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670-760,終於明白為何三戰會這樣

2021-02-14 貓叔GMAT

畢業6年半後,擼主經歷了三戰,成績就像性感深V,終於和季麥特先森說了再見。寫這個心經是想分享自己對GMAT這個考試的理解的變化過程,因為最後發現,真的當你理解他的時候,你才可以發揮的好。

這篇心經主要分析我在二戰670和三戰760之間發生的變化。

【總結】:二戰後,拿著670的成績單,我納悶為什麼一個月的全職複習沒有效果,於是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做總結。總結的內容不是題目,也不是OG/PREP,而是拿出一套GWD, 對著41道題目一個一個地用中文寫「你覺得這個題考的是什麼?」 
然後SC的結論是: 每一道SC我只能寫出的無非是「哪裡應該parallel」,「哪裡idiom用錯」,「哪裡不agreement」, 然後對著這樣的SC考點總結,我發現自己對於SC的把握還是在hard rule的範疇,hard rule意味著less flexible, 是無法應對多變的語言的(而語言的多變幾乎是其交流本質決定的)。所以在考場上,很多道SC我都選得很忐忑,因為根本沒有遇到OG上哪些分析了好多遍的一看就能看出來的split。對,有些人或許會發現其實OG的解釋也是差不多這樣的,告訴我們哪裡awkward哪裡不agree,但是lz要說,OG雖然是最authentic的複習資料,但是OG最缺德的地方是「merely tell you how, but does not tell why」. 其中,最最最最不負責任的就是OG的選項解釋之前的那段話: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XXX is to place the two XXs in the parallel structure... lz想說,怎麼就the most effective了? 對,這個gap就是我三戰的複習重點(稍後SC part詳談)
CR的結論是:對CR題,我可以把二戰複習時理解的 Manhattan CR Guide 裡的題目理解和思路、解題過程都能寫出來,我平時模考也可以,但是我發現,自己考試的時候,卻很多時候很hash地在做CR,不是選項不看完就選,就是忘記重申結論和結論的範圍,而大家都知道這在CR中是很致命的。於是我三戰的複習重點就是努力保證無論什麼時候做CR,都要嚴格按照既定思路或者方法做題。(稍後詳談)
RC是我的傳統強項,所以基本上三戰前就是在強化對organization of passage的快速把握,就不談了。
最後我會談一下AWA,因為我前兩次都是6,三戰不出意外也差不多。
IR和Math大家應該都木有問題,尤其是狗狗的幫助下。

【SC】:上面談到,SC我主攻 why 的gap,因為這是non-native speaker最薄弱的。二戰之前我已經過完了4遍OG,但是還是沒有到Why的層面,雖然我也看了baby姐關於GMAT的妙論,也試圖理解她引出過的大神Ron的神句: SC到最後就是像樂隊指揮一樣,不用single by single地check,就能intuitively統領全樂隊並且聽出那個part演奏的有問題。但是,如果你不是native speaker,你是很難輕易地做一個by intuition的樂隊指揮。
所以,我選擇了1個資料:PREP07。(原因是OG在國外論壇不能討論,因為版權;而PREP 08因為看筆記和做題太熟悉了)所用的方法就是:一道一道題做,然後把所有用時超過1分30s的,和做錯的,都在beatthegmat.com / manhattangmat.com 上面把所有帖子看一遍,尤其不放過Ron的。這個過程被我用excel全部記錄下來了(事實上,插播一句,複習中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整一個excel,把你所有的總結都按照sheet放進去,包括複習計劃和進度,我自己的我最後會share出來)。然後你會發現,Sentence correction is not about sentence correction, it is far more than that! 舉幾個慄子:
1. 先來個形而上的:Ron每次在人們試圖問他,如果這個選項改成這樣,你覺得對不對 或者 我覺得正確選項有一個問題唉?他都會回答:
不要試圖修改任何answer choice, 你應該去理解為什麼official answer是這個;不要挑戰它為什麼不對,應該去learn 為什麼是對的?It's a small difference but a huge one.
對此,我的感受尤其深刻,其實就像對一個你不喜歡的人,當你越靜下來和TA相處,你才能發現why s/he behaves like that? 大家都有這個感覺吧,很多GMAT Official correct choice of SC is fairly ugly! 在這種時候,就更要這種去learn的心態;也正是這種心態,需要你去問why this is correct;
2. 關於我們都愛討論的獨立主格結構,800分大牛Ron在一個thread裡這樣說:The point is to recognize correct constructions, and to know what they look like and how they work.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 can label them with the right terminology. (I don't even know what "absolute phrase" means.)
So, if you see this ... Luisa came in from outside, her teeth chattering from the cold.... and you know that it's correct.
Ron 最喜歡舉例子(當然native speaker有這個先天優勢,要中國人也舉不出來),但這種不管語法術語而去專注於例子,恰恰說明了SC的本質 — 語言的有效運用。
3. 再給一個東西,看看為什麼OG不會告訴你什麼:
有個SC題目GWD11-14:
The single-family house constructed by the Yana, a Native American people who lived in what is now northern California, was conical in shape, its framework of poles overlaid with slabs of bark, either cedar or pine, and banked with dirt to a height of three to four feet.
A. banked with dirt to a height of 
B. banked with dirt as high as that of
C. banked them with dirt to a height of
D.was banked with dirt as high as 
E.was banked with dirt as high as that of
關於as high as的
Ron說了以下的話:
1)a final problem with choice d is that the phrase 'as high as' should be followed by one value, not a range.
some of our players weigh as much as 300-325 pounds --> bad phrasing
some of our players weigh as much as 325 pounds --> good phrasing                                                       
2)there's the "as high as" problem. you don't use a construction like that unless you're
(a) giving some sort of limitation on the height of something, and/or
(b) trying to emphasize the extreme height of something.
你覺得OG會告訴你麼?OG會說it is awkward, WTF! 但是當你用中文去理解的時候,就豁然開朗了,中國人也會說 「他好高啊,像山/竹竿/高樓一樣。」這不就是在emphasize the extreme height of something麼,這不就是Ron說的英語裡的as high as的用法麼。同樣,d選項錯誤說了 as high as three to four feet, 中國人也不會說「他好高啊,像3到4尺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it is awkward! 當你越來越多地這樣理解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SC真的在於how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written English.

