眼裡什麼都不是,生活也是十分的苦,可能在明朝,那些王爺都可以無憂無慮過上自在的生活,而在清朝這顯然不可能,清朝的這些王爺每天都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明朝的王爺為什麼過的就很舒服呢?
  • 清朝時期大學士需要向王爺行禮嗎?他們的地位是如何變化的?
    清朝時期大學士要不要向王爺行行禮呢?針對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問題是清朝時期是王爺向大學士行禮,還是大學士香王爺行禮呢?大家肯定會覺得真問題好白目啊。這不是自古以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大臣們向皇親貴族行禮是在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還有什麼好詢問的呢?
  • 《超級王爺》預告片上線清朝王爺小寅追愛路上諸多坎坷
    資料圖《超級王爺》預告片上線。近日,由北京淘夢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名堂盛世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輝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淘夢獨家宣發的宮廷奇幻喜劇《超級王爺》將於4月2日上線。影片講述了清朝王爺小寅因厭倦宮廷式婚姻,一心尋找值得千年守護愛情的故事。
  • 清朝的王爺一年能有多少工資,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
    有的王爺是手握重權忠心耿耿輔佐皇帝,有的則是圖謀不軌意圖謀反。但不管哪種情形,很多人都很好奇清朝的這些親王、王爺的一年俸祿到底是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算一算清朝親王一年的俸祿到底是多少錢?從漢朝開始皇家就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時候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來就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當然文官也有受封郡王的。
  • 清朝王爺一年的工資居然這麼多,放到現在的話,你可能會有點驚訝
    清朝王爺一年的工資居然是這麼多,放到現在的話,你可能會有點驚訝。在我們看過的古裝劇當中,我相信大多數人對劇中王爺的印象都不是很好,他們大多只是一個會投胎的人,沒有什麼才能,性格偏執,肆意妄為。就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清王朝來說,大多數世襲的王爺並沒有什麼才能,而在清朝後期,硝煙四起,他們已經無法生活在皇室的庇佑之下了,只能去街上給別人啦黃包車謀生,這不禁讓人感嘆生命的無常。不過想到溥儀的悲慘一生,那也就能夠理解了,畢竟在國力衰落之下,即使連皇帝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了,又何況是這些王爺呢?畢竟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便是:傾巢之下豈有完卵。
  • 都看你表面風光,誰知你內心惆悵
    這恐怕是我聽到的對我最多的評價了。也可能是笑點低,也可能是沒心沒肺從不多想,所以快樂也就常在。其實,內心更明白的是,即使不開心,也不能在臉上體現出來,因為沒有人喜歡看你一臉難堪不情願的表情。但是你的笑容卻從不會偽裝,因為你發自內心的笑真的很美,而你的假笑看起來真的很彆扭。不知道是天性使然還是來自遺傳,確實比較喜歡笑,以至於鄰居見到都說,每次看到你都是一副喜恰恰的,我還是付之一笑。都說愛笑的女生運氣不會差,我也始終堅信這句話,雖然現在沒覺得自己好運,但也不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的發現自己的笑變的刻意了,雖然依然很喜歡笑,但是卻不是那種發自內心的了。因為越長大煩惱也越多吧。
  • 清朝時期王爺見了大學士,他們誰向誰行禮?
    在清朝時期,當王爺遇見大學士,他們誰向誰行禮? 答案似乎一目了然,王爺是皇族血脈,高人一等。大學士們雖然有宰相的名義,但仍然是皇族的高級「打工仔」。當「打工仔」遇見老闆,自然應該是「打工仔」向老闆磕頭請安。 然而,這是錯的。
  • 清朝王爺一年的收入是多少?能讓一品大官看了汗顏!
    在我們看到的清宮劇中,除了看到皇帝,那最多的就是當時的王爺們了。在電視裡面,他們一個個穿得光鮮亮麗,並且整日遊手好閒過得好不自在。其實,在清政府倒臺夠,那些王爺的生活過得長不怎麼樣,有的甚至區拉黃包車,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 明清對王爺的限制,清朝王爺不能出京城,明朝不能進,誰的手段高
    歷朝歷代對藩王的限制都是非常厲害的,封建帝王家族,為了子孫綿長,皇帝們會生很多孩子,這主要是保證後繼有人。然而,這樣也會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皇子們多了,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會比較麻煩,比如康熙皇帝時期,諸皇子之間骨肉相殘,成為歷史上爭奪皇權的經典案例。
  • 與清朝王爺們相比,那些蒙古王公,為何沒有實際權力?
    那麼,這些蒙古王爺有多少特權,與清朝親王的差距有多大?明朝建立之後,原先那些作威作福的蒙古貴族們敗退回北方草原。在此之後,蒙古各部不斷的分裂,再不斷出現新的部落。與此同時,與明朝軍隊反覆交戰,但已經無力撼動明朝的統治。到了明朝統治的後期,後金政權在東北地區崛起,但是面對龐大的明朝,後金的力量明顯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後金開始與蒙古各部聯合。
  • 清代王爺到底年俸多數?為一品大員的55倍,但比如今一職業差遠了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古代王爺的形象大多是電視劇裡面那種吃喝不愁,平時沒事兒溜溜鳥,看看戲,買買稀罕物件的形象。歷史上的王爺們真是如此嗎?今天咱們就以清朝為例,看看王公貴族們到底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慶親王奕劻舊照想當初清朝還存在的時候,這些王爺們的生活可謂很是風光,由著自己豪華的大王府,手下養著幾十甚至上百的丫鬟家丁,每天都是山珍海味變著花樣的吃,平時沒事兒就到處遊玩,除了皇上
  • 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他們與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個歷史小知識是關於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我們總在關於清王朝的電視劇上聽到有人一旦談起鐵帽子王就會肅然起敬,甚至連清朝一品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見了鐵帽子王都要禮讓三分,那麼鐵帽子王真的有有這麼牛嗎?
  • 清朝時期,王爺和大學士見面,應該如此行禮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鑑於前朝歷代「相權擴張、欺壓君上」的經驗教訓,並不設「宰相」一職。但實際上,清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等級——正一品的殿閣大學士,基本相當於「宰相」一職,下轄百官、上佐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