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形成藝術科研教育創作發展格局

2020-12-25 中國政府網

    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藝術科研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藝術科研為中心,以人才隊伍建設為基礎,形成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努力把中國藝術研究院辦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藝術科研中心、藝術教育中心和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藝術科研職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人才隊伍結構也在這一進程中,實現了整體的提升。

    整合人才資源 開門辦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組建的中國戲曲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中國繪畫研究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建院56年來,匯集了一大批在各藝術學科領域卓有建樹的著名學者和藝術家,如梅蘭芳、程硯秋、張庚、郭漢城、黃賓虹、王朝聞、蔡若虹、朱丹、楊蔭瀏、繆天瑞、葛一虹、鄭雪來、李少白、吳曉邦、侯寶林、馮其庸、李希凡、周汝昌、陸梅林等,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

    目前,中國藝術研究院人才濟濟,有很多研究人才,也有很多創作人才,如從事繪畫、篆刻、書法、舞臺藝術創作等。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實現「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領導班子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慎重思考和論證,該院院長、黨委書記王文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三足鼎立」的發展思路,集中中國藝術研究院各方面的人才資源優勢,為各類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不僅要出科研成果、創作成果,而且要出人才成果。

    在這樣的目標下,他們一方面對現有人才資源進行整合,使本院優秀學者特別是中青年學者承擔重大科研課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在實踐中成熟、成長;對優秀藝術家,鼓勵他們多創作好的作品,給他們出書、出畫冊、辦展覽,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另一方面,通過開門辦院,吸納院外優秀人才,共同搭建一個廣闊的、開放的平臺,使包括戲曲、音樂、美術、影視、舞蹈等十幾個藝術專業的最優秀的學者和藝術家能在這個平臺上施展才華,通過他們的學術研究、創新性的學術交流,最優秀的創作、展示和研究生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共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和我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該院近年來從院外和社會上吸納了許多優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當代著名陶藝家朱樂耕、畫家楊飛雲以及趙建成等。

    中國藝術研究院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國家級、部級、院級重點科研項目近300項,在藝術科學研究領域的各個學科,都推出了具有重大學術影響和學術價值的成果,特別是在中國戲曲、美術、音樂、舞蹈、電影、藝術學等領域的史論研究方面,完成了一大批在中國藝術理論發展史上具有奠基性意義的重要著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典民族樂曲《二泉映月》等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由於該院專家的搶救,才得以流傳於世。近幾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受文化部委託,以評審申報「崑曲藝術」和「古琴藝術」「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為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而令人矚目,這些都得益於雄厚的人才隊伍做支撐。

    堅持四個尊重 正確評價人才

    如何發揮現有人才作用?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增強凝聚力?王文章的一席話,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正確評價人才和使用人才;用其所長,補其所短;發揮各種人才的作用,調動所有人員的積極性。他比喻道,一個單位發展得好,是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創新實力的總和,靠各種人才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才能體現出來。全院12個研究所,16個專業研究中心和創作機構,12個雜誌社和編輯部,以及研究生院、文化藝術出版社、圖書館,在職人員近700人,其中在職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各藝術門類專家學者200多人,離退休專家學者有300多人。如此複雜的機構,什麼樣的工作都有,就像是一個合唱團或交響樂隊,如果各個聲部都能充分施展才能,就能形成一個比較和諧的合唱或交響樂。

    院裡對老專家、離退休幹部非常尊重和關心,很多老同事退休多年,仍在發揮著作用,有的當導師帶研究生,有的參加課題研究,有的給學生講課,通過老一輩專家的學術精神傳承、專業知識的傳承,使良好的學術風氣和藝術品德得以傳播和發揚光大。

    中國藝術研究院擁有眾多的著名學者,形成老中青三代學者梯隊,如:馮其庸、李希凡、周汝昌、陸梅林、劉夢溪、資華筠、田青、張曉凌、賈磊磊、呂品田、朱樂耕、楊飛雲等,還輸出了很多人才,如龍瑞、馮雙白、姜昆等,該院很多博士生畢業後到其他大學裡擔當學科帶頭人。

    該院還非常關心年輕人才的培養,不斷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如,他們提出,書法院和美術創作院要關注三四十歲的藝術家,爭取5年到8年後培養出來中國新一代優秀的藝術家。為了加強中青年科研人才培養,每年他們除從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招收一些優秀學生外,自己的研究生院每年也精選優秀畢業生留下來,作為人才培養梯隊的新興力量,讓他們通過參與課題研究,田野調查,民間音樂收集、整理等工作,在實踐中成長。

    中國藝術研究院交叉學科特別多,人才伸展空間大。院裡積極鼓勵人才關注現實,對中國藝術發展現狀、藝術現象加以關注,同時推進政策對策研究、實用性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

