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向學生講解毒品對人體的傷害
最近,深圳市溫馨社工服務中心常務副總幹事王璐收到的機構求職簡歷逐漸多了起來,質量也呈現上升狀態,一些求職者主動向她打聽起社工崗位的薪酬狀況、職業發展等,王璐說這種變化來的太快。
這種變化與一份文件的廣泛傳播有很大關係。日前,深圳市民政局印發《深圳市關於提升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社會組織開發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通過「誰使用、誰購買」的原則參與公共服務和基層社會治理。同時發布《深圳市社會工作類專業技術人員薪酬指導價位表》,薪酬指導價中位值最高可達18782元/月。
當下,「社會工作」逐漸融入社會治理,如何有效助推行業發展,各地正在精準施策。
王璐從事社工行業11年有餘,在她看來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並不容易,人才培養、供需平衡、薪酬待遇、社會認同均時常會遇到挑戰,《若干措施》的發布為深圳社工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近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轉型逐漸深入,民眾對精神提升和幸福生活的要求不斷發展,在政府公共服務不足的情況下,「社會工作」正在成為開展社會服務、推動社會治理的有益補充。但社工薪酬低、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的存在讓行業一直備受詬病。
《若干措施》提出,要建立完善與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相對應的從業社會工作者職級薪酬體系。剛剛發布的《深圳市社會工作類專業技術人員薪酬指導價位表》顯示,特殊領域高級社會工作師一級薪酬指導價中位值最高,為18782元/月;整體薪酬指導價平均值為一般領域8891元/月,特殊領域9255元/月。根據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社會工作從業人員薪酬指導價原則上每3年調整一次。
「政策發布後,社工招聘變得容易了很多,簡歷投遞也有所增多,一些求職者會主動詢問社工崗位薪酬待遇及職業發展。」王璐說,「薪酬的變化讓社工界看到自身發展前景,對於深圳這樣一個生活壓力較大的城市,薪酬調整讓社工有著體面的生活,不會大富大貴但也算小康,這讓社工從業更加穩定。」
社區社工向商鋪工作人員宣傳社工服務
《若干措施》將深圳社會工作細分為16個領域,提出穩步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衛生、殘障康復、教育輔導、就業援助、職工幫扶、犯罪預防、禁毒戒毒、矯治幫教、衛生健康、糾紛調解、應急處置等16個領域社會工作服務。
《若干措施》還制定了社會工作服務監管體系。按照「誰使用、誰購買」的原則,建立市、區黨政機關、群團組織、街道辦事處分層次分領域按需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供給機制。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採取項目購買方式,一般以3年為一個購買周期。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整體打包費標準不低於一般領域16.3萬元/年/人,特殊領域16.9萬元/年/人。
規定了社工購買方不再是民政系統一家,而需要遵循「誰使用、誰購買」的原則,這讓社工崗位的開發有了前置條件。
「多元化機構購買社工服務讓社工崗位開發更具針對性,也有了提升空間。同時,也對社工機構提出挑戰,社工機構不再僅僅接受民政系統一方評估,將會面對更多社會化的大眾評價,這無疑對社工機構自身能力建設提出要求。探明需求、尋找痛點、做出成效成為機構接下來發展的當務之急。」王璐表示。
王璐覺得,《若干措施》將深圳社工服務領域進行詳細劃分,發出了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信號。
「政策出臺是多方面的,這是一個推動社工發展的信號。深圳社工工作成果、抗疫表現、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均被政府和公眾看見,社會需求增加,關注民生建設,社工領域正在細分,走向更加專業。」王璐說。
王璐覺得,《若干措施》將會促進更多有助於深圳社工發展的政策出臺,成為「兩代表、一委員」的社工將越來越多,社工中的優秀人才將會被社會越來越尊重。
根據《若干措施》的規定,到2023年,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中的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將實現全員持證上崗。
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登記是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社會工作者職業地位、保障服務對象權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11月10日,深圳市民政局發布消息,已於日前開展2020年深圳市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登記工作。
首次登記範圍包括:具有深圳戶籍或在深圳有工作單位,並在2019年及以前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會工作者(包括2019年以前未登記過的)。再登記範圍包括:2017年及以前已在廣東省進行首次登記滿三年且未再登記的社會工作者。
在深圳市內聘有社會工作者的社會組織(含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可登錄系統填寫(或更新)本機構信息、審核本機構社會工作者的登記申請資料。
