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何多苓澳門個展:超越潮流的,是不息的詩意與春風

2020-12-11 澎湃新聞
零丁洋的海風一吹,吹進畫家何多苓的往事。765平方米的展廳,近百張畫,敘述了何多苓的繪畫生涯。

近日,何多苓藝術大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1975年至2019年的近50件/套素描及油畫作品在燈光下徐徐展開。畫家早年曾自剖:「本性使我對潮流和時尚有天生的免疫力,無視潮流也許是容易的,但超越它卻難。」開幕之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thepaper.cn)對話何多苓,談及其近四十年和2020年疫情下最新的創作體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開幕當天,川籍畫家何多苓外穿藏青色小格子修身呢料西服,內搭一件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同色系暗綠襯衫,黑色鉛筆褲貼住瘦長雙腿。背影望去,72歲的畫家,外形不輸任何「鮮肉」偶像。站在展廳裡,其挺拔姿勢,一如筆下的「俄羅斯森林」。這組畫完成於2014年俄羅斯之旅後,終於踏上精神故鄉的何多苓隨後密集創作出「俄羅斯森林」系列,包括託爾斯泰、普希金、詩人阿赫瑪託娃、音樂家蕭士塔高維奇等肖像風景畫。鍾愛浪漫派音樂的他將《蕭士塔高維奇》選為這場展覽的海報畫。

何多苓

展覽海報

「我的生命被織入一片草地」

《春風已經甦醒》

相比《蕭士塔高維奇》,何多苓1982年畫的《春風已經甦醒》出名得多,畫風深受美國畫家懷斯影響。詩人、澳門大學教授姚風說:「畫作的題目和意蘊都清晰地呈現出中國那個嚴冬剛剛過去、春風正在甦醒的特殊年代。」

上世紀七十年代,何多苓先後在成都師範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那之前,他有四五年插隊生活,「1969年冬天,在四川西南部大涼山無邊無際的群峰之間,我躺在一片即使在嚴寒季節也不凋零的枯草地上,仰望天空。十年後我才意識到,就在那無所事事、隨波逐流的歲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覺地織入那一片草地。」那片草地被他畫在了《春風已經甦醒》中,畫作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次沒有參展。儘管這張畫至今被公認為何多苓的代表作,事實上它早已被畫家本人否決。在後來的作品中,何多苓開始艱苦地尋找自己的語言。

《藍鳥》

1984年何多苓在美國時創作的《藍鳥》,被單獨地懸在展廳外,畫家具有詩性的象徵主義特徵由此出現了。壓抑的畫面裡,色彩漸被放逐,幽靈般的白色蔓延在畫布上,畫家則體驗到「狂喜與迷醉」。

早前一年,何多苓先畫了《冬》《有刺的土地》《天空的孩子》,這三幅油畫雖不被人注意,卻有著遠超《春風已經甦醒》的重要性。「一種新的抒情語言初見端倪,人與自然力在這裡已開始處於新的象徵系統中,不再訴諸習見的、易於接受的抒情方式,不再激起同情或憂鬱的快感。不溫情的浪漫情調拒絕憐憫,傷害了慣於在觀賞中體驗同情的習慣。」何多苓曾寫到。

《小翟》

展覽中有三幅女性肖像《小翟》,在1987年的畫裡,何多苓第一次把特定的形象與另一特定的氣氛不可思議地混合起來,把現實與超現實同時顯示。

不安、沉重、新冠疫情

對何多苓的採訪,是在展廳裡進行的。坐在沙發上,正前方是個小隔間,懸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迷樓》系列,左手一排是2000年後的女性裸體肖像「兔子」系列(考慮周詳的策展方為此張貼了「部分作品有裸露內容,敬請家長/公眾留意」的展牌),右手與身後是2019年新創作的《無頂之屋》和《野苑女牆》。正是在這圈畫裡,畫家螺旋向上,完成了繪畫語言的嬗變。

《迷樓系列(春)》

走進《迷樓》,何多苓突然放棄了「畫得成熟而且市場很好的風格」,運用起拼貼手法,加上中國畫元素和建築符號。七八年的嘗試,卻沒能讓他找到「油畫上恰當的方法」。「雖然很不成熟,但是它對我來說很真實。」

走出「迷樓」,何多苓重拾八十年代的女性裸體畫,但畫面背景,不復稜角分明的大涼山,而是取景成都家中花園的一草一樹,「過去你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不會侵害你,自從城市化後,人和自然的關係不像原來那麼穩固,變得很脆弱了,我就想畫出這個感覺。」隨之而來,不管是對「拉斐爾前派」畫家米萊斯《奧菲莉婭》戲仿的《俄菲利亞》,還是嵌入八大山人動物元素的《夢夏》,這一時期畫作「表現的完全是遊移不定、晦澀、不可言說的一些東西」。畫中的細節被弱化掉,體積被弱化掉,而且更含蓄和更曖昧一些,「這種含混曖昧包含了很多因素,那就是當代社會生活給我留下的一些印象。」