    他們靠真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研究環境,特別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很高的學術平臺,很好的學術生態,以及能夠及時掌握國內外信息,交流處於前沿的學術觀點,開闊的視野,較高的待遇等優勢,讓這些人才得到好的學術環境和各種推介的機會,使其感到備受尊重,既廣納賢能,又留住了人才。

    王文章強調說,作為研究單位,既要有愛才之心,識才之智,又要有容才之量,用才之途。吸引來人才,還要會用才,不能囤才;要提高用才質量,還要善於推介人才。如,該院推薦音樂研究所所長張振濤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擔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評審委員會委員,這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名委員;推薦文化研究所梁治平到聯合國參加世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件的起草工作,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和肯定。再如,對於那些埋頭做學問的學者,他們也給予充分重視。如,推薦牛克誠參加中宣部「四個一批」優秀人才評選,獲得入選。只要有機會,他們都會傾力向社會推薦人才。

    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領導班子認為,學者成果越多,體現管理的有效性越強,他們的工作就是真正做好服務,當好後勤部長,幫助人才解決實際困難,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建立好的學術氛圍。院藝術論壇和各個所的藝術講座每個月都舉辦好幾次,全院一個月同時至少有10次以上高端學術講座或學術論壇;美術創作院一年舉辦十幾個美術展覽;篆刻藝術院與韓國、日本同行有很多交流;研究生院多次邀請外國專家前來講學;美術研究所舉辦的黃賓虹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展覽等都是很高層次的活動。

    中國藝術研究院強調人才選拔、培養與使用要出於公心,以人的勞動、工作態度、工作效率為評價依據,堅持「公道、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人才結構出現整體結構的升級,不僅僅在學術研究方面,在藝術創作、管理、科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了一個人才梯隊、人才結構的換代升級。針對目前人才需求現狀,學生畢業後除了要懂一般的藝術原理、歷史、理論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實際創作能力,該院研究生院的教學開始注重培養複合型人才,如,邀請院外知名導演、藝術家、史論家等來院講課,使整個人才結構趨於更加合理和高效,提升總體競爭實力。

    科學的總體發展戰略,廣闊的學術平臺使中國藝術研究院不斷發展,影響越來越大,凝聚力不斷加強,這也必然吸引更多人才匯聚,形成事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陸璐)

