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雞湯」?

2020-08-28 二雄說

那麼,我們先看一篇標準「雞湯文」:

少年時代的他,因為有著獨特明亮的嗓門,被一家音樂學校的校長看中了。這是一家專門招收富家子弟的貴族學校,校長力排眾議,破格讓出身卑微的他在這裡學習,而且免除一切學雜費。作為回報,他每天最早到學校為同學們燒開水,下午打掃完全校的衛生才最後一個離開。

他在學校學習十分勤奮,因為,他知道自己出身在一個麵包匠的貧窮家庭,唯有奮鬥才能改變命運。

學年結束的時候,全班同學只有他一個人通過了校長嚴格的考試。校長對他大加讚譽,同時又批評那些出身在富豪顯貴家庭的學生,不知珍惜,不思進取,虛度光陰。這時,有的學生站起來提出異議:「校長,你怎麼把我們和他相提並論,他可是個窮光蛋的孩子!」教室裡學生們都哄堂大笑。在嘲笑聲中,他羞得滿臉通紅,低下頭一聲不吭。這時,校長制止了學生們的笑聲,走到他旁邊,鄭重地說:「孩子,出身卑微並不可怕,只要你的心靈不卑微,我相信你的將來一定充滿陽光!」他抬起頭,正視著校長滿是期待的眼神,緊緊地握住了自己的拳頭。

他沒有讓校長失望。經過不懈地努力,17歲那年,他就開始登臺演唱,不久還走進了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大都會歌劇院,成為了一名舉世矚目的歌唱家。他就是被譽為世界第一男高音的帕瓦羅蒂。 回憶起自己的奮鬥路程,帕瓦羅蒂動情地說,他永遠都不會忘記校長曾經對他說過的話,出身卑微不可怕,只要你的心靈不卑微。從此他知道了,在音樂世界裡,沒有高貴,也沒有卑微,只有激情與奮鬥!

只要心靈不卑微,那麼你的人生必能遠離一切卑微的現實,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

看起來有理有據,有真實人物有真實情節,但是這篇文章除了從道德理想上來寫以外,可惜這是假的。

帕瓦羅蒂的成長歸咎於他有一個遠見卓識並熱愛歌劇的父親悉心培養。

帕瓦羅蒂1935年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麵包師家庭。他的父親師一個歌劇愛好者,他經常把卡魯索、吉利、佩爾蒂萊的唱片帶回家來聽,耳濡目染,帕瓦羅蒂也喜歡上了唱歌,小時候的帕瓦羅蒂即顯示出了唱歌的天賦。

長大後的帕瓦羅蒂依然喜歡唱歌,但是他更喜歡孩子,並希望成為一名教師。於是,他考上了一所師範學校。在師範學習期間,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專業歌手收帕瓦羅蒂為學生。

臨近畢業的時候,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應該怎麼選擇?是當教師呢,還是成為一個歌唱家?」他的父親這樣回答:「盧西亞諾,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只會掉到兩個椅子之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

聽了父親的話,帕瓦羅蒂選擇了教師這把椅子。不幸的是,初執教鞭的帕瓦羅蒂因為缺乏經驗而沒有權威。學生們就利用這點搗亂,最終他只好離開了學校。於是,帕瓦羅蒂又選擇了另外一把椅子——唱歌。

十七歲時,帕瓦羅蒂的父親介紹他到「羅西尼」合唱團,他開始隨合唱團在各地舉行音樂會。

《心靈雞湯》作為一本書,在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經常會在書店的架子上看到,覺得這簡直就是和諧社會範本,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這個世界多美好。



但是,年紀越大,看到這些所謂的雞湯文,就不想再看,因為人生經歷告訴我們,這個社會並不是空想社會主義,沒有那麼多人真的懷有溫暖的人性。

對,就是人性。

前幾天在開會的時候,幾個人坐在一起做一個決策討論,大家好像都很堅定的相信一個決策方法,但是最後我就說,你們做這個決策時候,考慮人性了嗎?

《三字經》告訴我們,「性本善」,我小時候還信,現在根本不相信,就像我們在課堂討論的時候說,其實,人性並沒有善惡之分,善惡只是利己的方面是大是小罷了,人作為社會動物,有社會屬性,但是很重要的是,人本就是一個單獨個體,每個人都在為活下去堅持和不懈努力。

有些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或者家庭環境對一些物質看的比較淡,可能會追求精神層面,有些人從小就收到所謂「窮人思想」,對於物質看的很重,就像,嗯,中國九十年代,很多人會把公家的財產往家拿一樣,這種是做的就是偷竊,但是那個時代的人認為公有制就是大家的,我把公家東西拿回家為己用,也只是用罷了。

佛教為什麼會在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國,並且受到當時統治階級的推崇?我想大家學過歷史都知道,因為佛教的教義講究隱忍和輪迴,這樣的教義梳理以後,和社會普遍道德觀念結合,讓人從心底裡相信,我不能做違背統治階級的事情,否則我是要下地獄的。

