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一提到上面這幾句經典臺詞,便立馬想到電影《霸王別姬》,號稱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是陳凱歌電影生涯中的傳奇佳作。
近三個小時的時長,向觀眾展現了段小樓與程蝶衣一生的愛恨糾葛,也見證了京劇的興衰,時代的變遷。
一部經典的誕生,其幕後一定是有很多坎坷的故事,《霸王別姬》自然不例外,光是前期選角,就一波三折,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些前塵往事。
一、三年時間才定下導演
電影中的那些演員,個個是精挑細選選出來的,張豐毅、張國榮、鞏俐、葛優、蔣雯麗,哪一個不是聲名遠揚的巨星。
但把這些演員湊到一起,導演和劇組可是花了好大勁的。
就連導演陳凱歌,也是費了好長時間才確定下來。當時湯臣公司老闆徐楓,看上了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才把小說的版權談下來。
版權有了,就可以找導演準備拍了,有人向徐楓推薦許鞍華、關錦鵬等知名導演,但似乎都不是徐楓的滿意人選。
在之前,徐楓看過陳凱歌的電影《孩子王》,很多人都說這電影拍得不好,太悶了,但徐楓眼光獨特,覺得陳凱歌真有才華。
於是徐楓找到陳凱歌,給他看了小說,想讓他來當導演,陳凱歌說考慮考慮。
這一考慮就是三年之久,期間陳凱歌也拍了其他電影,但都沒能拿獎,一時鬱郁不得志,徐楓依舊看好陳凱歌,過來安慰鼓勵他。
一番勸說鼓勵下,陳凱歌答應接拍《霸王別姬》。
二、一波三折的「蝶衣」選角
接下來就正式找演員了,但這過程可費勁了。
在作者李碧華心裡,程蝶衣的最佳人選,就是張國榮,因為她就是照著張國榮的外在形象,與內在氣質寫的。
於是,陳凱歌便去找張國榮。
那時張國榮已經是大腕了,見面之前,陳凱歌並沒有十足把握,心裡嘀咕著,這麼大的明星,能請得動嗎?
當真正見到張國榮本人後,被他謙謙有禮的形象所打動,心裡似乎有了幾分把握。
因為當時劇本還沒寫好,陳凱歌就花了兩個半小時,向張國榮講述了整個故事。
期間張國榮沒說話,抽著煙默默聽著。
講完後,張國榮禮貌一笑,意外的說了句:我就是程蝶衣,看來他是同意了!
但經紀人認為張國榮不適合演這樣的角色,會影響形象,而且在檔期上,雙方沒溝通好。
張國榮當時有其他片約,希望在四個月拍完,陳凱歌則想著慢工出細活,不想有時間壓力而趕進度,這就導致協議遲遲未籤。
程蝶衣這個角色就這麼一直空著,劇組就決定去選選其他演員。因為是重要的主角,想來演的人可不少。
劇組也根據人物形象和氣質,找了幾位演員,例如張衛健,那時的他還留著頭髮,是個帥氣俊朗的當紅小生,曾經也扮過女裝。
只可惜,時機不對,那時張衛健事業還未徹底穩定,公司老闆又不放人,還要求藝人們不停拍戲,以此更快的賺錢盈利。就算同意,那也是「快去快回」。
當時也並未確定張衛健來演程蝶衣,而且還要培訓學習京劇,時間跨度太大了,公司都是利益優先,不可能冒這個風險。
所以當劇組聯繫張衛健時,經紀人站出來直接拒絕了,理由是檔期不合適。
就這樣,張衛健與經典擦肩而過。
除了張衛健,劇組還找到了蔡國慶,當時他已經登上春晚了,唱著《三百六十五個祝福》《常回家看看》等歌,紅遍大江南北。
不過人紅是非多,有人覺得蔡國慶聲音太柔,長相上又太俊,給人一種太甜太油的印象,就稱呼他是「奶油小生」。
這要是放在現在,絕對是誇讚人長得帥氣,但在以前,則是戲稱與批評,甚至誇張地說,誰被稱為「奶油小生」,就等於是宣判他演藝生涯的結束。
所以當時蔡國慶對此非常敏感,都變得有點神經質,一遇到偏女性化的角色,立馬有了牴觸,是萬萬不可能答應接演的。
其實想像一下,蔡國慶本就是唱歌出身,演戲經驗不足,就算真的來演,也未必能演好,拒絕是對的。
那除了張國榮,真的沒適合的人選嗎?答案不是的,當時還有一個滿意人選,便是演員尊龍。
論長相,尊龍是男神級別的,帥氣瀟灑,論演技,他在電影《末代皇帝》裡的出色表現,得到無數好評,早就名揚國際。
最難得的是,尊龍10歲時就被送到劇社學京劇,有底子在那,尊龍自己也願意出演,並推掉了不少片約。
原以為事情終於定下來,但風波還沒平靜,後來傳出尊龍主動辭演《霸王別姬》的消息。這是怎麼了?