就這樣,我的三戰SC在仔細按帖子刷了一遍PREP07,後來又刷了一遍OG(尤其專挑出現在過prep裡的,外國網站可以討論的)中,升華了。後來我也總結了一個「SC 終極大總結」,雖然裡面還是有一些hard rules,但是我都知道了why!於是結果就是:我做了大概10套GWD檢驗,SC只錯了2個。這次考試的時候我最有把握的也是SC,因為好幾個非常ugly的選項都被我選了,因為我確定其他的不僅ugly還incorrect或者misleading。SC最後要說的是:1)這個刷帖子的方法雖然耗時,經常6個小時只能看3個題,但是沒關係,GMAT從來就不是靠數量取勝的。你理解了一個why,比看100個how要重要的多。2) 在懂why之前,how是必須要先懂的,所以抱著OG刷個2-3遍肯定是要的,刷OG就請大家移步搜索BAT同學的神方法吧,我也是參考他的。P.S. how階段我認為OG 作用> PREP語法筆記; why階段 去看Ron的解說優於前兩個;

【CR】:前面說了,我自己CR最大的問題是知道一個類型的題目該怎麼思考但是考場上不能像本能一樣的發揮出來,比如assumption,知道判斷正確與否用negation method,判斷錯誤與否可以看是否must be true, 但是一到考試,我很容易慌亂,看到這個題已經花了1分20s只看到A選項,那我就會加快B C D E的節奏,一下就亂了,導致錯誤率飛漲。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總結是:花在deconstruct the argument上的時間太長,說明對於argument不夠熟練。
於是我試了一個方法,效果很顯著:
拿來狒狒邏輯電子版編輯成純argument collection,就是刪掉question stem和選項 → 用計時軟體計每道題的時(我就用推薦過的timechaser)→ 當然不是做題 → 是只讀題幹的argument部分,然後腦子裡邊讀邊 解構 ta  → 不推薦寫出來,因為考試沒時間讓你寫 → 解構的過程做幾件事:
1)迅速識別結論,如果沒有結論也要迅速知道沒有
2)找出結論的直接支持,和 相反premise(if 有)
3)預測是什麼題型(雖然同一個argument題型是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可能的,但這種預測會加強你的敏感,不對也沒關係,只是在讓你去感受「如果你是出題老頭,你會對這個argument做什麼」)
每道題這樣的解構限時45s,必須的,如果45s做不到,就停下來,反思自己剛才問題出在哪裡,然後用下一個argument重來。因為如果45s都不能有效deconstruct,那1分50s左右的CR是很緊張的,而時間緊張在考場上就會丟失平時積累的東西。