相關焦點

  • 高山景行 弦歌不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藝術教育成果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直屬文化和旅遊部,是我國唯一一所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藝術創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藝術智庫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依託「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中國藝術研究院現擁有15個科研和智庫機構、7個藝術創作機構、14個期刊出版機構,及研究生院、藝術與文獻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機構,承擔和完成的國家級、部級、院級重點科研項目近萬項。回望歷史,中國藝術研究院是在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繪畫研究所、民族音樂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
    對中國藝術研究院而言,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既是院十三五規劃的題中之義,更是學科發展積累的自然結果。作為新中國文學藝術學科體系的開創者和建設者,他們貢獻了一系列學科奠基成果,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科研、教學等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其後,呂啟祥、林冠夫、胡文彬、劉夢溪、張慶善等知名學者在中國語言文學各領域開展研究、教學和創作,成果豐碩,桃李滿園,在學界卓有影響。90年代以來,莫言、李心峰、摩羅、祝東力、陸明君、孫偉科等學者成為各自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也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教學的帶頭人。
  •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2020年創作研修班招生簡章
    >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集藝術科研、藝術創作、藝術教育、非遺保護、文化智庫和藝術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藝術學術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評審批准的中國第一個藝術學一級學科授予單位,也是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的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單位。
  • 衛德章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2020寫意山水畫主題創作研修班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2020年名家高研班和創作研修班招生簡章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集藝術科研、藝術創作、藝術教育、非遺保護、文化智庫和藝術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藝術學術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評審批准的中國第一個藝術學一級學科授予單位
  • 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莫言書院等七個工作室
    揭牌儀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呂品田主持。呂品田常務副院長首先介紹了七個工作室的定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藝術工作室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為傑出學者和藝術家搭建的高端學術和創作交流平臺。他表示,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的十幾年中,深深地感受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對人才和人才培養的重視。新成立的七個工作室,將激勵學者和藝術家們在新的平臺上為國家和人民努力創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發展和建設作出更多的成績。莫言表示,未來七個工作室的門應是相互連通對外敞開,任何一種藝術創作必須要向其他藝術門類學習,才能夠在本專業的創作中有所突破和創新。中國藝術研究院專業設置豐富,是從事藝術創作的寶地。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所藝術教育中心
    中管院的基本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瞄準前沿,銳意開拓,圍繞我國國情和世界發展趨勢,總結我國管理實踐經驗,吸收各國先進管理成果,推動中國管理科學與科學管理的創新和發展,為適應高新科技發展、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態勢,凝聚一批國內一流的專家學者,組成一支高智能的科研隊伍,形成一個高層次的智力集團
  •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理論專業介紹
    美術理論專業研究重鎮—中國藝術研究院介紹我們介紹院校時,經常把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給漏了,可能因為這是一個研究機構,沒有本科層次。所以,在介紹美術高考時,沒有關注到這個機構。但介紹美術理論時一定要介紹這個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
  • 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屆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儀式舉行
    王文章對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發展作了展望,他指出,作為我國文化藝術領域唯一一所國家級綜合性的學術、創作、教育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實用性研究還需要拿出更多的成果,對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還需做出更多的努力。
  • 四面山,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實踐基地!
    記者 鄭江黎 攝江津網11月5日訊(記者 鄭江黎)今日上午,萬千藝術家進四面山系列活動啟動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江津區四面山景區遊客中心影視廳舉行。共同啟動萬千藝術家進四面山系列活動。
  • 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揭牌落成
    5月14日下午,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揭牌暨第十屆文博會鳳凰古村落文化旅遊集聚區分會場開幕儀式隆重舉行。寶安區委書記魯毅致歡迎辭,深圳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王京生、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先後致辭。深圳市老領導厲有為以及王文章、王京生、魯毅共同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揭牌;王京生宣布第十屆文博會鳳凰古村落文化旅遊集聚區分會場開幕,啟動儀式由寶安區長王宏彬主持。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考研難度分析
    】專業介紹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科的一貫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為歷史、理論、批評三大學科體系的綜合構成和全面發展,以及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通過老、中、青學者在美術考古、田野考察、文獻分析、現狀研究基礎上,綜合展開的美術史(包括通史、斷代史、門類史和國別史研究)、美術理論(包括原理和技法研究)、美術批評(包括評論和品鑑研究),以及繪畫、雕塑、書法與篆刻、原始美術、宗教美術、民間美術、工藝美術、石窟和陵墓藝術、中外美術交流等專業方向的研究,我院美術學科形成了寬廣的研究格局、豐富的成果積累和深厚的學術傳統,建立了以《中國美術史》(12卷)、
  • 寫生記|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主題創作研修班走進濟南長清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畫家、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主題創作研修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藝術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為京東水墨山水畫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工作室助理導師;古風今雨畫會常務副會長;國家畫院程大利工作室畫家;寧夏書畫院特聘畫家。
  • 2021年中國藝術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培養鑑賞能力為主,創作能力為輔,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實踐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任務是培養審美觀念、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市場規模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人們對於藝術教育的意識也逐漸提升,需求不斷擴大。
  • 中國藝術研究院820電影藝術史論
    廣州研際教育小編建議大家在明年開學前的時間了解、搜集考研所需的資料。其中包括院校招生情況、考研真題、參考書等。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2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820電影藝術史論,一起看看吧。一、名詞解釋上鏡頭性 新德國電影 吳貽弓 健康現實主義電影 類型電影 電影聲音 院線制 文?
  • 「藝術中國」——魏達維的藝術世界
    WZ2(NO.5)90x70cm 綜合材料 2018中國當代藝術又有了更新的發展,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尋求當下表達時,優秀的藝術家們不僅十分注重向西方的藝術傳統學習,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點的當代藝術
  • 南開大學藝術與美學研究院揭牌 「山高海闊」尹滄海碩博研究生作品...
    據南開大學藝術與美學研究院主持工作副院長尹滄海介紹,正值南開大學百年華誕之際,南開大學面向未來,發力藝術學科建設,整合校內藝術與美學資源,組建實體研究機構藝術與美學研究院,著力研究藝術和美學學術前沿理論和方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特色發展,推動藝術和美學教育教學改革。
  • 2020•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評論周開幕!
    11月9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主辦的電影電視評論周正式開幕。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祝東力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韓子勇、中國電視家協會主席胡佔凡、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兼副主席張宏先後致辭。開幕式後,以「新時代中國影視學術發展與『三大體系』建設」為主題的開幕學術論壇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多功能廳舉行。
  • 聯盟| 藝術與商學研究院成立!藝商融合是大勢所趨
    數十位高等院校藝術類、商學類專業教授、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和文化藝術產業專業人士齊聚研討會,共同就「藝術與商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展開了研討。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白丁智庫創始人鄭德林發表開幕致辭。會上,由中國教育智庫網、清美藝商(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藝術與商學研究院正式成立。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考研舞蹈史論複習思路
    從簡單的模擬再現,到複雜的概括表現,是舞蹈藝術發展的必然進程。從群眾自娛性、社交性、禮儀性的抒發單一情緒的生活舞蹈,到表現繁複多樣的社會生活內容,形成多種舞蹈形式和體裁的藝術舞蹈,是舞蹈藝術從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在舞蹈藝術的歷史發展中,舞蹈家們為了擴大表現生活題材的範圍和豐富舞蹈藝術的表現能力,不斷從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中汲取滋養,逐步形成高度發展的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
  •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碩士研究生導師——人物篇
    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文聯「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文藝人才等榮譽。擅長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馬嵬》《秋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