《俄菲利亞》

《夢夏》

2002年,何多苓在訪談中歸納過當時的創作階段:大學時期的習作畫是第一階段;《春風已經甦醒》直至九十年代赴美時詩意、抒情的「懷斯」風格是第二階段;《迷樓》和「春宮」系列的否定與突變是第三階段;訪談時處於第四階段。

18年過去,這次展覽又有新意。去年的《無頂之屋》《野苑女牆》融合了《迷樓》的中國元素、建築空間,延續了女性人像,但何多苓「用現在的方法把它(迷樓)畫一遍,更接近主觀性,肖像性的東西越來越少,人完全作為一種符號。過去有些刻意的東西慢慢消失,火氣慢慢退出。」

《無頂之屋No.2》

《野苑女牆No.3》

更令他驚訝的是,2019年底在昆明首次展出《無頂之屋》《野苑女牆》後不久,新冠疫情來襲,畫面上隱隱出現的「不安、不詳的預兆」變成現實。何多苓打量著畫作,「有時候真有一種心靈感應,我覺得真有一種預示性的東西在畫裡,而且越來越沉重,我畫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傳遞出來了。」

疫情中,庚子年的成都春天留給何多苓一個「肅殺陰沉」的印象,持續近半年。他用今年的新作記錄下這種感覺,春節看完德國畫家裡希特傳記電影《無主之作》後,他用裡希特的風景畫為背景,畫了人像;陰鬱的成都春天被描繪為接近於抽象畫的「雜草風景」;他還在籌備明年的大展,嘗試大幅人頭畫像。何多苓曾有感於詩人韓東「詩歌到語言為止」的評價,改成「繪畫到技巧為止」。時至今日,他對技巧的探索依然不見盡頭。

灰冷色調的「俄羅斯森林」

《帶閣樓的房子》

《帶閣樓的房子》

《帶閣樓的房子》

詩歌和俄羅斯,是何多苓繪畫中揮之不去的旋律。油畫連環畫《帶閣樓的房子》是何多苓「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極少展出,這次卻闢出了三面展牆完整陳列。

1986年,他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同名短篇小說、花費3個月創作了44幅小型油畫,後向《中國連環畫》雜誌投稿。小說講述了畫家與少女的愛情故事,卻沒有戲劇性的衝突,接近於詩的氣質恰好吻合何多苓的繪畫觀。「我盼望在連環畫這一限定形式中排除情節。一個理想畫面的模式應該是:它所選擇的一瞬除去描述這一瞬物象的表面特徵外,能夠立即把觀眾的心理視線引開這一特徵,上升到純粹精神體驗的位置上,從而完成審美過程。」何多苓說。

創作《帶閣樓的房子》前,何多苓先畫了36幅連環畫的《雪雁》(依據美國作家保羅·加利科同名小說),耗時整整一年。小說《帶閣樓的房子》中,畫家男主角有一段內心獨白:「……我滿腔的溫情,心裡平靜,滿意自己。我滿意的是我還能夠入迷,能夠愛人……」懷著相似的情感,何多苓把這組油畫始終留在身旁,「晚年畫不動畫時還會拿出來把玩。」

詩人歐陽江河評論道:「如果每個人都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告別自己的青春,那麼,不妨將何多苓的這部連環畫看作他對自己青年時代美好的一切,以及精神上的帶著創傷的初戀之告別。它無疑是我們這一代人迄今為止所創作的最為感人的安魂曲。」

告別青春,66歲的何多苓終於踏上俄羅斯土地。從大涼山時期開始,土地一直是其觀念賴以寄存的視覺基礎,「森林仿佛是俄羅斯人最初的教堂,是俄羅斯精神可以外化的深刻根源」。因此,何多苓以「俄羅斯的森林」命名了一系列畫作,與他神交已久的文學、音樂和文化巨匠,站在了一幅幅超現實主義的畫裡。

《蕭士塔高維奇》

《蕭士塔高維奇》的另一個名稱是《等待》,音樂家晚年曾說「等待槍決是一個折磨了我一輩子的主題」。「阿赫瑪託娃卻像一株高潔挺拔的白樺樹佇立在曠野上,她的悲苦和詩歌穿過空芒的畫面。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沒有坐在書齋裡,而是孤身坐在灰冷色調的森林裡,這裡似乎就是他服刑過的西伯利亞。」詩人姚風說。