我的三戰CR複習就是從這個任務開始,後來是也做了PREP07和OG Verbal 2裡的CR,並且針對每一個超過2min的,和做錯的,都停下來分析和總結。
考前,我還總結了一個 assumption/support/weaken的常見思路,是統計了大概200多道題目總結的,也在我附件的excel裡面。這類常見思路總結我認為很必要,但要挑你覺得自己是弱項的來總結,如果你的弱項是Bold face或者evaluate,就總結他們。
關於CR最後想說,大家都在推薦Bible和Manhattan CR, 我二戰和三戰把兩本書都從前到後看完並做了筆記,感覺還是Manhattan的更適合,因為他的思路和推進結構更清晰,而Bible總是大段大段的話,而且很多話還重複炒冷飯。當然,核心思路兩本書都是不錯的,但是如果考友時間有限不想陷入參考書的閱讀理解中,還是看Manhattan吧。

【AWA】
首先我想糾正一個我認為不一定的標準:
1. 段落多
2. 字數多
這兩點對文章的得分是不是正向的,我認為是值得商榷的,因為OG的6分例文也只有三段,而且字數不多。而且評分人天天看first,second,就算你段落分得清晰,也都被評分人的「太多人都只注重形式的層次」 這樣的主觀印象削弱了。而評分人真正在乎的,是論證本身的邏輯層次,是能不能像辯論一樣把這個argument駁倒。試想你是天天看成百份作文的考官,你會怎麼看作文,難道看到 first, the argument is problematic because it ... 你不會覺得無聊麼,因為這樣的結構在用了7個單詞和1個標點之後,還是沒有和論證扯上關係。lz拿一個自己760這次遇到的作文題舉例吧,雖然成績還沒有出來,但是lz就是按照論證的層次和充分性來寫的,希望成績能和前兩次一樣。

題目:price of citrus fruits dramatically increase. And in the last eleven years, only one year was experiencing unfavorable weather. Evidently, it must be the citrus growers who make the price high. 

我的思路
第一段:用了3個by doing的並列,闡述作者自己的邏輯鏈。並指出了漏洞的存在但沒有具體說。

第二段:作者似乎認為除了weather就是人為,沒有別的因素可以影響價格變高 → 顯然有 → 分了3種 1)demand (裡面用了一個hypothetical subjuctive表示 如果有一個report顯示了citrus有某種健康好處,且這個report被發表在了著名大眾雜誌上,於是很可能demand就提高了。這個例子完全是一個CR strengthen的趕腳,我相信評分人會很習慣)2)good marketing practice 我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褚時健的褚橙,多好的event marketing導致價格很高的例子 3)說有可能零售業發達了,比如中國近幾年就有很多水果單體賣場,由於零售業態的自然變化,導致了價格策略的變化;於是如果作者不排除這些,不能二元的說除了天氣就是人為。

第三段:我說考慮問題應該在更大的層面,要有對照,比如要考慮全社會是不是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期,是不是其他所有水果都比citrus漲得更多,如果是的話,那考慮citrus的漲價要在更大的context下面思考。我舉得例子是說如果2008年的衰退不發生,很多國家都在那個時候經歷嚴重的通脹,如果那個時候某個水果漲價,你就應該去看看是不是系統性的樂觀市場態度導致了系統性的高物價,而不是去blame農民。

第四段:我直接諷刺了作者用了evidently但是沒有給任何evidence。然後給作者一個建議,如果能夠找出growers是否組成了一個monoply組織,或者達成過某種agreement,或者聯合起來故意減低產量捂盤惜售,那麼作者就可以給出solid evidence。