當時身為製作人的徐楓,原本對尊龍很滿意,但在一次影展上遇到他,近距離仔細這麼一看,發現他的側面線條太過於硬朗,要是多幾分陰柔就好了,於是她心裡又想著換人了。
後來又曝出尊龍在與劇組談判中,提出了各種苛刻的要求,例如刷牙洗臉的水要從國外或香港運過來,要為尊龍配備保鏢、傭人,還有表演老師,甚至還要私人的網球場和遊泳池。
這些要求如果是真的,那的確是有些過分了啊。
而尊龍這邊,卻表示是劇組不尊重他,對陳凱歌意見很大,說他在玩弄自己,又說陳凱歌太自戀,總之是尊龍主動辭演了。
其實尊龍也完全沒必要這樣,可能是已經感受到劇組不想要他了,為防止以後發生更多的不快,不如早早抽身離開。
除了以上這三位演員,劇組又找了其他幾位演員,但都因種種原因,不是拒絕就是不適合。這下,程蝶衣這個角色還是空著的。
而此時,一切峰迴路轉,黃百鳴當時是張國榮的老闆,在了解整個事情後,覺得這沒什麼合適不合適,可能還是個大好機會,就去勸張國榮大膽去演。
最終,張國榮徹底下決心,接演程蝶衣,去北京接受艱苦訓練,為電影拍攝做好準備。
三、成龍拒演霸王,陳凱歌不想用鞏俐
虞姬確定好後,就要去找霸王項羽了,這需要一個硬漢類的男演員,劇組便想到成龍,功夫演員出身,又學過京劇,應該沒誰比他更合適了吧。
但成龍這邊可不願意,首先覺得題材不適合,沒演過這樣的,不敢輕易嘗試,另外成龍在熒幕上,一直是「常勝將軍」,不能敗不能死,而段小樓的後半生,則是充滿悲苦。
公司為了不破壞定好的人設,也不同意成龍接這樣的戲。
除了成龍,劇組還找到了直男姜文,但姜文似乎沒多大興趣,表示不想演段小樓,要演就要演柔情的程蝶衣。
但他的形象太過於硬朗,是完全不適合的。
就這樣,機會降臨到張豐毅頭上,雖然沒有成龍那麼霸氣,但外形氣質上也大抵符合,有硬氣的一面,也有質樸世俗的一面,而且片中的霸王,本就不是真霸王,脫下戲服,也就是個尋常百姓,只不過有些名氣罷了。
兩個主角選好後,就是女主角菊仙了,與之前相比,找菊仙的過程,要順利不少。
當時劇組原本想定梅豔芳來演,但考慮到梅豔芳與張國榮之前合作過《胭脂扣》,片中兩人是情侶關係,但到了《霸王別姬》這裡,卻要互相看不慣,這難免會讓觀眾串戲。
另外菊仙是個地道的北京大妞,口音又是個大問題,於是就想讓鞏俐來演。
鞏俐作為大紅大紫的謀女郎,名氣演技都擺在那,不輸梅豔芳多少,但陳凱歌有意見了,覺得她是張藝謀的人,當時兩人關係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不想用她。
但徐楓始終認定鞏俐,陳凱歌說不過她,只好答應了。
從電影的成片中,可以看出,三位主角是選對了,幾位配角也同樣出彩,例如飾演袁四爺的葛優。
觀眾對他的印象都停留在喜劇上,其實他也可以演嚴肅的戲,雖然外形其貌不揚,但自帶一身貴族氣質,慢條斯理的性格,對京劇著迷,對程蝶衣的珍惜,都被葛優演繹得淋漓盡致,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選角就這麼大波折,拍攝過程中,自然是歷經無數艱辛,尤其是張國榮,他在前期花了六個月艱苦訓練,拍攝中背好臺詞,不斷揣摩角色,生病發高燒,還堅持工作。
另外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他對演戲極為苛刻,不是導演說可以就行,而是他自己覺得好不好,往往是一遍又一遍重複的拍,直接拍出真正滿意的為止。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不瘋魔不成話」吧。
四、結語
有人說,沒有陳凱歌,張國榮還是張國榮,但沒有張國榮,那還會不會有《霸王別姬》,就不好說了,所以是張國榮成就了陳凱歌,成就了這部經典。
的確,張國榮為電影為觀眾,貢獻了如此經典的角色,誰都不可否認,但藝術作品,向來都是互相合作互相成就的。
好的故事需要好的作家寫出來,觀眾才知道,好的劇本需要好的導演拍出來,觀眾才看到,好的角色需要好的演員演出來,觀眾才喜歡。
劇本、演員、導演,都是電影缺一不可的三樣東西,演員需要導演的挖掘,演員演得好,才會成就導演,所以是不分彼此的,沒必要爭個誰高誰低。
《霸王別姬》也同樣如此,對於這樣的經典,我們靜靜的欣賞便好,不用去比較名利與成就,讓它保持一份乾淨,永遠流淌在藝術的長河中。