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國家的象徵,每個國家的貨幣都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反映出這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基本上國際慣例是貨幣一面是代表這個國家的精神偶像,為這個國家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這個人是老百姓都認可的。另一面則畫上關於這個國家歷史文化有關的東西,比如我們國家貨幣上的美麗景色,供人欣賞。近代偽滿洲國是個尷尬的不倫不類的傀儡國家,這個國家的貨幣和這個國家一樣充滿了滑稽,從側面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無能和無奈。
我們先來看一看當時偽滿洲國貨幣上面刻畫的精神偶像都是誰,那些人都是孔子、孟子、和財神爺,另外還刻畫了偽偽滿洲國的國旗和皇宮等建築。可以說孔子孟子這些人放到任何一個受儒家文化感染的國家都可以當做是精神偶像,一點沒有突出偽滿洲國的特色,而且當時溥儀作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應當出現在貨幣上才是,而日本不僅不使用溥儀,還用一堆模稜兩可的人物來印在貨幣上。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些人物的選擇日本可謂煞費苦心,這些人物的應用是日本有意為之,因為這些人物可以很好地抹去日本的侵略性,但又沒有強調偽滿洲國的屬性,和對偽滿洲國的奴化教育相匹配,讓這些偽滿人一點一點的認為自己是日本人。而孔子孟子放在中國和日本都是很有歷史淵源和影響的。這足以看出日本將來想要徹底吞併東三省的野心。但是另一方面,這也足以看出日本的無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孔子孟子和財神爺雖然可以起到以上所描述的作用,但是這些人物真的是太虛無縹緲了,但是日本卻無能為力,硬著頭皮也要印上這些人,因為他們在偽滿洲國找不到一個足以撐起牌面的精神偶像把他放在貨幣上。也不能使用日本人或者是日本天皇放在貨幣上,因為這樣日本的侵略性就完全暴露出來了,畢竟當時日本對外宣稱的是偽滿洲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要不然也不用費勁請一個清代的退位皇帝來充個牌面。側面反映出日本實在沒有辦法平衡好奴化教育、去中國化和偽滿洲國和日本之間關係這些問題的平衡,所以就只能印上孔子孟子,甚至連財神爺都請上來了。
雖然日本絞盡腦汁在各個方面努力經營偽滿洲國這片土地,但是偽滿中國依舊沒有像日本想的那樣漸漸地被日本奴化吞併,和朝鮮一樣最後完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因為日本在偽滿看似咄咄逼人,實則並沒有那麼厲害。最後更是直接被蘇聯鋼鐵洪流碾壓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