結尾:簡單總結

總之,AWA就一句話:寫實質性的論證內容。設想你在辯論就對了。

相關焦點

  • 【備考經驗】710-670-760,終於明白為何三戰會這樣
    畢業6年半後,擼主經歷了三戰,成績就像性感深V,終於和季麥特先森說了再見。
  • 710-670-760 三戰後終於理解了GMAT,分享備考經驗
    畢業6年半後,擼主經歷了三戰,成績就像性感深V,終於和季麥特先森說了再見。寫這個心經是想分享自己對GMAT這個考試的理解的變化過程,因為最後發現,真的當你理解他的時候,你才可以發揮的好。這篇心經主要分析我在二戰670和三戰760之間發生的變化。【總結】:二戰後,拿著670的成績單,我納悶為什麼一個月的全職複習沒有效果,於是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做總結。
  • 傳說中的GTX 760 Ti發布 OEM版太坑爹
    正當我們猜測NVIDIA的「超級秘密」究竟是什麼的時候,NVIDIA在其官網正式發布了GTX 760 Ti顯卡,和傳聞中有所不同的是它只是面向OEM領域的產品,是GTX 670徹頭徹尾的馬甲。規格上和GTX 670完全相同    從NVIDIA官網公布的信息來看,GTX 760 Ti OEM版依然採用了GK104核心,擁有1344個流處理器,默認頻率915MHz
  • 高通公布驍龍670 升級幅度小拖累中國手機品牌
    最近,高通公司宣布了驍龍670移動終端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出現多少有點尷尬,因為此前公布的驍龍710被廣泛認同為驍龍660處理器的後續產品,顯然從命名方式上看驍龍670更接近為驍龍660的升級版,而他們之間的定位也完全不同。
  • 710分 全班數她年齡小(圖)
    在老師同學看來,王璨獲得710分的成績並不讓人感到意外,高三每次大小考,王璨常獨佔鰲頭。  本報邵陽訊語文123分、數學145分、英語144分、綜合278分,卷面分690分,加上20分加分,懷化妹子王璨總分710分。在得知這一高考分數後,王璨隨著母親趕往長沙與母校湖南師大附中的老師們共同慶賀。
  • 英國高溫熱死760人:為何30℃死數百人
    The U.K. is enduring a serious heat wave that has resulted in an estimated 540 to 760 deaths over nine days.
  • 楊超越為何從不戴眼鏡?看到她戴眼鏡後,終於明白男生為何喜歡她
    楊超越為何從不戴眼鏡?看到她戴眼鏡後,終於明白男生為何喜歡她哈嘍,歡迎大家來觀看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有關楊超越的一些話題,說起楊超越,想必很多朋友們都是認識的,雖然說出道的時間不長,但是其人氣卻是超高,並且有很不錯的發展,這一段時間以來,她的各種行程,也是十分緊密的。
  • 這兩個娃娃都考了710.5分,臨汾最高分,厲害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臨汾老鄉俱樂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vivoZ3上手體驗:高屏佔比+高顏值,終於明白為啥火了!
    vivoZ3上手體驗:高屏佔比+高顏值,終於明白為啥火了!這款機型就是vivoz3,這款機型在上市的時候,也是引得了很多人的關注也是瞬間在市場上火熱,這款機型主打的市場就是千元機,vivoZ3上手體驗:高屏佔比+高顏值,終於明白為啥火了,所以說在各個方面做得也是非常的不錯,首先從正面來看,這款機型採用的是水滴兒屏的這一個設計,所以說,相信我們看煩了現在市場上的劉海兒屏的這一設計,在看這款機型的時候,感覺是非常的亮眼。
  • 見識韓國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終於明白,為何韓國「無胖子」
    韓國人的日常飲食確實大多以素菜為多,菜式和烹調手法也比較低脂少油,或許因為這樣,韓國料理也是被譽為最健康的」減肥料理「之一。據2018年的統計顯示,韓國人的肥胖率,在全球10大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中排名第三(第一是日本、第二是印度)。
  • vivo性價比最高的手機,驍龍710手機只要1000左右,小米危險了
    vivoZ3和兩款分別搭配了驍龍670AIE、驍龍710的手機,在最近的活動下,都降了100到600元不等,價格都差不多在一千多元左右。智能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地快,現在的手機市場的競爭很激烈,小米從只在網上賣手機轉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開始在全國各地開店,vivo作為線下發展的較好的手機品牌,也開始在網上售賣手機。
  • 三和大神抱怨宿舍條件差,半夜起來抓臭蟲,終於明白大神為何跑路
    三和大神抱怨宿舍條件差,半夜起來抓臭蟲,終於明白大神為何跑路深圳有三寶,蟑螂,臭蟲,黑廠,這是深圳三和的三和大神經常說的一句話,因為三和大神就長期與這三寶打交道,深圳三和的三和大神每天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們不屑於進工廠,認為那些工廠都是黑廠
  • 高考670分選華北電力大學,為何不報武漢大學?畢業就有鐵飯碗
    高考670分選華北電力大學,為何不報武漢大學?畢業就有鐵飯碗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全國各大高校也都相繼公布了各自的錄取情況。從公布的結果來看,鑑於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特殊性,今年考生志願填報更加務實。
  • 飛利浦760怎麼樣?價格多少?
    飛利浦正視了這些缺點,在最新推出的飛利浦760手機當中做出了很大的創新。這款飛利浦760極大規避了之前飛利浦手機存在的缺點,一經推出,競爭力十足。那麼這款手機到底如何呢?以下內容告訴你。 雖然760還能立足於競爭火爆的手機市場,但日子卻過得並不如意,從上市至今,上市已經一年多了,在這一年時間飛利浦760已經先後降價超過6次,而最近一次在去年年底降價後就一直保持了1699元的價格,近日商家又傳來消息,飛利浦 760終於再降200,目前最新的報價為1499元,已經是低端翻蓋機的價位了。  外形  飛利浦 760擁有神秘灰、變幻銀兩種色彩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