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一些呼吸道傳染病也進入高發期。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近期我市各大醫院皮膚科就接診了一些水痘患兒。預防水痘市民應注意哪些事項?哪些人群是水痘易感人群?12月17日,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市疾控中心及船山區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
關於水痘,您了解多少?
據市疾控中心疾傳科科長楊繼紅介紹,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了水痘的人,通常會出現發燒症狀,身上也會出現發癢的紅疹。最初這些紅疹為扁平狀,其後形成突起的小水泡,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一般前胸、後背會先出,且分布較密集,然後向其他部位蔓延,嚴重時全身都會出現,持續3-4天後變幹、結痂,完全痊癒大約需要2至3周時間。
據悉,水痘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易造成暴發流行。「水痘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冬春季為高發期。該病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都會發病,因此幼兒園、小學等機構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據楊繼紅介紹,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病人上呼吸道和皰疹液中,水痘病人從發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亦可通過接觸被汙染的用具傳播。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任何年齡群都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發病較多,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得過一次水痘的人,具有較好的免疫性,一般不會再得,有持久的抵抗力。
關於水痘,有這些誤區——
據船山區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民對於水痘的認知有一些誤區,水痘不能用藥、水痘不用治療、成年人不會感染水痘等,這些觀點均是錯誤的。據該負責人介紹,兒童被感染後,約90%會發病,其餘呈隱性感染,病毒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的神經細胞內。如果不進行積極有效治療,單憑人體產生抗體是不能清除潛伏病毒的,多年以後當免疫功能降低時,潛伏病毒仍可再次激活,引發神經節炎症壞死及皮膚黏膜帶狀皰疹,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除皮膚黏膜發生水痘外,同時對食管、肺、心、肝、腎等內臟器官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如果患者有免疫基礎疾病(比如有營養不良、白血病、慢性疾病等),則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情較重者還可導致水痘肺炎、水痘腦炎、水痘肝炎、間質性心肌炎等,所以水痘患者應及早就醫用藥。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成年人患水痘較為少見,但成人水痘病情表現更為嚴重,皮疹多而密集,伴有高熱、瘙癢症狀,易出現大皰、血皰及繼發細菌感染。孕婦感染水痘還會引起胎兒畸形、死亡或新生兒水痘,病程長達數周。
預防水痘,接種疫苗是關鍵!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楊繼紅告訴記者,水痘疫苗屬於非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家長自願自費接種,市民可去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接種。
「針對學校,我們建議在幼兒園、小學等兒童集中的地方,要注意室內通風,定期消毒、加強防範;無併發症者可在家隔離,學生病癒且隔離期滿時,應到學校醫務室或衛生室查驗後方可進班複課,切不可帶病上課;校方對孩子用過的生活用品、玩具等要經常清洗消毒,衣服置陽光下晾曬;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對因病缺勤學生進行登記追蹤;水痘流行期間要暫停集會和集體文體活動。」楊繼紅說。
「為了做好水痘防控,我們建議家長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督促兒童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手部的清潔,養成不面對他人咳嗽、大聲說話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而降低免疫力。」楊繼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