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宮心計2》,被一句臺詞戳得死死。 第一集,宮女元玥回憶小時候與姐姐分別的場景。姐妹倆的母親,為了能活命,需要送一個女兒進宮。母親拿回來一個肉包子和一個素包子,誰吃肉包子誰進宮。 姐姐懂母親的心思,為了不讓妹妹進宮,搶先吃掉了肉包子。妹妹元玥不解,她望天哭訴,「原來好人在餓的時候會變成壞人!」
話裡的意思,貫穿了全劇。善與惡,沒有絕對的界線。善在貪念的夾裹下,走向了惡。惡,其實也有過善的時候。 這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原因。好人、壞人,不是徒有一張臉譜,他們有血有肉,有角色的層次,偶爾,也有靈魂的互換。非常帶感。
而且是,全劇女性角色之突出,光芒遠遠蓋過了一眾男性。 終於有了這麼一部劇,女主王蓁,不是一個被男主護在身後的傻白甜,女二太平公主,也不是只會嚼舌根扎紙人的低級反派。她們智商在線,戰鬥力爆表,一招一式,絕非蜻蜓點水,揮出去,拳拳擊中要害。 尤其難得,這種過招,可不是為爭寵男人。而是為活,為權,為欲,為自己——皇上、駙馬、武將甚至男主李隆基,都成了她們這場飢餓遊戲「背後的男人」。
感謝編劇,沒有因為王蓁的女主地位,就猛為她加光環開外掛。王蓁不是呼風喚雨的聖母。相反,她是個寶藏女孩。 大多時候,她大氣、端莊,有著母儀天下的風範。丈夫要做太子,她出謀劃策。出現得力幹將,她慧眼識珠。下屬辦事不力,她絕不姑息。這是她的善。
但她也有恨不得吞下一頭牛的「餓」。 太子人選,在宋王和平王(李隆基)之間搖擺。但宋王是嫡子,上位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宋王妃很是囂張,不僅使喚平王妃王蓁給她梳頭,還嘲諷他們夫妻倆曾經過得悽苦。 王蓁咽不下這口氣,在給宋王妃插髮簪的時候,假裝失手,刺痛她。
可見,絕不是個軟柿子。 就在太子之爭要出結果的時候,宋王妃被殺。李隆基查出兇手是太平的駙馬。太平以「保你做太子」為條件,誘惑李隆基掩埋真相。也很「餓」的李隆基同意了。 李隆基覺得愧對嫂嫂,王蓁鼓勵他,要往上爬,必然要「知所進退」。然後為丈夫展開了一番對「帝位」的設想,野心不小。
這樣的女人,情商絕非普通。 在還是平王妃的時候,她就相中了尚宮局的一把手章尚宮。章被誣陷是兇手的危難時刻,王蓁挺身而出,保住她。 尚宮局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它負責整個皇宮的後勤,對太子妃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大陣地。蠢人宋王妃,才會對章尚宮一個不順眼就打。 而聰明如王蓁,主動示好章尚宮,籠絡人心。
她也深諳「臥薪嘗膽」的道理。 做平王妃,為人收斂,就算想出氣,也只敢耍「失手」的小伎倆。即使太平讓她在宴會上擔當舞姬——堂堂王妃幹宮女的事非常羞辱人,她一併答應。跳舞時,太平對她使絆子,她也微笑hold住。 而一旦翻身做了太子妃,王蓁再不示弱。上位第一天,為了重修回心院的事情,與太平上演了首輪正面剛。 一個說,常年不打理回心院,宮中才會流傳關於回心院的鬼故事。
該這麼個理,但多想想,她得是個多麼懂「知所進退」的女人吶。 太平也是「知進退」的人。與王蓁的區別是,她更激進更極端更小人。為斬草除根,她不放過還未成年的少帝。為穩住李隆基不揭發駙馬,她當面說扶持他做太子,事後,過河拆橋。為絕後患,她殺掉案發時與駙馬一起的宮女。 前夫薛紹被判亂黨砍頭,她遷怒於一名提供證詞的宮女,常年虐待,非常殘忍。
但這些殘忍的背後,也掩藏著一份太平對薛紹的深情。 與王蓁互掐時眼神帶刀,回想起與薛紹的甜蜜過往時,卻溫柔得令人心疼。 薛紹的死,讓一個原本柔情似水的女人,為權殺紅了眼。太平有反社會人格,但她真的從此就成了殺人機器嗎? 薛紹死後,她被逼與駙馬成婚。駙馬對她有情,她始終對駙馬冷如冰山。但當駙馬為她頂鍋被處刑時,她不顧一切,想要救下駙馬。可還是遲了。 在大雨中悔恨痛哭的這一刻,太平沒有「餓」,只有善。
只是遺憾,她的善,總是轉瞬即逝。然後轉化成仇恨,變得更「餓」更「餓」。因為只有「餓」起來,她才能逼迫自己強大,一無所有的人生,才有一個所謂的方向。 劇中還有一大巨頭,尚宮局。這是個宮女眾多的地方。女人多,就容易出故事。有意思的故事總是發生在有意思的女人身上。
這皇宮,主子拿奴婢當狗打,稀鬆平常。但章尚宮反應劇烈,捂著半邊臉,眼裡閃紅光,「哼,太子妃?能做到再說吧!」 《宮心計2》裡,「餓」即「惡」。姚思源求情章尚宮網開一面時,章尚宮就說了,「昔日種惡因,今日招惡果。」 就如同元玥母親的那個肉包子,更香更飽肚子,但吃下去,餘生都要在皇宮深院裡度過。你吃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