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不玩了」,在遭到民進黨當局的持續打壓後,「淘寶臺灣」15日宣布年底前撤離臺灣。對此,阿里巴巴15日下午在回應《環球時報》詢問時表示:我們尊重克雷達投資有限公司的決定,沒有評論;阿里巴巴集團在臺灣市場的業務運營一切如常,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繼續通過手機淘寶服務臺灣市場的消費者,購買優質商品。
經營「淘寶臺灣」的克雷達公司15日發表聲明稱,考慮到市場諸多不確定因素,將在12月31日23時59分後停止在臺灣運營,並安排員工資遣、就職事宜。「淘寶臺灣」自15日上午11時起關閉平臺下單、賣家進駐和商品上架等功能,將協助賣家儘快出貨,完成訂單。臺「經濟部」稱,「淘寶臺灣」因違反相關規定被依法處理,「這是它必須執行的」。
「淘寶臺灣」去年10月才在臺灣開站,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去年「雙11」過後,其下載量突破200萬且穩定增長中,每月業績增長幅度在15%—20%之間。有臺媒稱,臺灣網購市場蓬勃發展,消費者愛上「淘寶臺灣」買東西,「淘寶臺灣」推出的「99超級翻倍日」,整體成交訂單總數比「6·18年中慶」再增加280%,可見「臺灣消費者用行動支持淘寶臺灣」。不過,當局為配合美國持續打壓陸企。今年8月24日,臺「經濟部投審會」認定阿里巴巴集團可操控英商克雷達的運營方針,具有控制能力,因此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罰款41萬元新臺幣,限期6個月內撤回投資或改正。工商時報網15日稱,「淘寶臺灣」撤臺後,預估影響數十萬商戶。聯合新聞網15日分析稱,如今「淘寶臺灣」以「考慮市場環境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為由決定終止運營,顯示公司這段時間與臺官方溝通的進展極其不順,與其6個月後被要求撤資,不如現在主動宣布撤出。
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接連對兩家陸資企業「下手」,一家是OTT平臺的愛奇藝,以禁止任何單位代理經銷的方式迫使它必須退出臺灣,把伺服器轉移至香港;另一家就是「淘寶臺灣」。島內輿論對此相當擔憂,《聯合報》分析稱,這些懲處其實都傷不到陸資企業,像愛奇藝自2016年來臺至今已累積200萬用戶,其臺灣代理商歐銻銻除購買臺灣影視作品外,也為臺灣影視產業注入資金活水,如今僅因當局隨著美國起舞,這些都將化為烏有。淘寶情況類似,「淘寶臺灣」撤資後,臺灣消費者依舊可以從大陸淘寶繼續購物,但臺灣商家將被迫下架,自創品牌成功的本土業者也將跟著遭殃。文章稱,川普對華為等陸企開刀,基本上著眼於與大陸的產業競爭,希望壓制對手優勢。但蔡英文當局對愛奇藝和「淘寶臺灣」下手,卻沒有任何扶植本土產業的用心,只是為了幫川普煽風點火湊個熱鬧。《中國時報》稱,民進黨當局的一連串動作,最大功能其實是在向美國表態,但不斷對大陸釋出負面信號,兩岸負面能量累積越多,未來臺灣要面對的風險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