《阿赫瑪託娃》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不息的春風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展覽正式開始的第一幅畫是何多苓2003年的《母親》,優雅卻縹緲。「我最痛苦的就是在精神上沒有跟她很好地溝通,我也什麼都不能做,最多給我媽畫個像。」2002年時,何多苓曾這樣說道。話音落下不久,母親病故,生前沒能看到畫作。畫裡,母親坐在輪椅上,前景是若隱若現的桃花。往年春天,母親由兒子推車出門賞桃花是她最快樂的時光。看著畫裡的媽媽,何多苓眼中泛起一絲溼潤。

《母親》

愛、親情、自然、詩意,是多少年來何多苓的藝術基底,無論上了年紀的他是否已逐漸習慣「更冷地看這個世界,更冷地表現它」。這層藝術基底更接近畫家早年的自剖,「本性使我對潮流和時尚有天生的免疫力,無視潮流也許是容易的,但超越它卻難。」

對情感的克制,對自然的寬容,對潮流的超越,才有了何多苓畫面上經久耐讀的可能,而這正呼應著本次展覽的名稱「春風吹又生」。

春風吹又生——何多苓藝術大展

展期:2020年11月7日—2021年3月21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何多苓最大規模個展西安開幕 全國「何粉」擠爆展廳一度限流
    備受藝術界矚目的「山水光氣 —— 何多苓個展」於6月30日下午在西安美術館舉行開幕儀式。這也是何多苓個人藝術生涯迄今最大規模個展,展覽展出何多苓40多年來畫的150餘幅作品。《雪雁》《小翟》《烏鴉是美麗的》《青春2007》等經典名作也在展品之列。
  • 展覽&對話|何多苓:繪畫是這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
    2020年11月,何多苓藝術大展《春風吹又生》在澳門藝術博物館開幕, 展覽呈現91件作品,其中包含從藏家處借展的重要作品,《迷樓》系列等,珍貴的《帶閣樓的房子》系列,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75年。
  • 人體油畫: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你不懂——何多苓記
    啺皹迸銧掃毖近密調浹鳵犜繋計飥誡謖誷舽味蘍賳艗攔劈泛欛淽昩傉鑊勁糐仺挪惘珛菣獃擂恏刼諘濵霃軺肷壀斤鼦無視潮流也許是容易的,但超越它卻難」參加「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展」,中國美術館1998舉辦個展「何多苓」,山藝術館,臺灣高雄1998海英與花1998人物1999舉辦個展「帶閣樓的房子」,藝博畫廊,上海1999空間1999坐在山旁的女人2000參加「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成都現代藝術館2000自畫像參加「
  • 畫家何多苓將攜自傳分享藝術人生
    今年5月,「野原——何多苓個人作品展」在四川美術館舉行,這是成都畫家何多苓首次在家鄉舉辦大型個展。作為何多苓目前唯一自傳,他的新作《天生是個審美的人》在文字與畫作之間,為我們呈現一個更為真實、立體的何多苓。
  • 對話|何多苓:體驗和觸碰古人面對自然萬物的感受
    6月30日,「山水光氣——何多苓個展」在西安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何多苓近40年來創作的140餘幅作品,其中《雪雁》《小翟》《烏鴉是美麗的》《青春2007》等經典名作也在展品之列。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時,何多苓談起自己近年來創作的「雜花」系列,他說:「我很想體驗古人直接面對自然的內心感受。」
  • 何多苓給自己修了一座房子 他說這比畫畫難多了
    3月23日,建築發燒友何多苓歷時四五年給自己設計修建的個人美術館在成都藍頂藝術區正式開放,開館大展以「空」為主題,竟然全然無一幅畫作展出,現場只有他本人和眾多藝術圈的同行好友以及慕名而來的藝術迷,他的初衷就是想讓大家在這棟白房子裡安安靜靜地欣賞自己的建築設計。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修房子比畫畫難多了,後者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而前者必須需要團隊配合。」
  • 【畫倉】何多苓
    何多苓,1948年生於中國四川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畫家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20世紀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風已經甦醒》《青春》等作品轟動一時。 何多苓×HE DUOLING 你有高山 ▲ 我有流水
  • 何多苓傷痕繪畫經典傑作,洞見孤獨和傷痕唯美中的藝術原力!
    ——何多苓何多苓是「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是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創作了一系列以女性形象為主題的油畫,畫風細膩而不失形式,表達情感豐富。何多苓的油畫吸取了古代文人畫的元素,將獨特的中國文化融入女性繪畫中,極具「中國繪畫性」,創造出悲哀、優雅、朦朧的畫面感。
  • 作為「傷痕美術」代表人物,他的藝術更具有唯美的詩意特質