看吧,最後這樣的宗教信仰還是落根與個人的得失。

心靈雞湯只是普世理論換了一種玩法,這樣的教化放在十年前可能還盛行,現在的90後年輕人逐漸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更辯證的方法看到問題。

比如這句話「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還有「我們每個人都應微笑面對人生,沒有了怨言,也就不會有哀愁。一個人有了希望,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靈看世界,總是以樂觀的精神面對人生。」

明顯的邏輯問題,真的猛士跟慘澹人生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在面對問題時勇於承擔,我稱之為「勇士」,而只能面對「慘澹的人生」這樣的人,我稱之為失敗者。

第二句,就更好笑了,人的七情六慾是寫在基因裡的,遇到悲傷的事難過,遇到開心的事歡笑,遇到挫折會煩躁,這都是人性,如果一味的用微笑面對人生,除了給自己催眠,嗯,我還真見過,那是高一那年下學,騎車經過一個車站,看到一個滿身汙跡邋遢的精神病患者笑嘻嘻的和我擦肩而過。

這樣的心靈雞湯,除了在生活越來越艱難的時候穩定民心,對於積極向上的人毫無益處,企業的HR特別喜歡這樣的東西,因為這是安穩軍心的一劑良藥,恨不得辦公室掛滿了這樣的標語。

如果你去找工作,看到辦公環境裡掛滿了勵志語言,這樣的團隊,還是算了。

真正的精神食糧,在當下,應該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如何預判問題的發生。就像我特別不喜歡中國的童話,為啥,因為童話裡給小孩子看的,都是這個世界如何美好,讓孩子長大以後對這個世界沒有清楚的認知,相較之下,我覺得《格林童話》的黑化版,可能對小孩子更有益處。