與此同時,《若干措施》還提出,健全退出機制。對嚴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要依法吊銷其登記證書。計劃用3—5年時間,淘汰一批內部治理混亂、服務質量水平低、長期不開展業務活動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培育一批運行規範、專業突出、高質量發展的品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人才結構需要優化,這讓專業服務有了更好的保障。社會工作發展的同時,用工機構的要求會逐步提升,社工如果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不適應行業發展必然會被淘汰。」王璐說,「近幾年間,深圳開始提出服務標準化戰略,成立社會工作標準化服務委員會,建立行業標準化服務內容,實施工作基準線等舉措都為深圳社工發展奠定了基礎。」
「適當引入淘汰機制,優化社工從業者,這是對對服務單位和服務對象的雙重負責。」王璐補充道。
深圳是全國較早開展社會工作探索和實踐的城市之一,2007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的意見》。
2007年深圳出臺了社會工作「1+7」文件(《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的意見》),拉開了深圳市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序幕。
當年,深圳開始社工本土化服務探索,首批社工只有96名。截至2019年11月,深圳社會工作持證人數已突破2萬人,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專業社工人數達16.21人,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深圳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社會工作發展的「前沿陣地」。
13年來,深圳社會工作政策體系基本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初具規模,社會工作服務實踐不斷拓展和加深。
十多年間,深圳的社工服務從民政、婦女兒童、禁毒、學校教育、司法、衛生等服務領域開始,已逐步拓展到殘障、企業(工會、勞務工)、青少年(團委)、人口計生、社區、信訪、綜治、其他(少數民族、軍隊)等14個服務領域,初步構建了具有深圳特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當前,中國社工行業整體上來說還是處於一個初期發展階段,整個職業化路徑還在探索,但各項政策的推動也讓社工在社會上找到了更多的存在感和價值感。這種好的互動關係,讓這個行業人才願意留在行業貢獻力量,更好的用專業參與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新氣象。
深圳努力為實現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和先行示範實踐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工作行業的肯定。
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民政部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制度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柏年認為,此次推出的《若干措施》圍繞提升服務質量、高質量發展、從業人員和服務機構的規範管理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破解發展瓶頸,將在全國起到標杆引領作用。如激勵措施非常到位,明確了社會工作的職責、標準,薪酬職級標準在全國最高,讓社工看到職業發展方向和上升空間。新政策也對從業人員的能力、服務質量、繼續教育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新政的實施,深圳社工行業將出現良性循環:服務質量提高,社會認知程度高,社工的不可替代性體現;相應地,社工的薪酬待遇、政治地位等提升,可以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同時提升現有人員能力。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務理事關冬生認為,社會工作寫入了黨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此時,深圳《若干措施》的推出,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制度化、規範化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推動社會工作者薪酬制度的科學性,發揮了穩定隊伍、吸納人才的「治標」目的,也將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定價原則和定價機制,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制度的規範化,為在社會治理社會化、專業化中真正發揮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的獨特作用發揮「治本」作用。
深圳市彩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張會營認為,《若干措施》對社工機構運作及監管提出了更加規範的要求,這將指引社工機構以更高效的管理能力,加快社會服務創新,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服務。
深圳市南風社會工作服務社總幹事何珊珊認為,《若干措施》的出臺振奮了行業精神,明確了社會工作的發展方向,特別是重點培育「運行規範、專業突出、高質量發展的品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將有助於深圳社工形成良好行業生態,以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把「深圳社工」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舉得更高。
- END -
作者/ 張明敏
責任編輯/ 王勇 排版/ 吳麗萍
公益時報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後臺回復「轉載」獲取版權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