    1995-99 《春風已經甦醒》 絲網版畫何多苓1948年5月生於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1984 《第三代人》 布面油畫作為「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上世紀80年代初,他即以油畫《春風已經甦醒》、《青春》、連環畫《雪雁》等作品引起轟動,成為塑造一個民族和集體形象的代言畫家。
  • 「同塵•和光:孟舒當代玻璃藝術展」在澳門開展
    由澳門基金會主辦的「同塵•和光:孟舒當代玻璃藝術展」昨天下午在澳門科教中心開幕。來自文化藝術界、科學界等方面的知名人士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該展覽是澳門青年藝術家孟舒近年來較大規模的一次藝術個展。
  • 當代抒情現實主義畫家、何多苓人物畫作品欣賞
    何多苓1948年出生於中國成都。1978年考入第一屆復考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1982年畢業自研究院後從事油畫創作。現居成都。作為當代抒情現實主義畫家、西南藝術以及「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何多苓上世紀80年代初即以 《春風已經甦醒》、《青春》、連環畫《雪雁》等作品轟動一時,與陳丹青及羅中立等齊名。在同代的畫家當中,何多苓即以抒情現實主義的裸女及彝族題材冠絕,神秘憂鬱的畫面氣質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經典。
  • 著名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何多苓和他的《雪雁》(上)
    黑白彩色系列連環畫(45集)著名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何多苓和他的《雪雁》(上)著名油畫家、連環畫家何多苓何多苓 1948年出生 四川成都人 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1973年畢業於成都師範學院美術班1977年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學習
  • 何多苓出「自傳性質」新書《天生是個審美的人》談藝術「代溝」:一...
    當有人問何多苓:在那個讓很多同代人回憶起來都會覺得匱乏、艱難的歲月,你卻能完成比較好的自我人文教育,是為什麼?何多苓的回答是:「可能我天生是個審美的人吧。」這句話也成了何多苓最新出版的新書的名字《天生是個審美的人》。11月17日晚,何多苓來到成都文軒BOOKS書店,與讀者分享他的人生之旅、藝術秘密。
  • 箏哥藝述丨漫解杜尹的油畫圖式:夢感中的詩意敘說
    2014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師從何多苓教授。個展:2019年《迷境——杜尹個人作品展》歲月藝術館(成都)群展:2012年作品《素描人體習作》獲《鋒芒——2012年川音成都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六屆學生作品年展》一等獎;2013年作品《油畫人體》獲「2013年度俸正杰獎學金」二等獎學金;2016年《第四屆江山如畫——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香迪紅館(成都);2019年《空中的花》何多苓推薦六人展蓮璽茶藝術空間
  • 何多苓:我喜歡跟文人交往 與藝術家格格不入
    何多苓說:"我比較喜歡陶淵明、王維、徐渭等有點隱逸的成分的古典文人。"也許正是這種逸氣,他的油畫充滿了一種瀰漫的神秘氣息和野逸。何多苓如今仍然生活在成都的藍頂藝術區,經常和成都的作家和詩人來往,他覺得成都的特點就是閒散,這也感染了何多苓的藝術。何多苓對"官員藝術家"保持一定距離,"中國的畫家到了一定的歲數,往往就去當一個領導。
  • 何多苓個人作品展「野原」即將亮相四川美術館
    2019年5月16日下午3點,「野原——何多苓個人作品展」即將在四川美術館展出,並將持續至6月14日。本次展覽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館承辦,何多苓美術館協辦,趙歡擔任策展人。
  • 艾米李畫廊雙空間分別推出高茜個展「白霓裳 康春慧個展...
    高茜個展現場,嘉賓合影。左起:藝術家高茜,艾米李畫廊創始人李穎Amy2019年6月2日,艾米李畫廊於夏季來臨之際,於畫廊的兩個空間同時推出兩個水墨個展:高茜個展「白霓裳及康春慧個展「PHANTASIA」。
  • 流光——多維的溢彩,吳少英個展舉行
    吳少英(Cindy Ng)出生於澳門,1997年開始生活在臺灣,2008年以後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吳少英曾在香港,臺灣,西雅圖,紐約,澳門和北京舉辦過個人展覽。多幅作品被巴黎半島酒店,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國泰航航空,香港中國銀行,澳門藝術博物館,北京嘉裡中心酒店,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凱賓斯基酒店,上海浦東四季酒店,上海路易威登旗艦店,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蘇洲洲際酒店,湖北美術館等機構及個人收藏。
  • 何多苓:我喜歡跟文人交往與藝術家格格不入(3)
    何多苓:我喜歡跟文人交往與藝術家格格不入(3) 2013-06-27 15:13 作者:李培 林美強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