多看書,多思考,少喝雞湯。

Ps:某鄉雞今年雞湯節的廣告真是匪夷所思,因為找不到圖片,就不貼圖了,一群小雞正在將自己的同類做成雞湯送給人類食用,怕是老鄉雞的決策層腦子有坑。

說完,收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心靈雞湯」了?
    「雞湯」文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分為「心靈雞湯」和「毒雞湯」。「毒雞湯」不必解釋,就是那些歪曲道德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文章,被人們唾棄很正常。但是朋友們是否發現本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心靈雞湯」也在逐漸被我們所厭惡。其中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語言多愁善感,故意說的高深莫測,夾雜一些販賣焦慮的情況等。
  • 微信的「困惑」: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討厭」發朋友圈?
    微信的困惑來了,現在越來越多人不愛發朋友圈了。如今微信在使用廣泛度和人數上都已經超過了QQ,但是在很多功能上還有QQ的影子。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人代替QQ空間記錄生活的私人領域,相比QQ的空間功能,朋友圈只能好友之間留言評論,相比QQ空間多了隱私的保護。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中國移動?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有同感!
    大家好,我是天啟宇宏老王觀社會,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中國移動?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有同感!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三個手機運營商,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根本離不開這三家的,畢竟需要打電話或者上網,就必須要用到這幾個運營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過年?心理學家:原因大概有三點
    我時常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人長大了,心中的期盼沒有了;或是吃的東西多了,過不過年和平時沒什麼兩樣了;還是過年過得麻木了。但是為什麼每到過年人們歷經艱難還是要回家?對於當代的我們來說什麼是過年的意義?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過年?原因有3點,你有同感嗎?
    2018年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年關將至,許多人也是收拾一下回家過年,無論多遠,或許在我們中國人心裡只有家才是羈絆。月是故鄉明,只有回家才能趕到未見,但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卻討厭過年,難道過年真的不好嗎?以前年味那麼重,許多人都喜歡過年,只有過年才可以放鬆一下自己。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微信語音?真相很扎心!
    但是,不知你發現了沒有,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微信語音?尤其是在工作中,合作方合作方給你發連續60秒長的微信語音,真的能把人逼瘋!討厭微信語音的真相是什麼呢?因為打字是經過大腦篩選的優質詞語組成的,不會像語音那麼多口水話佔秒數,文字你不用每個字都讀也可以快速把握重要信息。60秒的語音你至少需要花費60秒才能在不中斷的情況下聽完。而60秒語音如果是文字內容,10秒就可以處理完畢。
  • 為什麼那麼多人討厭郎朗
    「討厭他每次都很做作。」「郎朗永遠成為不了大師。」放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不喜歡郎朗的聲音會更多。郎朗無論做什麼,都會被人討厭。不過,你是不是有很多年沒聽見不喜歡郎朗的聲音了?那些討厭郎朗的人,去哪了?因為很多人,都慢慢轉粉了。
  • 為什麼不能討厭丁真?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喜歡丁真?
    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連討厭一個人的自由都沒有,那是這個時代的悲哀。我喜歡帥哥,比如李易峰、劉德華、彭于晏;我也對帥哥無感,比如胡歌、丁真。我喜歡李易峰、劉德華、彭于晏,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值得我作為男性學習的東西,比如良好的德行、敬業的精神。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討厭英語學習呢?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討厭英語學習呢?現在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在學習生涯中獲得一定成績。因此,「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或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些想法和口號也被廣為流傳。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討厭英語學習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家們對移民美國的一組成年人和一組兒童進行長期跟蹤研究,試圖探索兒童與成年人關於學習英語的目標、方法、過程與結果情況。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討厭在大學當輔導員?211博士:錢少活多當保姆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很多的大學都招聘輔導員,有的甚至是常年招聘,按照規定,高校應該是以1:200的人數比例配備輔導員,但現在,很多的高校其實都達不到這個要求,輔導員的人數的缺口越來越大。按理來說,輔導員是留在校園裡面工作,這是一份又體面又穩定的工作。但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討厭當輔導員呢?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這樣尷尬的狂歡。等待我們的不再是輕鬆歡樂的節日氣氛,而是無止盡的瑣碎雜事和現實考驗。 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春節焦慮症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00+的人患一種名為過年症候群的病,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8-30歲之間。 而且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出現社交焦慮,因為實在不知如何與親戚朋友們找打話題,讓氣氛不冷場、彼此不尷尬。而所謂春節焦慮,來得快去得快,一到年底固定發作。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這樣尷尬的狂歡。等待我們的不再是輕鬆歡樂的節日氣氛,而是無止盡的瑣碎雜事和現實考驗。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春節焦慮症?春節臨近,在網上可以頻繁看到「春節焦慮」這幾個字。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開始恐懼春節,甚至有人稱此為「春節恐懼症」。
  • 為什麼王一博越來越令人「討厭」?
    王一博,是近兩年娛樂圈升起的當紅偶像明星,可以說是現在一線頂級流量的代表人物,然而,很多人提起王一博,第一反應是這個明星令人「討厭」!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王一博這麼令人討厭」呢?你一個僅僅22歲的人憑什麼這麼優秀?!給不給我們活路了?!條條大路通羅馬,條條你王一博都在就算了,你還條條都領先?!!因為他讓人嫉妒,嫉妒他還那麼年輕,他才22歲,正好是普通人大學生剛畢業走出社會的年紀。而在這個年齡,他已經超出了我們很多很多。
  • 春節就要到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走親戚?
    時光的腳步總是那麼快,馬上又該春節了,很多人開始返鄉過年,「走親戚」是大多數尤其是農村春節傳統的習俗。但最近這些年,似乎農村人走親戚的頻率在變低了,來往減少。但到底為什麼現在春節大家越來越覺的走親戚沒勁了或者有的乾脆不愛走親戚了呢?大抵總結是以下的原因:1、城鎮化迅速發展:外出務工(含商人、普通務工、公務員)的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忙。
  • 為什麼80,90後年輕人越來越討厭農村親戚,原因是這樣
    為什麼80、90後年輕人越來越討厭農村親戚,甚至看見裝作不認識,原因是這樣在過去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歡跟農村人接觸,就是因為農村人比較淳樸,而且喜歡去鄉下玩的原因,是因為鄉下空氣非常好,可以感受到農民那種特有的淳樸氣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女人討厭婆婆?幾乎都是這5個原因造成的
    婆媳關係看起來表面是媳婦和婆婆的關係,其實本質上還是男人的問題,但是大部分男人是,處理不好這個問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討厭婆婆。第一種是婚前就已經埋下對婆婆的防範。很多未婚的女人,會在沒結婚之前聽已婚的女人對她們說,以後結婚了千萬要小心婆婆,反正就是各種抱怨婆婆的話,所以讓她們一開始,就對婆婆有很強的防範心。
  •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難找工作?都是毒雞湯的鍋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參與到了工作當中,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之後並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反而開始抱怨工作很難找,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現在的工作是非常多的,但是為什麼大學生們覺得工作越來越難找了,其實是有以下這些原因的。一、畢業之前沒有做好職業規劃。在畢業前沒有做好一個職業的規劃決定自己畢業之後要去幹什麼,沒有一個好的方向。
  • 為什麼你會越來越討厭現在的自己
    學業、生活、事業、愛情以及生命中的種種逐步的壓到自己身上,讓原本還是自由的我們逐步的不堪重負,甚至最後,一切都變的那麼的討厭,包括自己。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討厭自己的呢?是因為愛人的一句抱怨,上司的一句責罵還是路上行人的一個不禮貌的回應,還是,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自己也越來越看不起這個越來越不堪重負的自己。
  • 為什麼那麼多人討厭許吉如
    對應於她的淘汰,一些人感到惋惜,但另一些人拍手稱好。被譽為《奇葩說》新晉神仙辯手的許吉如,因為這檔節目,被很多人認識,更被很多人非議。有人說:「許吉如辯論的時候滿臉勝負欲,功利性太強,真讓人喜歡不起來」。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對號入座?
    說到這不由的想多說一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對號入座?莫不是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對號入座映射出了人性醜陋的一面,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既然說的不是你,為何要對號入座?看下你的朋友圈,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沒有任何人會真心實意的發一些個人想法,甚至是對某件事的看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