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天手工書 可立體展現莫高窟佛窟景象
[原標題:甘肅設計師制手工創意書立體展現莫高窟佛窟景象] 該書通過動態視覺體驗和立體畫面的展現帶領讀者「走進」莫高窟的佛陀世界(攝影:楊豔敏) 手工書《敦煌古韻》在蘭州受到關注,該書通過動態視覺體驗和立體畫面的展現,帶領讀者「走進」莫高窟的佛陀世界
-
甘肅設計師制手工創意書 立體展現莫高窟佛窟景象
甘肅設計師制手工創意書 立體展現莫高窟佛窟景象 2017-06-26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6月26日電 (記者 徐雪 魏建軍)手工書《敦煌古韻》在蘭州受到關注,該書通過動態視覺體驗和立體畫面的展現,帶領讀者「走進」莫高窟的佛陀世界,體會古人的藝術與智慧。
-
鶴壁這裡豐收的景象真美
鶴壁這裡豐收的景象真美 2020-05-3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東潭王村晚稻飄香,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辛勤耕作之後,農民會收穫秋的果實,喜獲大自然的饋贈,田間地頭的歡聲笑語,是這個季節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為反映農民們耕耘的辛苦和收穫的喜悅,倡導「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精神。先到揭東區水稻種植基地去感受晚稻豐收的喜悅。
-
圖說|芹菜上市 豐收景象惹人醉
10月17日,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蔡鄉新蔡村的菜農們正在收割、銷售芹菜,蔬菜大棚裡一片豐收景象。
-
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到處都是這樣一個景象
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到處都是這樣一個景象。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代表黨中央,向全中國的農民和三農扶持的朋友們以致以節日的祝賀,並且對做好三農工作,確保糧食的大豐收,讓鄉親們日子變得紅火也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
-
絲綢之路途中的明珠——莫高窟
隨著莫高窟藏經洞被盜,這片神秘的佛教洞窟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莫高窟以它的精美壁畫和佛教文化文明於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研究參觀。在從長安啟航,穿過中亞,到達歐洲的絲綢之路上,一個重鎮就是敦煌,而敦煌最令我期待的就是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樂僔和尚在遊歷的過程中,為敦煌的風光所震撼,由此拉開了在該地開窟建德的歷史。
-
描寫秋天田野的句子大全 放眼望去一派豐收景象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每當這個時節到來的時候,人們就會在田間地頭一起忙碌著,這種收穫的心情是無比的喜悅的,田野中的景色更是無比的美麗。 1、秋天的田野,一派豐收的景象,金燦燦的;秋天的田野,一幅壯麗的景色,紛呈多姿的;秋天的田野,種子已孕育成熟,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
敦煌莫高窟浴佛節:燒香禮佛 「鑽觀」祈福
直至午後,莫高窟九層樓前的禮佛者人潮湧動,更有唱大戲、扭秧歌等民間「自樂班」在窟前奏樂舞蹈,歡慶佛誕日。圖為2007年四月初八,在莫高窟聚會的人們。在九層樓前,民眾燒香禮佛,祈求幸福,直至中午,人群仍未散去。 敦煌研究院 供圖 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亦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每年「破例」允許遊人在景區護欄外圍燒香拜佛的唯一一天。
-
坐高鐵看中國|袁隆平:坐高鐵看見豐收的景象,我非常愉快
10月1日,國慶、中秋「超長黃金周」首日,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的「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談了自己的高鐵記憶。袁隆平回憶道,「我對鐵路有前緣,我父親就是鐵路上做事的。現在是高鐵,我第一次坐速度高的(列車)是在東京,叫新幹線,東京到大阪的時速是250公裡,覺得好快好快。」
-
黑龍江農墾,我的家鄉,一片片稻田泛著金色波浪,那是豐收的景象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來說,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豐收都是我們農墾子弟繞不過去的希冀,豐收的祝福語,意味著祝福農民有豐厚的收穫,這將會是包括我們黑土地農墾人在內的廣大農民聽到的最美話語。01 希望的田野上有句歌詞唱到「在希望的田野上,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每當聽到這裡,眼前就會浮現出我的家鄉,黑龍江農墾地區的沃野良田,過去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倉。那裡的春天,黑土地從凍融中被春風喚醒,黑土地伸著懶腰在大型農機具的犁墾下復甦,凝望耀陽!
-
揭陽惠來這個村的番石榴熟了,田間儘是豐收的景象
時下是番石榴的成熟季,在惠來縣葵潭鎮兵營村的番石榴果園裡,一個個番石榴都已壓彎枝頭,香氣四溢,田間儘是豐收的景象,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採摘和購買。
-
中日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
楊豔敏 攝中日年輕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中新網蘭州8月10日電 (閆姣 馮志軍 高瑩)8月初,在甘肅敦煌莫高窟一間堆砌著畫筆、顏料及壁畫臨摹品的畫室裡,36歲的竇偉和與他同齡的日本妻子饗場悅子互不幹擾,各自忙碌完善著自己的畫作,偶爾也就不同的繪畫技巧「切磋」一番。
-
12月甘肅旅遊推薦:豐收了·遊甘肅,豐收節十大路線不容錯過
11月20日,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旅遊產品暨優惠政策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召開。甘肅省文旅廳將持續開展「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旅遊惠民活動,傾情推出冬春季十大主題旅遊產品。下面我們來看看冬春季節甘肅旅遊都有哪些精彩!
-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久遠的歷史,個個洞窟的介紹
關於莫高窟的開建年代,在我國的史書中幾乎沒有什麼記載。只有到了唐代,才有一些關於莫高窟開建的資料,如巴黎圖書館藏敦煌文書殘文(P.2961)、莫高窟的碑文等。現在認定莫高窟在前秦建元二年(36年)由沙門樂樽開鑿第一窟,是依據武周聖曆元年(698年)立的「李君(克讓)莫高窟修佛龕碑」中文字記載而確定的。此碑簡稱「聖歷碑」、「李義碑」、「李克讓碑」。
-
莫高窟開窟第一人樂尊:沙子的反射光帶來靈感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雲遊到敦煌,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樂尊和尚心想:「這裡肯定是聖地!」於是,就請人在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心中有佛, 所見皆佛 。
-
敦煌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地卻有過一段令人痛心的歷史
關於這一點,錢穆先生在《東西文化之再探討》中寫道:「中國人虛心接受,抑且發揚光大,使流布中國之佛教哲理繼續精深化,而有青出於藍之譽,經歷600多年,到初唐盛時,印度佛教哲理完全中國化,消融和會與中國傳統文化之內,體現了中國人驚人的虛心了解與深細調和之偉大能力」。歷史證明,尊重文化,文化也會給予反饋。
-
敦煌莫高窟內隱藏了多大的秘密? 莫高窟的驚天秘密你真的知道嗎?
這是最早見的莫高窟之名,也是敦煌莫高窟的名字之來由。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從世俗的層面理解,莫高窟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比此水平更高的石窟了。 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也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
-
敦煌莫高窟景點簡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
-
在莫高窟雕刻時光的年輕人
後因「漠」與「莫」通用,故改稱為莫高窟。莫高窟,對遊客來說,是新鮮的奇觀;對堅守在這裡的文物保護利用群體而言,卻是真實的生活。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一批批年輕人來到莫高窟,被敦煌藝術所吸引,選擇紮根大漠。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莫高窟人將青春留在敦煌,讓風沙染白兩鬢,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